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率不要购买。❸ 遇有虚假宣传产品治疗疾病的保健食品,可拨打12315电话投诉举报。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近年来

由于各种乱八七糟的广告宣传

导致了国民对保健食品有着谜一样的热情

很多人都认为保健食品即可以治疗疾病

也没有药物的副作用

所以生病了不去医院就吃保健食品

不少人硬生生将小病拖成了大病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今天

小编就为你送上一份

“食品安全知识”

避免跌入保健食品陷阱!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食品安全知识(一)保健食品防骗指南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拒绝“忽悠”!

最全保健食品防诈骗指南

1

什么是“保健食品”?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2

对照看懂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1、2003年以前,由卫生部核发:

“卫食健字(4位年份代码)第****号” (国产)

“卫食健进字(4位年份代码)第****号” (进口)

2、2003年以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

“国食健字G+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 (国产)

“国食健字J+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 (进口)

注意:

❶ 每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能对应一个产品。

❷ 可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http://www.samr.gov.cn)查询产品真实情况。

❸ 遇有虚假宣传产品治疗疾病的保健食品,可拨打12315电话投诉举报。

3

我国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仅27个其余均为虚假宣传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1)增强免疫力

(2)辅助降血脂

(3)辅助降血糖

(4)抗氧化

(5)辅助改善记忆

(6)缓解视疲劳

(7)促进排铅

(8)清咽

(9)辅助降血压

(10)改善睡眠

(11)促进泌乳

(12)缓解体力疲劳

(13)提高缺氧耐受力

(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

(15)减肥

(16)改善生长发育

(17)增加骨密度

(18)改善营养性贫血

(19)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

(20)祛痤疮

(21)祛黄褐斑

(22)改善皮肤水份

(23)改善皮肤油份

(24)调节肠道菌群

(25)促进消化

(26)通便

(27)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

4

注意会引起误导的4种情形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误导1:“迅速起效”

如果宣称服用后能迅速起效的,可能非法添加了药品成分。

误导2:“治疗多种疾病”

保健食品只有保健功能,不能代替药品治疗多种疾病。

误导3:“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

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攻克,不可能通过保健食品彻底治愈。

误导4:“纯天然成分”

“纯天然”井不意味着无毒和有效,应合理使用。中药是天然成分,但也要讲究药材的炮制和辩证施治。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纯天然成分”保健食品可能隐藏处方药,长期服用很可能造成肝肾损伤。

5

关于保健食品,你需要知道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1、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种类,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宣传疾病治疗、预防作用。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切忽听信将保健食品比成灵丹妙药的虚假夸大宣传。

2、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其他食品,要坚持正常饮食。

3、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索要正规的销售凭据,切忌通过非法的传销和会议销售等途径购买保健食品。

4、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以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食用。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http://www.samr.gov.cn/)查询。

5.检查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督部门网站查询。

6

保健食品营销常见套路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套路1:“免费送鸡蛋”引人上钩

通过发传单免费送礼聚集老年人,惯用手段是“保健食品空盒换鸡蛋”。如在小区周边发传单,凡持传单前来听讲座的可免费得鸡蛋。利用一些老年人爱贪便宜的心理,引人上钩。

套路2:假称公益活动、增加权威力度

对老年人号称是有某个知名公司举办的公益活动,目的是向老年人免费普及健康知识,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来听,实则为推销产品做铺垫。

套路3:失实宣传,夸大保健食品效果

“使用该产品3天见效,永不复发”、“只需7天,糖尿病除根”……保健品诈骗销售中类似的宣传标语是利用老年人担心健康的心理、缺乏辨别的能力,诱骗他们购买。

套路4:门槛设限,拒绝年轻人

活动地点通常在头一天晚上オ公布,时间通常定在工作日,此举多是为了避免上班的年轻人进入。事先向老年人配发入场证,即便有跟去的子女也被拒之门外。

套路5:入门先登记、套取个人资料

进门会让老年人先填写基本信息(姓名、住址、疾病等)。趁机聊上几句。一方面培养感情,但更主要是为了套话。比如“大妈您来的真早,自己走过来的啊?”“大妈您气质真好,以前是教师还是干部啊?”看似平常的问题是为了达到复查地址、估算购买力等目的。

套路6:“专家”“医生”依次上场忽悠

请“医生“和”专家”给老年人免费体检、看病,讲保健食品的成分与效果,引起老年人的兴趣。在”专家”和”医生”的双重游说中,一些老年人就会心动,购买产品。销售产品时再给点优惠,如买两个疗程赠一个疗程。利用老年人迷信权威的心理和对健康的迫切追求,推销保健食品。

套路7:安排“老人”现身说法

一些同龄“老人”现身说法,他们会说自己是xx保健养生的会员,xx保健食品确实好,还有免费活动,各种特权……一些本来半信半疑的老人,听到自己认识的人,比如老邻居、老同事都这么说,便打消顾虑,购买产品。

套路8:服务到家,亲情回访

“销售员”陪老人回家取钱取卡,一路服务到底,直到钱款到账。对于被确定为重点客户的老人,经常“亲情回访”,买水果看望,陪老人聊天,只要老人高兴了,买点保健食品不算啥。

套路9:“免费旅游”实则大卖产品

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名义是回馈客户,实际上是“洗脑”,进一步渗透保健食品的效果。

套路10:新出“存钱”政策

鼓励老年人往销售公司“存钱”,给比较高的利息,比如10%的年息,而且存钱的客户买保健食品还可以享受更多优惠。但钱存进去,便有去无回。

7

关于防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的消费提示: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一看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范围里一定要包含保健食品)。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特别要注意有没有营业执照并且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地址与实际地址是否相符。通过网络、会议、电视、直销和电活等方式购买产品,也应先确认资质信息。

二查外包装和说明书。仔细查看外包装标签标识产品相关信息,做到“四不”: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不要购买标签或说明书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

三辨广告和宣传内容。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率不要购买;保健食品广告中未声明“本产品不能代药物”的,一律不要购买。

8

记住4点,让家人远离劣质保健食品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1

学习可靠、权威的养生知识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各大平台上的“养生”信息良莠不齐,“谣言”时有发生。提醒家人选择权威、有专家指导的健康内容,不要轻信小道消息。

2

别太依赖保健食品功能

保健食品和药品不同,不能代替药品治疗疾病,购买保健食品不要盲目跟风,要因人而异,理性消费,有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

3

多关心老人,陪同到医院就医

子女应该多回家陪陪父母,或者通过电话常联络。在老人患病后第一时间,就应带老人到医院就医,给予正确的药物治疗。

4

倡导理性购买

购买前最好要查看对方的营业照、经营范围、相关批文或许可证明。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请及时拨打相关投诉举报电话。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赶紧收藏吧!

下一期

小编将为你带来

食品安全知识(二)

这些谣言你别信

点一下在看再走吧

【食品安全知识】拒绝“忽悠”,理性消费!这份保健食品防骗指南请收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