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擔道義 真情化糾紛

賴英豔(左三)現場調解居民矛盾糾紛。

專題

調解矛盾糾紛,在很多人看來是跑斷腿、磨破嘴的苦差事,但對於廣州市越秀區司法局梅花村司法所所長賴英豔來說,卻是“傳統優勢項目”。自1992年進入司法行政系統以來,賴英豔把滿腔心血傾注在化解人民羣衆的矛盾糾紛上,調解工作已經與她的生命緊密融合在了一起。

26年來,歲月改變了她青春的臉,但賴英豔的初心未變:“能爲羣衆分憂解難,是我最快樂最自豪的事。”據統計,26年裏她直接調解和指導參與調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2萬餘宗,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受到街坊一致好評。2018年,賴英豔榮獲“全國模範司法所所長”稱號。2018年5月,司法部副部長劉振宇到該所調研時給予高度肯定,該所的社區矯正檔案工作更是得到了滿分評價。

文、圖/章程 通訊員穗司宣

居民有需求時首先想到她

1992年大學畢業後,賴英豔由學校擇優推薦進入司法行政系統工作。26年來一直堅守在基層司法所一線。用她自己的話說,將自己的青春、工作、生活都“賴”在了司法所,“賴”在了基層,還“幹得不賴”。

賴英豔工作的越秀區,是廣州的行政、文化、商貿中心,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等所在地。在這裏擔任司法所所長,工作任務多、特、急。賴英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法律人的責任和擔當。

工作一天下來,跑上幾個部門,穿行幾個社區,來回爬上走下幾十層樓梯,處理十幾個事務已是常態,每條街、每個道都已刻在賴英豔的腦海裏,大家笑稱她有個“腦地圖”。一分鐘前,她還在解答羣衆的諮詢,和氣輕鬆;一分鐘後,她就在社區矯正宣告室主持宣矯儀式,莊重嚴肅。

成立全國首個以司法所所長命名的調解室

羣衆百千事,心有一杆秤,怎樣爲民分憂解難?“用情、用理、用法,凡事有得傾。”這是賴英豔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2007年,賴英豔被調任到梅花村司法所擔任所長時,擁有900多年曆史、因“千圍宴”聞名全國的古老村落楊箕村就在轄區內。作爲越秀區首條推進全面改造的城中村,楊箕村內房屋絕大部分是20世紀80年代後建成的“握手樓”,常住村民或居民約1400戶、5000多人,外來流動人口超過常住人口數倍。當時,因改造拆遷所引發的宅基地糾紛、合建糾紛、補償糾紛不斷,正處於哺乳假期的賴英豔,放棄休假,主動請纓提前1個月回到司法所,不分晝夜、上門入戶,宣傳政策、簽訂協議、維護穩定。短短1個月時間,楊箕村內成功簽訂協議的就達到98%。在改造的4年時間裏,楊箕村沒有發生一起羣體事件。

“國是千萬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則社會穩。一對年輕夫妻打鬧着來到司法所,閃婚後又要閃離,在兩個孩子的撫養和老人贍養等問題上爭執不休,雖說最後在賴英豔的調解下化解了隔閡,但此事對她觸動頗深,“何不成立一個專門調解家事糾紛的工作室?”這個想法在賴英豔心中慢慢形成並付諸實踐。

2018年,賴英豔成立了“英豔家事糾紛調解工作室”,這是全國首個以司法所所長命名的調解室。這一創新舉措,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廣州的具體實踐。自工作室成立以來,累計調解矛盾糾紛50多宗,調解結案48宗,調解成功率、羣衆滿意率、協議履行率均達100%。

小所大作爲,服務一站通,怎樣出新出彩?廣州市司法局提出“一區一特色、一所一品牌”,要建設“全國公共法律服務最便捷的城市”的口號。賴英豔告訴記者,梅花村司法所將突出“個人+團隊”的運作模式,與社區法律顧問律師團隊結對,充實司法所法律專業隊伍,將“智慧律師、公證、調解、社區矯正”等信息化技術融入日常工作,爲轄區居民羣衆提供更高效、更專業的“一站式”服務,做到哪裏有需要,法律服務就到那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