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被裁員時,纔想想自己如何避免失業的問題。

畢竟人到中年,除了家庭方面的壓力,還要擔心工作方面的變動,無疑是對其巨大的考驗。

1

不想被裁員,

先讓自己不可替代

羅振宇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就說過,你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勞動成正比,而是和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事實就是如此,你可以發現,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公司,不可替代性,永遠是你留在公司最好的籌碼。

那麼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

1、發展核心技能,並且做到卓越

這個時代任何一種聲音的發出,都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收到回應。

例如我們經常會提起“工匠精神”這個詞。成爲一個“工匠”,就是在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領域中,對每一個細節的精益求精,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

2. 積累人脈,讓自己有個好口碑,有合作的機會找到你。

職場上的“口碑經營”是人脈積累的重要前提,把自己的標籤打出去,擁有自己的品牌,或許有一天,好的合作機會即將降臨到有準備的你身上。

3. 居安思危,有提前規劃的意識,多學習一些本職以外的本領,拓展能力範圍。

有位大咖曾說,一個成功人士專業技能只佔其核心競爭力的20%作用,要想走得遠,就要發展多領域的技能。

喬布斯當年四處閒逛時,在IT之外積累了不少當時看似無用、後來卻證明有大用的知識。比如他花時間去學習美術字體,純粹出於興趣,等他動手開發麥金託什電腦時,美術字派上大用場,成爲當時唯一提供此功能的電腦。

4.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職場就是一個在不斷產生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地方。

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擅長解決問題,尤其是複雜難纏的問題,那你在公司只會變得無可替代,成爲老闆與同事眼中的香餑餑。

2

失業不可怕,

可怕的是喪失學習力

你還在沉浸於歲月靜好,但外面的世界早已大江奔流。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現在很多崗位都被取代,很多人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存在感”越來越低,甚至有的人大半輩子做的事,突然就被機器人取代,可悲的是,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

而這困擾的根源,就是缺乏學習力。請記住,你的生活可以按部就班,但一定要學會埋彩蛋。

如何提升自己的學習力,有以下四點建議。

1、有效突破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爲層層嵌套的三個圓形區域:

最內一層是“舒適區”,即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最外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而二者中間則是“學習區”。

要想讓自己獲得成長、變得更優秀,就要跳出舒適區,更換自己的系統,進入學習區。

2、保持學習的專注度

微軟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人們對學習的專注度從2000年的12秒下降到2013年的8秒以下,還不如一條金魚高。

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我們需要學會選擇與聚焦,把有限的時間集中到關鍵的目標上來。當你專注學習時候,會感覺自己的每一個細胞都在進化,而正是這樣的力量,會讓你的職業生涯越走越寬廣。

3、做到知行合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學了再多的知識,也需要在實踐中運用和檢驗,我們既不能紙上談兵,也不能只管低頭拉車,要做到知與行的統一,在實踐中讓學習力再提高。

4、學會覆盤

擅長覆盤的人,其學習力會更強,他們做一件工作所獲取的成長值甚至是那些不擅長覆盤的人好幾倍。

柳傳志就曾經總結出一套覆盤方法,其過程主要包括:回顧目標——重演過程——分析原因——總結規律。

通過覆盤,能夠摸清背後的缺陷不足,爲下一次行動提供出更好的方案,從而使我們在執行上儘量少走不必要的彎路,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我想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寫在最後:

各行各業都在談論轉型升級,事實上轉型難,升級更難。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如同人道中年,面臨的局面何其相似,而不斷的接觸新事物,不斷地注入新血液,不斷地提升新技能,不僅適用於壓力下的中年人,同樣適用於任何一個企業。

但話又說回來,危機與機遇總是並存。處於這樣變革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或者說每個企業都不能把命運寄託於環境。

不論你現在處於什麼職業階段,請始終告誡自己:不要虛度最寶貴的光陰,努力提升自我價值,爲自己的人生多積累一些厚度,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不論你的企業處於什麼發展階段,請時刻堅持學習,創新,不斷增強企業生命力,爲下一個風口製造更多飛起的的可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