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篇文章,需要先看另二篇:金剛經.簡譯.佛法說明書.(一、二)。

原文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爲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爲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爲着我、人、衆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爲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簡譯九:

這一段非常隱喻。看以上圖片,可以加讀另外兩篇文章:名相系統色塵略講、上古文化五行奧祕(雙擊點開連接)。

須陀洹名爲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簡化一下:須陀洹不入六塵(六根清靜),是名聖賢。用現代語境:意識覺醒(覺知醒覺)者即是聖賢。[六根+六塵]即是物質世界,一個突破物質世界約束的人,必然會察覺到內在意識(心靈),從而覺醒、意識到身體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無有實體的心靈。意識突破色蘊、受蘊,心靈不在迷失物質世界的體驗、覺受、慾望當中,從而走向開悟。須陀洹(覺醒者)因未突破想蘊境界,心靈(末那識)幻化成靈魂(元神),不受地、水、火、風的束縛,證得入空,能自由選擇投胎三善道,不墮三惡道。

這一段是小乘佛法的大集成,需要補充一些佛法術語知識。以下公式,新人可以不求全解,權當基礎術語法則運用。

三界 = 欲界 + 色界 + 無色界 。

四諦 = 苦[逼迫性] + 集[招感性] + 滅[可證性] + 道[可修性] 。

四聖諦三轉 = 示相轉[逼迫性、招感性、可證性、可修性] + 勸修轉[汝應知、汝應斷、汝應證、汝應修] + 自證轉[我已知、我已斷、我已證、我已修] 。

五毒 = 貪 + 嗔 + 癡 + 慢 + 疑 。

八正道 = 戒[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 + 定[正念、正定] + 慧[正見、正思維] 。

三無漏學 = 攝心爲戒 + 因戒生定 + 因定發慧 。

三昧 = 奢摩他[觀止] + 三摩地[觀幻] + 禪那[觀空] //分內外,內外合則大定。

三苦 = 苦苦[地、水、火、風] + 壞苦[成、住、壞、空] + 行苦[七識行陰遷流] 。

八苦 = 生苦 + 老苦 + 病苦 + 死苦 + 愛別離苦 + 冤憎會苦 + 求不得苦 + 五陰熾盛苦 。

因果 = 業因(招感)業果 = 集諦 * 苦諦[三苦、八苦、無量無邊苦惱] 。

集諦 = 見惑八十八使 + 思惑八十一品 。

五利使(五見惑) = 身見 + 邊見(斷見常見) + 邪見 + 見取見(非果計果) + 戒禁取見(非因計因) 。

五鈍使(五思惑) = 貪心 + 嗔心 + 癡心 + 慢心 + 疑心 。

三界四諦 = 欲界四諦 + 色界四諦 + 無色界四諦 //各界四諦具小使多少不同共八十八使。

三界九地 = 欲界五趣雜居地(一地) + 色界四禪天(四地) + 無色界四空天(四地) //每一地分九品共八十一品。

欲界五趣雜居地 = 欲界六天 + 人 + 餓鬼 + 畜生 + 地獄 。

色界四禪天 = 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舍念清淨地。

無色界四空天 = 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滅諦 = 有餘依寂滅(殘存色身) + 無餘依寂滅 。

三十七助道品 = 四念處 + 四正勤 + 四如意足 + 五根五力 + 七菩提分 + 八正道 。

四念處 = 觀身不淨(人身如蟲巢) + 觀受是苦(覺受即苦) + 觀心無常(妄想心無常) + 觀法無我。

四正勤 = 已生惡令斷、未生惡勿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

四如意足 = 欲如意足、精進如意足、念如意足、慧如意足。

五根(能持、能生) = 信根、進根、定根、念根、慧根。

五力 = 信力、進力、定力、念力、慧力。

七菩提分 = 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除覺分、舍覺分、定覺分、念覺分。

六度波羅蜜 =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搞懂以上知識,結合文章和圖片,基本可以了悟此章節。斯陀含即是突破想陰了斷欲界,阿那含即是突破行陰入無色界(不再來欲界受生故名不還)。阿羅漢即是突破識陰了斷三界,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見惑和思惑,究竟無餘,得不生之聖果,受人天供養。是名無實,是指定義名卻沒有實體,現實世界是名有實,說蘋果就有相應的實體水果對應,說房子就有相應的實體住宅對應。此章節名[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皆無相應的實體對應。因爲無有實體,所以無有可得,說得相應的名果(實有),則名不符實。五蘊是層層相嵌,末那識的五蘊以阿賴耶識爲基石,阿賴耶識以法界覺性爲基石,就像蓮花一樣層層撥開[覺知(三界)、覺性(法界)、自性]。阿羅漢斷盡見思惑,但沒有斷塵沙惑、無明惑,也就是法界覺性的識陰、行陰、想陰。也就是阿羅漢了悟時空,察覺到三界依能量構成,但不知道能量從那裏來的。也就是意識和能量是分離狀態。意識、能量合一,就會進入法界,覺性光明顯現(此光明耀眼於百萬億三界光明),成就菩薩。

行者即是修行者,因爲無所執着,即不執着於修行諸法,而樂於修行。名須菩提,得無諍三昧,第一離欲阿羅漢,樂於阿蘭那(適合修行、居住的場所)行(修行、生活)。很多人執迷佛法,貪着修行(脫離生產、生活),喜好與別人諍執(鬥法、分高下、爭名利),這都不是好的修行。好的修行是樂阿蘭那行,走中道。這一段完全總結了小乘佛法,同時以須菩提爲對照,告誡後來人要樂於修行(走中道、無爲法),而不是執着於修行(外道、有爲法)。

一個人將要正常離開世界,首先意根開始脫離身體,身體四大(地、水、火、風)開始變得不穩定,最後崩潰進入瓦解的過程。四大不穩定期可能會經歷一週、一個月,或許一天。這個時候意識會非常清醒,對小時候的事情記憶猶新,因爲人老後受各種原因導致,看世界是慢慢變渾濁的,這個時候忽然看世界光明一片,好像回到了小時候,但身體開始變得異常乏力或不能動彈,如果老人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已經迴天無術,已經走到了生命盡頭。此生末那識會變成下一世的識陰種子,開始入胎(行陰),出生後還沒有形成強大的想陰,外界色塵六入後,形成強烈的覺受,慢慢形成獨立人格思想(查十二因緣可瞭解更多)。

金剛經.簡譯.佛法說明書 目錄(點擊連接查看)

金剛經.簡譯.佛法說明書.一。

金剛經.簡譯.佛法說明書.二。

金剛經.簡譯.佛法說明書.三。

因金剛經較長所以分段發表,後面章句會陸續發表。歡迎大家轉發分享,爲避免產生誤導,儘量全文轉發,標註來源,禁止抄襲、篡改、誹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