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前的你,有可能是剛入職場的小白,有可能是在職場拼殺多年的老手,但不論你是哪一類人,你最後都會步入職場。 

而在職場最幸運的事情,莫過於遇到一位好的領路人。

今天這篇文章,就像一位領路人一樣,告誡你在職場應該注意的事項。希望看完文章的你,能夠在未來的職場路上少走彎路。

1

工資的定價由職位的重要性決定,

職位的價格由最便宜的可勝任者決定

你可能會認爲工資是給你的定價,衡量你值多少錢。這是很正常的想法,但很抱歉,這也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工資其實是給職位的定價,由職位的重要性決定。

銷售副總裁的工資,幾乎一定比前臺要高。這和你是否清華北大畢業,有沒有讀500本書,沒有太大關係。

爲什麼敲代碼的工程師比清潔阿姨工資要高?是因爲清潔工作不重要嗎?不,這兩者都很必要,但不是同等重要,一定有一些工作更重要。你要知道,工資的高低,本質上是老闆給工作的重要性分了級。

所以工資是發給職位的,職位背後是責任。承擔的責任越大,交付的價值越大,職位的定價越高,這纔是工資背後的真正邏輯。

在中國,請鐘點工阿姨很便宜,因爲供給充沛;在美國,媽媽要自己帶孩子做家務,爸爸要修屋頂剪草坪,請阿姨太貴了,因爲保姆稀缺。

供給越稀缺,價格越貴,這是我們在大學經濟學課堂裏學到的樸素定理。

這句話聽起來也許有點扎心,但這是事實。你的薪水由可替代者中,最便宜的那個人決定。

想讓自己更值錢,就要儘量掌握一些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能力。想要漲工資前,問問自己,在後面排隊的人,是不是比你更便宜。    

2

漲薪最直接的辦法是升職

當你還是級別5時,很想挑戰自己,升到級別6,可以嗎?

當然可以,拼搏進取的年輕人,老闆喜歡,公司鼓勵。

但想升到級別6,直接向老闆請求嗎?

這時,你把老闆置入一個困難的選擇:萬一你做不好怎麼辦?

小心謹慎的老闆,可不敢冒這樣的風險。

我們可以站在老闆的角度,你必須想辦法主動證明自己的能力,讓老闆沒有後顧之憂。

當你還是級別5的時候,提前去做些級別6的事情,付出更多時間,額外做些工作,讓老闆意識到把你放在第6級的位置上是沒有風險的。

這樣,當級別6的職位空出來時,你會是老闆的第一選擇,理所當然是你升職加薪。而不是一直說,相信我,相信我,給我一次機會,把老闆丟到一個尷尬冒險的處境。

這個上升的路徑,就是老闆的“追認”。

3

你忙不是工作強度大,

可能是你不勝任

工作後,有時你會忙的暈頭轉向,晚飯只能喫外賣,挑燈夜戰到凌晨,彷彿回到大學期末備考的時光。不同的是,在大學熬過這陣就放鬆了,在工作中卻看不見休止符。

你也驚奇地發現,周圍做同樣工作的人得心應手,不慌不亂,這是爲什麼?

工作忙不忙,由勝任度決定。你覺得忙,很可能是你還不勝任。

如果所有人都忙,可能確實老闆很過分,讓大家超負荷工作。

這時,你可以一摔杯子,一甩手臂,揚長而去,選擇一個同樣忙但收入更高的工作。或者是一個同樣收入,但沒那麼忙的工作。

但如果你找不到,可能還是因爲你不勝任。

當你因爲工作太忙感到失落、焦躁甚至憤怒,不要抱怨,努力進步,直到成長爲強者,有選擇離開的權力。

4

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後比你想象的複雜 

公司是一臺精密的儀器,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你認爲簡單的事情,背後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復雜。

還是說一個華爲的故事。網上盛傳一個剛加入華爲的新員工,在工作中發現很多華爲在戰略和管理上的問題,於是認真負責地給任正非寫了一封“萬言書”,談自己對於華爲的看法和建議。

任正非很感動,然後,拒絕了他。並且批覆: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新員工有這樣的特點,經驗缺乏卻滿懷激情,能力不足卻自視甚高,俗稱:眼高手低。

每一個在運動會上賣過零食的同學,都覺得自己有商人的基因;每個學生會幹部,都覺得自己洞悉管理之道;每個玩王者榮耀的人,都覺得自己有雄韜偉略;每個失過戀的女孩,都覺得自己看透人心。

其實每個真正懂戰略的人,都不敢隨便指點江山,因爲他們知道每個看似愚蠢的決定背後,都是無數複雜的妥協和平衡。

別當高談闊論者,成功屬於行動者。    

5

不要太在意自己35歲前的收入 

在你小學的時候,人和人的差距可能只是幾十分的差距。

在你中學的時候,人和人的差距可能是本科和大專的差距。

在你大學的時候,人和人的差距可能是月薪4000和月薪7000的差距。

但是當你30歲的時候,人和人的差距是年賺300萬和5萬的區別。

當你40歲的時候,人和人的差距是2億資產和年賺10萬的差距。

人和人的差距是越來越大的,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再沒錢,年輕也是資本,要去試錯,等你不年輕了,你連試錯的時間成本都高了,大部分人就沒機會了。

年輕的時候一定要選一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哪怕風險再大也沒事,哪怕再沒有安全感也沒事,哪怕身邊的人再不理解也沒事,一個人賺的錢,絕大部分都是在而立之年之後的。不要太在乎35歲以前能賺多少錢,你的邊界寬了,路自然就寬了,你的邊界窄了,以後也就越來越窄了。

35歲之後,你終究會發現,在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公司,跟一個值得跟的老闆,和一羣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所獲得的價值遠遠超過你跳槽多出來的這2000塊錢,遠遠超出10000塊和15000塊的差異。

在年輕時,把成長當作最大的收入。聽上去是一句陳詞濫調,但這是最大的耐心和智慧。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徐說MBA】,謝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