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視科教頻道(CCTV10)播出的《探索發現——千城百味》節目中,鏡頭對準了陝西扶風的鍋盔和鹿糕饃,爲觀衆闡述了扶風鍋盔和鹿糕饃的做法。

扶風功夫鍋盔的製作可追溯到商周時期。相傳周文王伐紂時鍋盔就被用做兵士的軍糧,在西府周原一帶,還有一個鍋盔品種叫“文王鍋盔”。鍋盔,到了秦代更是被髮揚光大、普及推廣。秦人制作的鍋盔,個兒大、餅厚、瓷實。當時秦軍行軍時士兵配發的墩餅,一個都有五六斤重,一個餅的直徑大約在50-60釐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釐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攜帶方式也很獨特,兩個墩餅爲一組,在每個墩餅上鑽兩個眼兒,用牛皮繩繫好,前胸、後胸各搭一個。

03:09

扶風鹿糕饃,是一種圓形的烙饃,又名鹿糕乾糧。因爲形似滿月,碗口大小,厚寸許,皮薄如紙,內外一色,白中略帶乳黃,背面微微隆起,正面中間有一小小圓坑,坑中裝飾有一胭脂印染的硃紅小梅花鹿圖案,故名“鹿糕”。

製作扶風鹿糕饃,是選用上等小麥特製的細白麪粉,先合水發酵,後攪拌揉搓,調得十分乾硬,再加香油或豬板油、雞蛋及五香調料,用木槓在案板上反覆壓揉,直壓得光如泥,再揉成長條,等分成團制餅,放在鍋中,先武火後文火慢慢烘烤即成。成品有鹹、甜兩種。不幹不硬,不頑不軟,脆酥香醇,美味可口,久貯不黴變。

因而,凡外地來扶風之人,在一飽口福之後,走時總要帶上一些或作爲旅途乾糧,或帶回家中以供親朋品嚐。扶風本地人,四時八節走親會友,也總要帶“鹿糕饃”,作爲上等禮品以表敬意。

唐時建都長安,由於扶風鹿糕是一種遠近聞名的食品,進京辦事皆帶鹿糕饃,作爲旅途食品,或饋贈京城親朋好友,久而久之便流傳下了“扶風鹿糕京城走”的美譽。(綜合央視《探索發現》、三秦都市報、寶雞扶風旅遊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