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也要做可樂了!在不久前剛剛舉行的第48屆瑞士達沃斯經濟論壇上,廣藥集團在王老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發佈了新型可樂涼茶飲料“王老吉可樂”。在外觀上延續了一貫的紅黃撞色風格,其英文名稱爲“Wang Lao Cola”。原有的涼茶配方將會保留,只在其中添加二氧化碳等食品原料。有網友評論稱:“終於可以心安理得地喝可樂了。”

雖然目前國內可樂市場,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但AI財經社整理發現,國內曾先後推出多種品牌的“可樂”飲料,還被冠以“中國八大可樂”之稱。不過,這些可樂產品中,真正佔據市場份額並獲得消費者讚譽的並不多見。

我國自主開發的第一款可樂,可以追溯到1953年的嶗山可樂。與可口可樂相比,嶗山可樂的甜味並非來自蔗糖,而是添加棗、白芷、砂仁、高良薑、丁香等十餘種天然本草成份。在90年代前,嶗山可樂一直居於中國八大可樂之首,但在洋可樂登陸中國市場後,嶗山可樂開始走下坡路,後被可口可樂收購。2004年,青島嶗山礦泉水公司重新復出嶗山可樂,目前其在網上仍可買到,銷量不溫不火。

1998年,娃哈哈公司推出“非常可樂”,繞開被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搶佔的城市市場,轉而開闢農村市場,選擇“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最終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不過,面對娃哈哈的差異化競爭,可口可樂隨即推出了冰露純淨水,以更低的價格擠佔娃哈哈既有的礦泉水市場,非常可樂的勢頭就此終止。目前,非常可樂仍在正常銷售,但渠道已大幅縮減。

除了非常可樂,娃哈哈公司曾經針對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開發出了兒童可樂,主打產品不含咖啡因與防腐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填補了國內兒童碳酸飲料市場的空白,受到了廣大青少年兒童羣體的喜愛。目前市面上已經沒有這款可樂的身影。

1998年推出的汾煌可樂與非常可樂、健力寶曾是國內的三大飲料品牌,與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一同構建了國內飲料市場“兩個巨人,三個少年”的格局。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汾煌可樂在1999年的電視廣告費用就達到1.5億元,超過可口可樂廣告近6%,其主要市場也爲中小城市和農村市場。不過,由於資金缺乏,汾煌可樂在2001年後便消失在市面上。

幸福可樂,是所有國產可樂中口味最接近可口可樂的。在改革開放後,上海正廣和汽水廠引進製造汽水皇冠蓋等先進設備,先後開發了易拉罐、聚脂塑料瓶裝的幸福可樂等新產品,它曾被評爲最受歡迎飲料。目前,該款可樂已經停產。圖爲幸福可樂在上海街頭的廣告。

天府可樂,誕生於1980年的重慶。在王老吉可樂未推出前,它是國內唯一以中草藥配方爲主的碳酸飲料。早在推出時,天府可樂便深受歡迎,甚至曾被定爲國宴飲料。1994年,天府可樂與百事可樂合作後被逐漸邊緣化。直至2013年才奪回商標,並在2016年宣佈品牌復出。目前,該款飲料口碑良好,有望搶奪更多市場份額。

少林可樂是於20世紀80年代推出的飲料。有網友回憶稱,少林可樂在那個年代算作高級飲料,價格相對較貴。它不僅有玻璃瓶裝、塑料罐裝、易拉罐等多種包裝,瓶身還有當時火遍一時的《少林寺》中和尚形象。在第八屆亞洲乒乓球大賽中,它更是作爲制定飲料出現在公衆眼前。但其只是曇花一現,又很快消失了。

提及銀鷺,大多數人可能想到的就是八寶粥。但其實銀鷺的產品線很豐富,銀鷺可樂就是其中的一種。不過,目前在市面上已經找不到該款飲品,銀鷺官網上也沒有介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