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北魏第六位皇帝拓跋宏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于是,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北魏皇帝拓跋宏带头改名为元宏。其余北魏贵族陆续改姓,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奚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等等。那为什么北魏要推行改姓?又为何要姓元呢?

北魏鲜卑族之所以集体改姓,其实是北魏汉化进程中的一环,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如果外族入主中原要想得到汉人的认可,要想得到长治久安,就一定要实行汉化,近一点的清朝就是一个好例子,远一点也可以从北周和北齐看出,汉化的北周鲜卑打败了鲜卑化的北齐汉人。

从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开始,孝文帝开始进行汉化改革,如仿照汉人官制、定期考核州郡官吏,颁布新律令,废除酷刑、迁都洛阳。到了太和十八年(494年),实行全面推行汉化,如:所有人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汉姓等等。所以拓跋一族带头改姓是为了汉化让路,汉化成功是最终目标。

那么问题就来了,天下有这么多姓氏,为何选中“元”姓?那就要先从拓跋氏起源说起。在《资治通鉴》记载:太和二十年,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翻译后的意思就是,北方人(此处指居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把土叫做拓,把后代叫做拔,魏王的祖先是黄帝的一支后人,是土德王,所以自称为拓拔氏。

还有一个说法出自《南齐书·魏虏传》:魏虏,匈奴种也,姓托跋氏。初,匈奴女名托跋,妻李陵,胡俗以母名为姓,故虏为李陵之后。翻译后的意思就是,汉将李陵兵败归降匈奴,单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位公主的名字就叫拓拔,他们所生的子女跟了母姓。那么有人会问,为何不改姓李,那是因为会让他们觉得羞耻,早在崔浩修国史,把拓跋氏是李陵之后的事刻着石碑之上。北魏鲜卑贵族看到后,纷纷跑来向太武帝告状,说崔浩蓄意玷污皇族,为汉人说话。导致一场“国史之狱”。所以北魏拓跋氏如果真的是李陵的后人,他们唯恐撇清关系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主动的认祖归宗改姓李呢?

因此,经过了一番斟酌后,改姓了“元”。他们认为土是中央的黄色代表,也是万物的开始(元),另外直接认华夏的老祖宗黄帝了,多有面,同理蒙古建国号元一样,可能都是看中了这个字的寓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