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灸足三里:

“藥王”安享百年的祕訣



人體第一要穴,治病保健妙用無數,你爲何久灸無效?


艾灸

讓“藥王”孫思邈得以多病之身安享百年之壽


自古以來,足三里就是保健要穴,“藥王”孫思邈曾特意傳下養生祕訣——“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意思就是,想要身體安康,就要經常艾灸足三里,並灸出水泡。

據史料記載,孫思邈活了101歲,而後無疾而終。一代藥王之所以能安享百年,與他長年累月地堅持艾灸養生(尤其是艾灸足三里)密切相關。

孫思邈年幼時體弱多病,但成年後極其注重艾灸養生,他常說“凡人居家及遠行,隨身常有熟艾一升”。並且,他尤其推薦艾灸足三里,如《千金要方》雲: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稱爲“長壽穴”。

長年累月地艾灸足三里,給藥王帶來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

貞觀年間,他應召入宮,時已年逾50,唐太宗觀其容貌氣色、身形步態竟如少年一般,贊其恰似廣成子一般的神仙人物;

90多歲時,他仍能“視聽不衰,神采甚茂”;

甚至年過百歲之後,他還可精力充沛地著書立說。


二、久灸無效?你取穴錯了!


看到這裏,有人要說了:我從接觸艾灸後,就把足三里當成保健灸的必灸穴位,可這麼長時間了,怎麼就沒有收到藥王那樣明顯的效果呢?

一個極爲可能的原因就是:你取穴錯了!

我們都知道,足三里位於“犢鼻下三寸(用本人的食、中、無名、小指四指量),離脛骨外緣一橫指處”。


人體第一要穴,治病保健妙用無數,你爲何久灸無效?



不過,經絡醫學名家王居易老師卻提出,“在此針刺不僅針感不理想而且療效不明顯或無效”。

因爲:雖說教材裏都說“足三里離脛骨外緣的距離與食指同寬”,但每個人脛骨前肌的寬窄不同,一般走路多者或小腿短粗者較寬,走路少者或小腿細長者則較窄。

王居易老師認爲,“經脈腧穴須切循而得之,不可死板地度量而得之”。

經過臨牀反覆試驗,他發現了另外一種更爲精準的方式:“足三里應在脛骨粗隆下緣外側,在脛骨前肌與趾長伸肌之間取之”。

具體只要3步,就可找準穴位(取穴前請保持屈膝狀態):


人體第一要穴,治病保健妙用無數,你爲何久灸無效?


第1步,確定一個地標:膝關節下方的凹陷(外膝眼);


人體第一要穴,治病保健妙用無數,你爲何久灸無效?


第2步,明確一個距離:外膝眼下四指寬;


人體第一要穴,治病保健妙用無數,你爲何久灸無效?



人體第一要穴,治病保健妙用無數,你爲何久灸無效?


第3步,畫好一個交點:外膝眼下四指寬與小腿正中央的骨頭外側交匯處,用拇指按在骨頭與肌肉的縫隙裏。


這樣取穴就完成了。建議用最小的半徑在這個縫隙裏旋轉點揉,逐漸加力,如果特別疼痛,說明此處不通,建議每日艾灸,直到痛感消失。

爲什麼要強調痛點呢?因爲有時候灸感最強烈的部位並不一定就是穴位本身,也可能在穴位周圍區域,也就是所謂的“熱敏區域”,在熱敏區域施灸更能激發經絡感傳,促進經氣運行,從而開通經絡、直達病所。

三、足三里有哪些功效呢?


1、治療一切脾胃疾病


“肚腹三里留”:古今文獻均記載,以足三里爲主穴,可治療一切脾胃疾病,凡是胃腸失調、運化失職,以及上中下焦部位出現的胃腸疾患,無論虛實寒熱,均可艾灸足三里。

所以,周楣聲老先生曾在《灸繩》一書中說道:“足三里穴用於消化系疾病已成爲常規”。

具體來說,艾灸足三里能治療消化系統的絕大多數常見病,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顯。

2、強壯全身



人體第一要穴,治病保健妙用無數,你爲何久灸無效?



民間認爲“常灸足三里,勝喫老母雞”。

因爲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屬土經土穴,有理脾胃、調氣血、主消化、補虛弱之功效。灸之,可以調整消化系統,使之功能旺盛、吸收營養、增加能源,進而對全身各系統都起到強壯作用。而且,艾灸足三里還能讓人體出現免疫反應,調動身體的防病機制。既能治病,又能防病,效用堪比老母雞。

所以,足三里是強壯全身的第一大穴,古人一直將三里灸叫做“長命灸”。

3、功效廣泛


多數人在使用足三里時,只知道用它解決消化系統問題,或用它做保健灸,殊不知它的功效非常廣泛,在使用時,我們真的不要侷限在那些常規用法裏。

足三里功效記載如下——

澤田健(日本鍼灸名家):足三里爲胃病及鼻病的要穴;

《衛生寶鑑》:治乳癰腫痛,諸藥不能止痛者三里穴針入五分,其痛立止,如神;

《甲乙經》:狂歌,妄言,怒恐,惡人與火,罵詈,三里主之;

《醫說》:患風疾人,宜灸三里者,五臟六腑之溝渠也。常欲宣通,即無風疾;

《經穴摘要歌》:足三里治氣上攻,諸虛牙痛及耳聾,噎膈膨脹水腫喘,寒溼腳氣兼痹風;

……


所以,《鍼灸神書》裏這樣推崇足三里:“治胃中寒,心腹脹滿,胃氣不足,聞食臭腸鳴,腹痛食不化,此穴諸病皆治,及療食氣水氣,蠱毒痃癖,四肢腫滿,膝痠痛,目不明,五勞七傷,胸中瘀血,乳癰”。

可想而知,只要我們能靈活運用,足三里解決的問題可謂數不勝數!

四、孩子不能艾灸足三里?



人體第一要穴,治病保健妙用無數,你爲何久灸無效?

瞭解更多灸療資訊,或者在線諮詢灸療相關問題,可手機關注:艾灸匠心居 公衆平臺


古醫書說“小兒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爾反生病”,是因爲足三里有引氣下行的作用。處於生長期的小兒乃純陽之體,生髮之氣旺盛,長灸足三里使氣下泄,可導致生長遲緩、氣血不和、易生病,故而孩子不宜常灸足三里。

不過,古醫書說的不一定適合現代人——古醫書指的是正常情況下孩子不宜灸足三里,但如今的孩子很多都已不是純陽之體,常喫各種冷飲零食,導致體內寒溼氣重,導致脾胃虛弱,這種情況適當灸足三里也未嘗不可。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孩子最好不要灸足三里,若是孩子出現脾胃虛弱、積食厭食的情況,首選艾灸中脘、脾俞、胃俞、四縫,其次纔是適當艾灸足三里以配合調理,如有出現腹瀉,還要加上神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