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掉進了深淵。我生活在一個如此可笑,如此奇異的世界裏。我生活裏的夢想,僅僅是夢魘罷了。”

——卡米耶·克洛岱爾

1935年5月24日於蒙德維爾格精神病院

卡米耶·克洛岱爾

Camille Claudel,(1864-1943)

2017年是雕塑家弗朗索瓦·奧古斯特·羅丹逝世100週年的紀念,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爲紀念這位偉大的雕塑家而舉辦了“羅丹作品展”,展期從2017年9月16日持續至今年1月15日。

《羅丹》,青銅 ,卡米耶·克洛岱爾1888-1898

"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我們如此肯定羅丹在雕塑藝術上的成就,而今天我們談談一位曾與羅丹有過命運糾葛的女人,他曾經的學生、模特、情人、藝術競爭者——卡米耶·克洛岱爾。

與羅丹的相遇

年輕時的卡米耶•克洛岱爾

卡米耶•克洛岱爾,1864年12月8日出生於法國維勒訥沃,是一名普通稅務官的長女,她在極年幼的時候已展露出自己的藝術天賦,12歲完成了第一件雕塑,15歲正式師從羅丹一位享有盛名、風格圓熟淳美的雕塑家朋友阿爾佛雷德·布歇。

《沃呂比利斯》(《Volubilis》), 紀念卡米耶的系列雕塑之一 ,阿爾佛雷德·布歇(Alfred Boucher)

卡米耶的父親支持女兒的選擇,他聽從雕刻家布歇的建議,把家人送到巴黎,隨後,卡米耶入讀於私立的克拉羅斯藝術學院(當時的法國美術學院還不接受女性入學)。

《“造就羅丹”的卡米耶》,阿爾佛雷德·布歇(Alfred Boucher)

阿爾佛雷德•布歇總是給予羅丹強力的肯定與支持,兩人建立了堅定的友誼,他在1881年榮獲沙龍大獎後,準備動身前往意大利羅馬,隨後便將他的年輕學生們引薦給了羅丹。

卡米耶·克洛岱爾,1884年,19歲。

年輕的卡米耶與比她年長24歲的羅丹由此相遇了,一段炙熱且悲傷的愛情故事與奇蹟般的藝術創作即此拉開歷史的帷幕。

愛情與靈感

羅丹從一開始就察覺到了卡米耶的藝術天賦,他幾乎立刻愛上了她,這種濃烈的愛,縈繞在他們私人和工作生活之中,激發了這兩位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卡米耶·克洛岱爾(右)

從兩人的往來信件中可以看出,羅丹在與卡米耶交往之初抱有很大的熱情,他稱她爲“C小姐”,卡米耶也表現出她的矜持與風情,經濟上的窘況,以及身爲女雕塑家對創作的無限癡迷與痛苦掙扎。

1881年羅丹寫給卡米耶的信

在此期間,羅丹創作了大量半身像,其中有第一尊以卡米耶爲原型的雕塑——《短髮的卡米耶·克洛岱爾》。

《卡米耶·克洛岱爾的頭像和皮埃爾的左手》(《Mask of Camille Claudel and LeftHand of Pierre de Wissant》),石膏,1895,羅丹

▲羅丹創作此石膏像正值卡米耶29歲,這是她在羅丹工作室工作的第十個年頭。皮埃爾的手是羅丹最喜愛的一名男模特的,這隻手代替羅丹表達了對卡米耶的情感——一隻溫柔愛戀的手,正在撩開卡米耶額邊的一縷鬈髮。

熱烈的戀情見諸於生活和創作,滋養並激發着羅丹與卡米耶的創作靈感。二人同時期的作品驚人地相似,如在互訴衷腸,互批互判,又彷彿是不同視角下對這段感情的一種銘記。

左:《吻》(《The Kiss》) ,羅丹 ,1884-1886

右:《沙恭達羅》(《Vertumnus and Pomona 》),卡米耶 ,1886-1905

卡米耶曾參與創作羅丹最著名的幾件作品,如《加萊義民》,以及《地獄之門》羣像的手腳部分,而羅丹的《吻》和《永恆的偶像》等雕塑也正創作於二人熱戀的時期。

左:《Jeune fille à la gerbe, avant》,卡米耶,1887 右:《Galatée》,羅丹, 1889

而立之年的卡米耶才華橫溢,希望擺脫羅丹盛名的籠罩,成爲一名獨立的雕塑家,她在這一時期創作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沙恭達羅》、《華爾茲》、《克洛索》、《成年》等作品。

《華爾茲》(The Waltz),青銅,卡米耶,1899-1905,巴黎羅丹美術館藏

▲以優美的舞姿和大幅偏離底座重心的身體詮釋出舞曲的旋律,同沉醉於舞曲中的愛侶相照應,淋漓盡致地呈現出兩人相戀時的快樂時光,飽含卡米耶獨特的藝術特色。

完成於1889年到1890年的《華爾茲》,直到1893年才得以在沙龍問世,卡米耶隨後嘗試將其打造成材質各異的版本,她積極踐行新藝術,對雕塑的色彩與質感進行探索。

《華爾茲》部分細節

1890年2月8日,在一封寫給美術部部長的信中,卡米耶強調:“這組作品已被多位同行贊爲佳作,尤其是羅丹先生。”對方卻指責卡米耶的一尊半身像抄襲羅丹,並寫到:“模仿別人是嚴重的錯誤,只有做自己,才能贏得更貨真價實的讚譽。”

《女海妖》(《The Little Siren》),卡米耶,1904

《克洛索》(《Clotho》),石膏,卡米耶,1893,巴黎羅丹美術館藏

心碎與離別

1893年至1899年,卡米耶曾出任國家美術協會評審,她看到曾受她靈感啓發的羅丹日漸功成名就,而自己的藝術成就卻只能覆蓋在其陰影之下被吞噬,內心感到痛苦焦灼,似乎也越來越憤世嫉俗。

卡米耶·克洛岱爾年輕時(中間)

兩人間的激情不久也顯露出壓抑的一面,優柔寡斷的羅丹始終不願離開爲其育有一子的未婚妻羅斯·伯雷,而倔強的卡米耶則希望成爲羅丹唯一的妻子,她的激情與愛戀逐漸轉換成了偏執與瘋狂。

《成年》(《The Age of Maturity》),青銅羣像,卡米耶,1902, 奧賽美術館藏

▲《成年》是卡米耶的代表作之一。對比熱戀時的創作,《成年》無疑宣告着戀情的結束,這組作品很容易讓觀者聯想到她與羅丹以及羅丹未婚妻之間的情感糾葛。跪下的女子,猶如卡米耶在哀求羅丹不要離開一般,強烈蜷曲的頭髮彷佛也暗示着她在失去這份感情後所面臨的崩潰狀態。

卡米耶年輕時(最右)

據聞,卡米耶曾數次懷上羅丹的孩子,在1892年的一次流產(或墮胎)之後,兩人的關係逐漸轉淡,但他們仍定期見對方,直到1898年兩人決裂,維持了15年的戀情走到盡頭。

卡米耶在雕塑

卡米耶得不到情人完整的愛情,她被視爲羅丹的附屬品,曾經的靈感源泉也成了自己創作路上的絆腳石…痛苦與固執逼迫卡米耶失去理智,她不斷幻想羅丹正在籌劃剽竊她的靈感、打擊她的成就。

卡米耶年輕時

卡米耶甚至開始摧毀自己的作品,她既沒有人際關係,也沒有經濟上的收入,僅靠弟弟與父親的經濟援助。

1913年7月,卡米耶在父親去世後進入了埃夫拉爾精神病院,在她家人的要求之下,她於次年被轉移至沃克呂茲省的蒙德維爾格醫院,直至1943年去世,她始終沒有離開過那裏。

晚年的卡米耶

多年後卡米耶曾經的老師,也是她與羅丹共同的朋友歐仁·布洛在給卡米耶的信中寫道:“有一天,羅丹來我的畫廊,我看見他突然停在這件作品前,長久地注視着,用手溫柔地撫摸那座青銅像,然後哭了,是的,哭了,像個孩子一樣。他已經死了十五年,他一生只愛過您,卡米耶,我現在可以說了。”

卡米耶·克洛岱爾博物館內 法國

兩位雕塑家之間的複雜愛情故事,引發了許多過於浪漫的詮釋,而卡米耶·克洛岱爾在這段故事裏總是被冠以“羅丹的情人”的稱號。

卡米耶·克洛岱爾博物館內 法國

時過境遷,大衆才認識到,卡米耶·克洛岱爾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女雕塑家之一,她是一個真正的天才女性藝術家。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 免責聲明 ·

編輯 / 製作:阿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