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电影市场充满风波,《八佰》持续爽约,《少年的你》非技术性撤档,《伟大的愿望》等影视剧应市场需求改名换挡,总之,不按常理出牌的事情来了一次小爆发。

从票房数据上看,截止于今日共产生302.01亿票房,比去年突破300亿大关晚了一周。其中,《哥斯拉2》领跑6月,以9.25亿冲进了上半年TOP10,国产电影《最好的我们》以其精准定位同样收获颇丰,共获得3.87亿票房,超过《黑衣人:全球追缉》。

而在让人提不起多大精神的6月片单里,有一部电影能够起到一点抚慰人心的作用。《千与千寻》上映5天,3天破2亿,累计票房3.05亿,这些数字是6月低迷市场中的一个小小惊喜。

《千与千寻》预测票房近4亿,吊打皮克斯,6月并非动画电影最佳档期

早在2001年,《千与千寻》就曾在日本创下历史佳绩,总观影人次超过2300万,相当于日本全国总人口的1/5;并在当年11月超过《泰坦尼克号》(262亿日元),最终以308亿日元登顶日本票房榜首,并延续至今。

同时,《千与千寻》还是少见的能以动画电影身份获得最佳电影奖项的电影,也是影史唯一一部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以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作品。豆瓣评分9.3,烂番茄指数97%,都可以看出它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因此,这番自带热点和“情怀杀”的重映,既可以说是明智的也可以说是投机的。

对比目前国内引进的所有日本动漫电影,《千与千寻》预测票房成绩3.8亿排名第三,与排名第一新海诚的《你的名字》5.75亿元仍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千与千寻》属于旧作,这样的距离属于意料之中。

从年初开始,暗搓搓地掀起一阵日本动漫“引进潮”,据统计共有10部日本动漫电影平均分布在上半年的每个月中,其中大部分票房成绩并不理想,除《千与千寻》之外,只有萌物加持的《夏目友人帐》获得1.15亿票房,其他电影均未破亿,甚至票房成绩最低的仅为40.8万元,这些数字说明繁荣引进市场的另一面——与二次元文化紧紧相连的动漫电影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仍然难以出圈。

《千与千寻》是继去年12月《龙猫》进入中国后的第二部吉卜力作品。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半年过去,《千与千寻》在各项数据上几乎都呈现了几何数增长,《千与千寻》上映5天就打破了《龙猫》1.74亿元的记录,首日票房更是后者的2.9倍。

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千与千寻》的宣发比去年的《龙猫》更加有经验。比如《千与千寻》的中文版配音由流量明星和老戏骨组成超强配音阵容,尽管大部分影迷仍然会选择日本原声,但相关新闻扩大了电影的声量。

《千与千寻》的最大劲敌是同一天上映的《玩具总动员4》,二者之间巨大的票房差距,令人颇感意外。毕竟,皮克斯的招牌在中国也曾屡试不爽,《寻梦环游记》12.12亿票房是迄今为止动画电影排名中的第二名。

截止到6月26日,同样上映6天,《千与千寻》2.73亿票房比《玩具总动员4》1.23亿多出一倍,排片占比达到35.4%,高于排名第二的《玩具总动员4》16.5%和排名第三《黑衣人:全球追缉》11.5%之和。《千与千寻》的预测票房3.8亿,同样是《玩具总动员4》1.77亿的一倍有余。而在口碑方面,两者差距并不大,豆瓣评分为9.3和8.9,均为质量上乘的电影作品。

通过整理4年来6月上映的动画电影发现了一个反常识的规律,拥有儿童节的6月并非是动画电影兵家必争之地,其中2017年,仅有一部《哆啦A梦》上映。而4年中除《千与千寻》之外也仅有2018年《超人总动员2》超过了3亿,同时也是唯一一部入围当年动画电影TOP5的电影。这些数据表明,6月并非动画电影最佳档期。

《千与千寻》猛打情怀牌,情怀牌与自来水成动画电影最大幕后推手

《千与千寻》上映7天,其中6天稳坐当日票房冠军宝座,这有赖于片方对于情怀牌地猛打。《千与千寻》需要的不是破圈层,而是把辐射范围内的人群都吸引进电影院。

在最早一波宣传中,因田壮壮跨界为锅炉爷爷配音,《千与千寻》主打“宫崎骏田壮壮的跨国友谊”,并引出千与千寻中的经典台词“我们一定会在这里相遇的” 。颇具影响力的2位老人于96年相识,到今日重新以另一种方式相见,本身就充满话题性。

在上映前夕,官微发布了宫崎骏的手稿,又引发了一波热搜和刷屏。之后,又以成长、看哭、孤独、为成年人找回童真等话题以各种形式,如抖音、微博热搜、海报文案等方式进一步推波助澜,仅“白龙和千寻的感情”就获得了1.7亿微博阅读量。耳熟能详的配乐加上经典的剧照与台词,观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撩”了,抖音上关于“千与千寻”话题得到了上亿次的播放量。

在口碑质量上属于同一量级的2部电影,《玩具总动员4》的失利也源自于中国观众对于它并没有额外的情怀附加分上。《玩具总动员》系列诞生于1995年,属于美国观众的“国民动画”,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则有些陌生,前三部只有2010年的《玩具总动员3》得到了在中国公映的机会,票房为1.17亿。同时,《玩具总动员4》的宣发手段也比较传统,微博上除了“玩具总动员4”之外并未创造其他新话题。

灯塔专业版提供的全网综合热度变化表中也能看出《千与千寻》对于《玩具总动员4》全方位的吊打情况。

无独有偶,在今年6月同期上映的《哆啦A梦》也打起了怀旧牌、情怀牌,比如,在上映前主打童年最好的蓝胖子,在上映11天后,邀请观众最熟悉的中文版配音演员陈美贞进行配音特辑。总之,把现在的蓝胖子与记忆中的蓝胖子进行有机对接,引发观众走入“回忆杀”的陷阱,是刺激消费的关键。

而对于国产动画电影来说,情怀牌的打造同样重要。“国漫崛起”“国漫之光”相关字眼总会出现在文案之中,比如今天1月上映的《白蛇缘起》就是主打“精品国漫”,而大部分国产动画电影由于宣发成本有限、受众人群难以出圈等问题,想要真正在票房上取得胜利还需要后续的口碑发酵,比如创造9亿票房的《大圣归来》依仗的便是自来水们不遗余力的自发宣传。

动漫电影能带动电影市场走出低迷吗?

《千与千寻》的热映更多的是观众自觉还上一笔“情怀债”,并不能代表中国观众的审美口味开始转向动画电影,更不能说明动画电影真正走入了中国主流市场。在海外市场既叫好又叫座的《玩具总动员4》至今为止的平凡表现,或许才是动画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正常发挥。

而在下半年将是国漫电影的主场,将有定档8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大护法》导演思不凡的又一力作《妙先生》,以及另外一部消息较少的《姜子牙》等电影轮番上映。

在同期票房下降,缺少爆款的电影市场,这些带着新生力量的国漫电影能否乘着《千与千寻》的东风创下如《大圣归来》一样惊人佳绩?在2019电影小年中,能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小众的动漫电影之中?好莱坞电影略显乏力会不会是国产影片的机会?这些都还是未知数。今年发生的玄幻事件很多,或许还会再多一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