安邦判斷,特朗普被彈劾成功的可能性極小。對於關切此事的各級決策者來說,也應該將此事移出決策考慮範圍,通過其他的辦法化解眼前的危機。

自從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通俄門一直是他執政生涯中的一個痛點,而就在這個當口上,《恐懼:白宮裏的特朗普》也在本月十一號正式出版,書中大規模披露了特朗普執政以來不爲人知的一面。

一時間,種種因素的結合,彈劾特朗普的呼聲逐漸在大家的周圍清晰了起來。

美中期選舉臨近

“四面楚歌”的特朗普

就在即將到來的十一月,美國中期選舉將如期舉行。這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來說意義重大,中期選舉結果不僅會影響他的施政,還關係到美國國會有無彈劾特朗普的可能。對於不喜歡特朗普的人或機構來說,他們希望看到特朗普被彈劾,甚至把特朗普被彈劾列入重要的決策選項。

彈劾騰朗普的呼聲無疑是從通俄門開始的,特朗普指責調查其“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羅伯特米勒在搞政治“獵巫”,不過米勒仍然一聲不吭繼續查下去。有消息稱,特朗普要美國司法部革除米勒的職務,但是之後卻石沉大海。

與此同時,特朗普狠批傳媒是“人民公敵”,卻換來幾百家報紙聯合向他說“不”。對這些事件和美國社會的反應,有人說是美國自由精神的本質,也有人認爲,這是在美國社會不願國家遭到玷污的氛圍之下,米勒、司法部、傳媒界共同的同理心。

如果沒有這一股浩然之氣,米勒不可能查到今天,司法部也不可能不動米勒一根汗毛,新聞傳媒也難以頂着巨大打壓一直報道到如今。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總統特朗普有無可能被彈劾呢?

特朗普會被彈劾嗎?

在源於中國本土的獨立智庫安邦看來,彈劾塔朗普理論上有可能,但實際操作很難實現。

美國總統因彈劾而下臺,至今還沒有先例。離此最接近的一位美國總統是因“水門事件”而辭職的尼克松,但他在美國國會準備開始彈劾程序之前,就已經自行請辭,換來接任的福特發出總統特赦。前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和十九世紀的總統約翰遜,則是在啓動彈劾程序後,在第一關的衆議院全院投票通過彈劾,但在第二關的參議院定罪時卻僥倖逃出生天。

美國國會要彈劾總統,先不說程序開始前的複雜辯論,光是衆議院和參議院的投票,就要全部通過才能做實。而且,美國衆議院是要簡單多數票通過,在參議院則要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才能把美國總統“定罪”。

與此同時,安邦智庫通過信息分析的方法發現,特朗普在11月的中期選舉前仍然佔有上風。如今參衆兩院多數派都是共和黨,參議院是共和黨50票對民主黨49票,空缺一席;衆議院是共和黨237席對民主黨193席,5席空缺。

如果現在推動彈劾,以共和黨黨內對特朗普的高度支持,參衆兩院都不可能通過,特朗普則完全不受影響。民主黨要以彈劾來推倒特朗普,唯一的機會是在中期選舉後扭轉大局形勢,由少數黨變成多數黨,而且還要以大比數議席領先共和黨,才能說一定的機會。

我們不妨再關注一下弗吉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主辦的美國總統選舉預測網站,在比較有確定性把握的方面,民主黨與緊隨的獨立席位一共會失去5席,剩下44席,共和黨會失去2席,剩下49席,此外,共會有7席呈現激烈膠着狀態,而這7席的最終歸屬將決定究竟由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主宰國會參議院部分。

從這個預測可以看出,民主黨奪回參議院的可能性並不太大。因爲民主黨必須將這激烈爭奪的7席全拿入囊中,纔有可能到達51席,而共和黨只需拿到這7席中的2席,即可保住其現有的參議院主導地位。

按照最新的預測分析數據來看,民主黨穩操勝券的有44席,共和黨有48席,而處於激戰狀態的會有8席,民主黨方面必須將此8席中的7席拿下,纔有可能獲得參議院主導控制權。

安邦綜合國內外信息後判斷,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現在還難以預測,但從美國兩大黨派目前在參衆兩院的“勢力範圍”,以及美國極爲複雜和嚴格的選舉程序來看,要想通過中期選舉來獲得彈劾特朗普總統的機會,這已經很難了;如果要走向真正的彈劾,還要難上加難。

如今我們已經不難做出分析,對於不喜歡特朗普的人士來說,可能這次要失望了,特朗普被彈劾成功的可能性極小。對於關切此事的各級決策者來說,也應該將此事移出決策考慮範圍,通過其他的辦法化解眼前的危機。

延伸閱讀

特朗普的期中測驗,美國社會的“全民公決”!

來源 |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

儘管當前美國經濟增長強勁,但民意調查和專家預測顯示,民主黨將在11月的中期選舉中佔優。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邁克爾·伯斯金預計,如果民主黨獲勝,可能會大幅增稅;如果共和黨獲勝,可能會使貿易戰升級。這兩種政策前景都會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美國決策者應竭力避免。

美國經濟的強勁活力理應在今年11月的國會選舉中爲共和黨加分不少,然而目前民意調查卻顯示,民主黨將重新掌控國會的一院甚至兩院。這同時也意味着:即使美國經濟現狀不會對選舉產生影響,此次選舉也會影響美國經濟的未來。

經濟繁榮對執政黨的幫助

可能大不如從前

美國經濟正在增長,不僅通脹水平達到了美聯儲2%的目標,而且失業率也相當低 - 其中非裔與拉美裔美國人的失業率還刷新了歷史最低記錄。美國公司的空缺崗位數量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了失業人口數量。這種情況常常預示着(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工資將有所增長,這也意味着,或許美國工人終於可以從美國強大的經濟中受益。而在此前乏力的經濟復甦期中,很多美國工人的收入滯後於經濟發展。

選舉模型表明,經濟強盛有利於執政黨繼續掌權,經濟疲軟則會使執政黨敗選。然而,即使美國經濟十年來從未像今天這樣欣欣向榮,大多數民調卻顯示,在2018年11月國會中期選舉的競選序幕中,民主黨將取得明顯領先的優勢。此外,大部分政治學者預測,民主黨人將重新掌控衆議院。

同時,儘管民主黨在參議院面臨挑戰的席位要多於共和黨,但仍有部分專家預計民主黨將同時重奪參議院主導權,在選舉中掀起“藍色巨浪” - 這是因爲在最近舉行的幾次議員補缺選舉中,在爭取同一國會席位的情況下,民主黨與共和黨候選人的得票差距顯著縮小了。

對這一反常現象有諸多解釋:一方面,民調分析人員與專家學者的預估也可能會出差錯,就像很多專家對2016年美國大選的估計一樣;而另一方面,當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對自己的批評者進行人身攻擊時,他就可能會給自己及共和黨的選舉前景造成損害,尤其是在郊區女性選民中。同時,儘管民調顯示,特朗普總統管理經濟的一套做法得到了諸多肯定,但很多選民可能並不將當下的經濟繁榮歸功於特朗普的政策。

此外還有一種解釋,即選舉中的“經濟效應”不再適用。雖然經濟低迷依然對執政黨不利,但經濟繁榮對執政黨的幫助可能大不如前。這是因爲,隨着選民變得更加富裕,更多選民有條件對其他議題予以關注。

中期選舉可被視爲

全民公決

中期選舉幾乎總可以被視爲對總統及其政策的一場全民公決。

在2010年與2014年中期選舉中,共和黨的勝利被視爲對奧巴馬總統的否定。如今,民主黨人也力圖將中期選舉化爲針對特朗普的一場全民公決。而共和黨同樣試圖將中期選舉的焦點對準民主黨人、來自舊金山的衆議院少數黨領袖南希·佩洛西,因爲一旦民主黨重奪衆議院多數黨地位,佩洛西就可能以議長身份迴歸。但問題在於,現任總統總比熱門議長人選更容易成爲攻擊目標,更何況是在媒體上語出驚人的特朗普。

目前,人們的關注點還停留在經濟對選舉可能產生的影響,但選舉之後,選舉結果會反作用於經濟政策,進而影響經濟前景。如果共和黨人保有參衆兩院多數,那麼實行至今的“促增長”稅改與監管改革將延續,甚至可能進一步擴大深化;如果共和黨保有參議院多數,那麼會有更多保守派聯邦法官得到確認。

與此相對,民主黨獲得衆議院多數,會使特朗普的法案難以通過;獲得參議院多數(儘管這不大可能實現),則會使保守派法官的任命遇阻。雖然分治的政府有時也會達成政策妥協,並共同治理強大的經濟,但如果民主黨重獲國會一院甚至兩院,很難想象上述情景會發生。這是因爲,爲擊退同一陣營內的社會主義者對手,即使一些以溫和著稱的民主黨人也開始向左轉。越來越多的民主黨人趨於形成共識:把大幅增加政府開支和加稅列入議程(儘管他們對“加稅”一項還所述甚少)。

美中期選舉後,

會發生什麼?

最近,一項廣爲流傳的蓋洛普民意測驗顯示,在民主黨人中,接受社會主義主張比接受資本主義主張的人數比例更高。因此,大部分向左轉的民主黨人都提出了政府醫療補助下的醫保全覆蓋(“全民醫保”)、大學學費全免,以及聯邦就業保障或基本收入保障。

然而,要使這些主張付諸實施,民主黨人當選總統,以及民主黨取得國會兩院多數,都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即使得以推行,這項計劃也將花費數萬億美元,爲此美國將不得不實行歐洲式的高增值稅或大幅提高個人所得稅與薪資稅,而這很可能引發像歐洲一樣的經濟停滯。

同時,共和黨黨內也出現了針鋒相對的兩派:傳統保守派主張市場自由和貿易自由,而特朗普式的“經濟民族主義者”則力主限制移民與貿易,以迫使美國的貿易伙伴讓步。

因此,在11月的選舉之後,一種可能是貿易戰升級,另一種可能是稅收增長,不論哪種情況都會危及美國經濟的增長勢頭。隨着中國、歐洲等地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美國更需要避免上述高風險的政策錯誤,這對於全球經濟來說至關重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