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样一来各个藩镇最高长官要么由节度使兼领观察使这一职,要么不设立节度使而是以观察使领藩镇,(当然观察使有可能升格为节度使)所以唐朝后期的节度使的军区和观察使的监察区已经合二为一了,而道(或者说是方镇),也就从一个监察区变成了一级真正的行政区。只是节度使所控制下的藩镇,逐渐演变成伪三级的最高地方行政,随着唐朝的末落,这些藩镇节度使们彻底摆脱中央朝廷控制,好的听调不听宣,财赋收入﹑人事任免权,甚至世袭统治。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最初是唐睿宗时期开始萌芽,兴盛于唐玄宗,天宝十节度正是安史之乱的开端。唐朝原本是实行的是州(郡)、县的二级地方行政制度。只是节度使所控制下的藩镇,逐渐演变成伪三级的最高地方行政,随着唐朝的末落,这些藩镇节度使们彻底摆脱中央朝廷控制,好的听调不听宣,财赋收入﹑人事任免权,甚至世袭统治。坏的直接反抗朝廷,实际独立。换句话来说,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就是大小藩镇的互相吞并。

观察使的前身是采访处置使,这个官职最早设立的初是为了监察地方官。唐朝时,把天下划分为若干“道”,如岭南道、关内道、河东道等等。在玄宗时期共分了十五道,不过这个“道”并不是行政区划,它其实是一个监察区。每个监察区有1名“采访处置使”来监察官员。至安史之乱的前夕,由于权力的膨胀,原本没有执法权的采访处置使发展到了擅停刺史职务的地步了。换句话来说“道”这个监察区的主官就是采访处置使。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改称为“观察使”。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而“道”前后共设立四十七道,变为藩镇性质。这样一来各个藩镇最高长官要么由节度使兼领观察使这一职,要么不设立节度使而是以观察使领藩镇,(当然观察使有可能升格为节度使)所以唐朝后期的节度使的军区和观察使的监察区已经合二为一了,而道(或者说是方镇),也就从一个监察区变成了一级真正的行政区。

黄巢起义后各地藩镇形势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