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833期)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制度,任何一項制度都可能出現弊端。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有制度在執行的時候,都會有人鑽空子,就是作弊。考試也是如此,不管你監考再嚴,如何使用高科技監督,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考試還是會出現作弊行爲。不說當下,今天咱們來聊聊古代科舉考試的作弊現象。古代科舉考試是如何防止作弊的?唐代著名詩人,“花間派”詞宗溫庭筠真的是民間盛傳的考場作弊高手嗎?他是如何做了著名“槍手”的?本期分解。

古代科考如何防止作弊?大詩人溫庭筠爲何也做了“槍手”?

(一)古代科舉考試的作弊手段以及防止措施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舉考試,做爲古代一種朝廷選拔人才的方式,爲天下平民提供了一個進入仕途,飛黃騰達的捷徑,它的進步意義和侷限性這裏不再贅述。但就是因爲這個能讓普通人發達的途徑太吸引人了,所以歷朝歷代的讀書人對之都是趨之若鶩,有的不惜花費一生的心血來爲之一搏,哪怕頭破血流;有的讀書不行,則會不惜血本,花費巨資來達到目的。後一種現象當然就是作弊。

古代作弊現象大概有三種:第一種成本最低,跟現在的考試一樣,就是攜帶“小抄”。這在古代似乎更容易點,因爲古人的衣服都比較寬大,在衣服裏藏些書籍或者紙條還是很有可能的。但是這種作弊方式成功係數不大,即便是不被監考官逮住,但也提高不了多少分數,因爲你很難知道考試什麼內容。古代的經書也不少,關鍵是字印得較大;如果自己寫紙條,毛筆字跡也是比較大,根本抄不了多少東西。所以這種作弊方式不夠實惠和高明。

第二種作弊方式就是賄賂主考官。這種做法效果最好,但收效與成本成正比,不但花費銀子多,而且風險也最大。歷史上就出現了好多期著名的科考案。比如唐代的著名詩人沈佺期就曾經卷入一場科考案。當時他任主考官,被指收受賄賂,結果被武則天下獄,還害得張九齡的狀元資格被取消;還有明朝的唐伯虎參加會試那次。因爲唐伯虎的同學徐經賄賂考官程敏政,導致程敏政下獄,唐伯虎也受連累住牢,並被處於終生禁考的“極刑”;還有清朝雍正年間的俞鴻圖科考案,主考官俞鴻圖還被雍正帝腰斬等。這種作弊方式不是誰都能玩得起的。

第三種作弊方式就是找人代考,就是找“槍手”幫忙。槍手古稱“槍冒”、“槍替“或“倩代”,這種情況也不少見。因爲這個相對於賄賂考官要省錢,風險也小,許多人都能操作。

考場上,槍手作弊方法也有幾種。其一是傳遞,考生想法把考題傳遞到場外,由槍手答完再傳進去;其二是直接由槍手上場,冒名頂替。因爲在古代,又沒有身份證,沒有照片,考官對考生很難辨認的很清楚。那時監考者對應試者的辨別主要靠對方的長相特徵,考生報名時自己的資料除了要填上年齡、性別、籍貫外,還要填上比如:高低、胖瘦,皮膚黑白,有沒有鬍鬚等特點。

比如一個人的外貌特徵是,高大肥胖,兩耳垂肩,面如鍋底,三尺美髯,當然容易辨別,不過多數人的長相併沒有那麼特別,所以主考官就不太好辦。再加上既然要找槍手,早就準備好了,沒有鬍子的粘上去,鬍子太長,剪掉點,或者找個跟自己長得反差不太大的人當槍手,還是能矇混過關的。

第三種槍手做的最絕。就是考生和槍手都上場考試,考完之後,交換卷子,這叫“龍門調卷”;或者是槍手的草稿交給當事考生,讓他在謄寫一遍。不過這種做法得提前想辦法讓槍手跟自己考試的號房緊挨着。因爲古代科考是一個人一個號房,若相差很遠也不好搞事情。

那麼古代對作弊現象採取什麼方法防範呢?大概有五六種,概括起來就是:一、鎖院以防漏題,就是防止題目泄露要嚴格;二、搜檢以防夾帶,進考場仔細搜身;三、監考必須嚴格;四、實行糊名謄錄制。

這項制度是從宋朝開始的。宋太宗時,根據名臣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制。後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後,還可以認識字跡,後又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做完的試卷找專人另行謄錄。這樣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這種制度對於防止主考官徇私情的確產生了很大的效力;五、用簾子把各考試的號房隔開,以防考生之間傳遞消息;六、有必要時進行復試等。

對打擊科考作弊現象,朝廷也是煞費苦心,歷朝歷代都採取了非常嚴厲的辦法。史載,僅清代從順治到咸豐七朝之間,科考舞弊案就處死了37人,包括一品大員。但由於通過科舉當官這條路實在誘人,總有人鋌而走險;再加上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總有一些爲了掙錢的考霸出來當槍手。這在《新唐書》《容齋隨筆》等史料中都有記載。這裏咱們主要來談談槍手這一現象。

古代科考如何防止作弊?大詩人溫庭筠爲何也做了“槍手”?

(二)科舉史上“名”槍手的交易

當然考生同槍手之間是一種交易。清朝學者鍾毓龍在《科場回憶錄》中就曾記載了僱主與槍手之間的交易詳情:槍手價格爲前三後三。未入場之前,先付銀三百兩;考後出榜,若未考中則已,若考中則再付三千,即爲後三。若考生考中後耍賴不給槍手錢怎麼辦?畢竟是作弊現象,也不能告官啊。這當然也有絕招,就是考生事先寫個借據。比如是秀才王二要考舉人,借據這樣寫:舉人王二向(槍手)某某借白銀三千兩買房子。等到發榜之日,若這位秀才中舉了,當然槍手可憑藉據要錢;若沒有中舉,那麼王二還是秀才,不是舉人,那麼槍手想敲詐他也沒門,因爲借據上寫的是舉人王二借的錢。

有了這個公平的交易法則,槍手這種交易可謂歷代都有。不過這畢竟是一種幕後交易,不夠光彩,雖然史上不少,但很少真正“出名”的槍手,因爲一旦他出名還不死定了?所以槍手甚至比刺客還要隱姓埋名。因爲刺客還真有不少成名的,而槍手極少。不過在明代《涇林續記》裏還是記載了一位槍手的故事。

有個叫孫某的(饒是被記了下來,但作者爲了考慮對方的名聲,還是隻提姓不提名)考生家裏比較有錢,想考舉人,但水平不行,於是想賄賂考官(他還真認識考官),但考官不想擔風險,於是給他推薦了一位叫錢文臺(估計是化名,還姓錢)的槍手代考,結果考中。孫某不但給了錢文臺不少錢,後來他當了某地的通判,在其仕途十餘年來還屢次照顧錢槍手,屢次給他錢財,可謂知恩圖報之人了。而那位考官居然給考生推薦槍手,可見當時槍手這一行還挺喫香。

歷史上還有一位成“名”槍手,即清末的胡衍鴻,他也是一位舉人,是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中舉的。當時他想去日本留學,但沒有足夠的錢,於是曾兩次當槍手,幫人中了兩次舉,共獲6000塊大洋。當時這筆錢也算是很豐厚了,去日本留學綽綽有餘。這件事之所以被人記了下來,是因爲這位槍手去日本留學是爲了以後幹革命,所以他的行爲就有了正面意義。不過歷史上最著名的槍手當屬唐朝的著名詩人,即“花間派”詞宗溫庭筠了。

(三)史上“第一槍手”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約866),原名岐,字飛卿,唐代著名詩人、詞人。他是唐朝中後期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而且還是唐初著名宰相溫彥博之後。此人自小天賦異稟,才華橫溢。

溫庭筠精通音律。善於寫詩,其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氣韻清新,內容多寫閨情和個人遭際。他也特別擅長樂府詩,有研究者甚至將他和李白、杜甫、白居易並列爲唐代樂府四大家。溫庭筠有不少膾炙人口之作,比如《商山早行》:“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其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千古名句。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讚賞這一聯,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意境。

溫庭筠不但詩好,而且還能寫詞。要知道,詞可是宋朝的拿手好戲,而溫庭筠在宋朝建國100年之前就在寫詞了,而且水平非常之高,爲世所罕見。他的詞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風格豔麗精巧,語言極工,清俊明朗,自成一派,爲“花間派”詞的開創者,被尊爲“花間派”詞宗或者鼻祖,對後世詞的發展影響很大。

溫庭筠是歷史上第一位專業致力於“倚聲填詞”的詩人。歷代詩論家對其詞評價甚高,他被稱爲“詞”這種文體的三位開創者之一(另兩個人是李白和王建)。溫庭筠的“花間詞派”成爲“婉約詞派”的直接源頭,對五代以及宋詞的強勁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後來的著名詞人如李煜、歐陽修、柳永、晏幾道、李清照等都受他的影響很大。其代表詞作有《望江南》、《菩薩蠻》、《楊柳枝》、《南歌子》等,也是佳句迭出。比如《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簡直句句經典。

古代科考如何防止作弊?大詩人溫庭筠爲何也做了“槍手”?

除詩詞外,溫庭筠還是一位駢文作家、小說作家、學者。據《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乾巽子》3卷、《採茶錄》1卷,編纂類書《學海》10卷等。另外溫庭筠在書法上也很有造詣。

但就是這樣一位全才型的人物怎麼會成爲科舉考試的槍手呢?確實如此。不僅民間這樣傳說,連權威史書《新唐書·溫庭筠傳》上都有記載:“思神速,多爲人作文。大中末,試有司,廉視尤謹,廷筠不樂,上書千餘言,然私佔授者已八人”什麼意思?就是溫庭筠曾在考場上爲8個人完成考卷,厲害了,此槍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唐代的進士科考試,要考詩賦,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詩和賦的寫作,非常考驗應試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科考之日,會給每個考生髮三根大蜡燭,三根蠟燭燒完,要作完八韻的詩賦。當時有人作對聯說:三條燭盡,燒殘士子之心;八韻賦成,驚破試官之膽。當時許多考生三條燭燒盡,八韻賦都難以寫成的。前面說過,溫庭筠這人天分極高。他應試時,根本不用打草稿,很快就能作完。他考試中押官韻,八叉手即成八韻。兩手相拱爲叉,他一叉手即成一韻,兩手相叉八次就能吟成一詩或做成一賦,可見其才思敏捷之極。故時稱溫八吟,又綽號溫八叉。

話說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那場科考(考宏詞科),主考官是禮部侍郎沈詢,他早聽說溫大才子文才出衆,還知道其“槍手”風範,於是對他特別“照顧”,安排在最顯眼的位置,而且同其他考生拉開相當大的距離,便於監視。然而小溫也太牛了,那場考試愣是在考官的眼皮底下完成了一項壯舉,他通過口授答案,暗中幫了八個人完成答卷。

這件事不僅被記載於《新唐書》,還在《北夢瑣言》和《唐摭言》裏都有記載。不過他究竟是如何口授的,史書沒有具體記載,估計是對口型或者是發明了一種什麼啞語,反正事後令考官歎爲觀止,故溫庭筠有天下第一槍之稱。

然而溫庭筠這麼一個天才人物爲什麼自己不去弄個狀元之類,反而替別人當槍手?其中必要緣故。

(四)溫庭筠爲何要當槍手?

跟許多天才人物一樣,溫庭筠這人也是恃才傲物,狂放不羈。他不僅不畏權貴,而且特喜歡譏刺權貴,又不愛受傳統習俗的約束,喜歡縱酒放浪。溫庭筠一生也是數次參加科考的。比如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他參加秋試就落榜不第;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溫庭筠又在長安應進士科考試,又落榜。但他詩名太盛,考試落榜不耽誤結交名人賢士,或者官場貴人。比如他曾與宰相裴度有過交往。

就說唐宣宗大中年間的那次科考吧。溫庭筠當時一進京,就因爲他的才名遠播,一時間京師人士爭相與之結交。比如他經常與宰相裴度之子裴誠、宰相令狐綯之子令狐滈等一塊遊玩,這兩位可都是當時有名的紈絝子弟,兩個頑主,他們在一起估計幹不了什麼好事。所以他就“士行塵雜,不修邊幅”,整日和這些花花公混在一起,飲酒賭博,縱情聲色,很快就有了比較壞的名聲。這讓朝廷知道後,科考的權威人士認爲此人放浪形骸,不堪大用。所以他還未進考場,已經被人才機構給否定了,他怎麼能考中?

他累年不第,也就是對科舉考試不再上心,遂放開了搞,索性搞些惡作劇也是很有可能的。比如代人捉刀。咱考不上不是水平問題,而是掌權者故意不讓咱考上,那麼何不幫幫別人考呢?要不滿腹才華豈不浪費?於是他就經常替人當槍手。每次考試,與他鄰鋪的舉子都會沾上他的光,不必自己答卷,就能考得不錯,比如上面提到的855年的那次最著名的考試,他幫的八個人中就有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

就這樣,溫庭筠的槍手之名氣越來越大。前面說過,當槍手是有很大風險的,那麼溫庭筠爲何能以槍手成名不被抓,就是坐牢之類?

這有幾個原因。其一是唐朝還是比較開放的,當時對讀書人比較寬容;尤其是對溫庭筠這樣的名聲很盛的才子,朝廷雖然不會對之大用,也不會怎麼打擊,若放在明清就很危險了;其二是,溫庭筠的槍手之名期初只是在民間流傳,到後來才傳到朝廷,但他水平太高,不容易被坐實罪名;其三是,歷來對槍手的懲罰主要是看他的目的,就是槍手爲了錢財而替別人賣命,其性質惡劣,所以要堅決打擊。而溫詩人,給別人當槍使,純粹是爲了做好事,或者爲了玩,根本不收費,其目的很單純,不夠惡劣,官府也不好治罪,所以大家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呵呵。

古代科考如何防止作弊?大詩人溫庭筠爲何也做了“槍手”?

​不過溫庭筠的作弊行爲也不是沒有受到懲罰的,只是沒有被處於“極刑”而已。據《唐摭言》記載:“無何,執政間復有惡奏庭筠攪擾場屋,黜隨州縣尉。”《新唐書·溫庭筠傳》也有同樣記載,就是溫庭筠因擾亂科場,被貶爲隋縣尉。所以溫庭筠一生仕途並不順利,只是不那麼窮困潦倒而已。(文/說歷史的女人·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溫庭筠傳》《容齋隨筆》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