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獲得授權,來自公衆號: 巴塞電影(ID:MovieBase)

恭喜電影《綠皮書》打敗勁敵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今天我們必須來聊聊這部想爵士音樂一般溫暖和煦的電影。

其實世界上所有的不平等,均來源於階級化的確立。

羣體對於階級的默認,是世界上所有不平等歧視的病原體。

平等雖然在逐步確立,但是在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依然有很多殘存的垃圾散發着惡臭。

很多人對於不同種族的理解和正視也是電影教的。

比如它——

綠 皮 書

Green Book

導演: 彼得·法雷利

主演: 維果·莫騰森 / 馬赫沙拉·阿里 / 琳達·卡德里尼 / 塞巴斯蒂安·馬尼斯科 / 迪米特·D·馬裏諾夫

綠皮書,本是政府就某一重要政策或議題而正式發表的諮詢文件。

而這裏的綠皮書,指的是一份專爲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它標註了各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等等。

黑人們遵從這份指南行動,就會相對安全,去了不該去的地方,很有可能就丟了性命。

觀念如此落後的書籍,來自上世紀,1962年的美國。

深諳歷史的觀衆可能瞭解,那時候美國的種族問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取消種族隔離」的法律雖然頒佈,但卻遭到了全國各地強烈抵制。

「綠皮書」的故事,就是基於當年的種族歧視建立起來的。

託尼(維果·莫騰森 飾)是紐約的底層屁民,開過清潔車,在酒吧當過酒保。

託尼是個狠人,在他居住的那一帶,混得很開。

他凡事遵從暴力至上的原則,一言不合就開打。

酒吧出現鬧事者,老闆只需大喊一聲:託尼·利普。

事情馬上解決。

他的另一個身份,是種族歧視者。

這種歧視,是骨子裏的厭惡。

否則,他也不會把黑人用過的水杯直接扔到垃圾桶裏。

與他截然相反的是本片另一位主角。

黑人鋼琴家唐納德(馬赫沙拉·阿里 飾),受過高等教育,談吐不凡,做事永遠有條不紊地在法律範圍內活動。

兩人相遇,因爲一場巡迴演出。

唐納德要去南方巡迴演出,所有人都知道,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因爲在當時的美國南方,種族歧視問題十分嚴重。

所以唐納德需要一個身手不凡,能平事兒的司機。

託尼成功當選。

這一黑一白開始了一段有笑有淚的旅程。

「綠皮書」雖然沒有明確交代,但是從過程中我們能看到,託尼對於黑人的歧視,其實大部分均來源於——

“身邊的人都在歧視,我也應該這樣。”

這也是我們身邊歧視少數羣體的真實寫照,不從衆,被歧視的就是你。

真正讓他摒棄這種思想的,是當他第一次看到唐納德演奏時。

音樂是共通的,唐納德精湛的技術,演奏出的完美樂章讓託尼一下就迷住了。

這也是在後面的旅程中,託尼能夠死心塌地爲他做事的原因。

在電影中兩個性格、身份截然相反的人,處事方式也完全不一樣。

唐納德被污衊與白人男子嫖娼,他堅持要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名譽,而託尼卻靠着一張嘴和鈔票簡單的擺平了這件事。

在酒吧被一幫白人侮辱毆打,託尼趕到時依然用自己的武力方法完美解決。

而受過高等教育的唐納德一直把法律掛在嘴邊。

他根本不知道,在那個大環境下,很多事情靠法律根本無法解決。

「綠皮書」雖然粗看是以託尼爲第一視角,但讓巴塞君印象深刻的,還是唐納德這個人物。

毫無疑問,唐納德因爲膚色問題,很自卑。

這種自卑促使他想通過奢華的裝修,配置來掩蓋自卑。

房間裏巨大的象牙裝飾。

"高人一等"的座位設計。

他並不是想要享受高人一等的階級感,而僅僅是想獲得一個平等的權利。

唐納德深入種族歧視十分嚴重,危險性很高的南方,給那些白人富翁表演。

就是爲了想要讓他們看到,一個黑人,也可以接受,而且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個黑人也可以成爲聞名全國的鋼琴家!

但是即使唐納德做出多少努力,一個人的力量始終無法抵禦大環境下的壓迫。

「綠皮書」在豆瓣上拿到了8.9的分數,好於96%劇情片,好於98%喜劇片。

挑剔的IMDb也給出了8.3分的成績。

除了奧斯卡,它還在金球獎上拿到音喜類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

最好消息是,3月1日《綠皮書》正式在中國公映,中國觀衆也可以大飽眼福啦。

它的成功其實並不在"種族"這一關注點上。

即使撕掉「綠皮書」關於種族問題這一熱點標籤,它依然是一部質量上乘的佳作。

因爲它所表達的情感,後勁兒足。

通過兩位主角精湛的演技,我們很容易被他們帶入劇情。

身爲黑人,看到南方大量黑奴在田野裏幹活,眼神中透露着死一般的絕望,這種境遇我們很難感同身受。

但在旅途中,作爲白人的託尼似乎在一點一點理解唐納德。

他爲唐納德一次又一次出頭,不僅是對他身份的認可,同時也是對自己內心種族主義的瓦解。

友情在旅途中一點一點蔓延。

託尼最終理解了唐納德,但是遺憾的是,現實中針對黑人的惡性事件依舊不斷在發生。

2014年8月,黑人青年布朗遭到白人警察槍殺,之後在美國各地發生多起白人警察槍殺黑人事件;

同年,NBA球隊快船隊的老闆斯特林一段語音被曝光"別把黑人帶到我的球館!"。

最後,他被判罰終身禁賽,永遠不能涉足NBA。

以膚色作爲評判一個人的標準,這真是極度愚蠢的方式。

遠隔大洋彼岸的美國,卻依然有很多人帶着有色眼鏡看黑人,認爲自己天生優越。

殊不知,那副自鳴得意的樣子,簡直噁心的要死。

突然想起很早以前看過的一個小故事。

一位黑人出租車司機載了一對白人母子,孩子問媽媽:爲什麼司機伯伯的皮膚和我們不一樣?

母親微笑着回答說——

上帝爲了讓世界繽紛,創造了不同顏色的人。

而「綠皮書」通過故事傳遞給人們的是——

雖然顏色不同,但我們地位卻是相同的。

沒有人生來就要被歧視,同性戀也好,今天「綠皮書」中的黑人唐納德也好。

生而爲人,只要善良、溫柔的對待世界,

那就應該被世界溫柔地擁抱。

(編輯:咖啡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