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通气不咳嗽 其实是肺与大肠相表里

原创: 张晓燕 晓燕话营养

晓燕话营养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张晓燕主任医师

上下通气不咳嗽 其实是肺与大肠相表里

张晓燕

昨天下班回家时遇到俩小孩在激情豪迈地高唱《酒神曲》,那句“上下通气不咳嗽”,吼得我忍不住笑了起来,不过在笑的时候却让我豁然开朗,这意思不正是“肺与大肠相表里”吗,是五脏六腑相表里的最通俗的体现。

中医理论中五脏为心、肝、脾、肺、肾,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五脏六腑相表里分别为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三焦的相表里。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意思是说人是天地之气的产物,气绝则人死,人死则气散。《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还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悬命于天”并不是说命运由上帝决定,其实说的是“人活一口气”,呼吸的重要性人人明白,人不吃食物,可以活上十天半月,但是若不呼吸空气恐怕连十分钟都活不了,就是命悬于天中的空气!人体与天上的空气相连的是肺,所以,命悬于天,其实就是命悬于肺。而人生于地,必须依靠食物来维系生命,负责传导食物的是大肠。中医认为大肠主肃顺,肠胃如果宣降有序,躯体的气机就会通畅和顺,进而邪气消弭,人身安和。因此肺与大肠相表里表述的是人的生命里最重要的且离不开的两样东西:空气和食物,即空气和食物的司管分别是肺和大肠。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素问》里说:“肺主宣发肃降,肺为水之上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 我们平时常听有人说“肺都气炸了”,也并不是虚夸之词,其根据就是“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而一旦外感六淫之邪自口鼻皮毛侵入,必先犯肺,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而使娇肺发病,发病时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咳嗽。

中医认为咳嗽有寒热之别,若是寒咳,一般是受寒后鼻塞流涕,或者稍微有些发冷打颤,这时可予以服生姜汤、葱白汤等发汗解表、驱风散寒;患热咳时,晚上咳得尤其厉害,喉咙发痒,还会有口渴之感,这时可服用煮梨汤水、梨粥来清热解毒和辛凉解表。这些都是肺症从大肠祛除的常用验方。

而燥热性便秘引发的肺症时,肺症是因肠内燥热之气上扬到肺,而引起的咽喉红肿、干咳或燥咳、温咳、出鼻血、喘息、鼻黏膜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肺部反应,这时可进行通过改善大肠环境、润燥通便来反治肺症,而非止咳润肺。如果一味地注重肺部,不仅治标不治本,反而可能还会有损于身体的正气。因此燥热伤肺时可食用白萝卜汤、莲藕汤、芝麻糊等通过通便来调理肺症。

对于肺阴亏虚,津液不布大肠,大肠失却滋润而导致的血虚肠燥型便秘,则可通过养阴润肺、调畅肺气来解除便秘。如食用银耳、蜂蜜、山药、葡萄、桃、燕窝、银耳、等通过养血润肠来调理便秘。

因此同样的症结因为病因的不同,调理的重心或方式是不一样的,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才可以“上病下治”或“下病上治”,通过有序肺的肃降和通畅大肠的里应外合,就可以“上下通气不咳嗽”,就能够促进身体的康健。

责任编辑

..................

..................

周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晓燕 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能熟练应用传统医学理论,综合分析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并结合不同人群的营养与膳食特点,为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营养处方。

擅长:孕前营养优生干预、孕产期优生优育营养指导、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高血压病、便秘等营养指导和治疗。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