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朋克養生”,年輕人真的需要那麼多保健品嗎?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陳子薇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愛”上保健品。他們一邊高強度工作、熬夜,一邊花重金買保健品,這種行爲被年輕人戲稱爲“朋克養生”。“朋克養生”的效果如何?年輕人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的保健品?

不少年輕人“愛”上保健品

萬夕然在網上下單了泡腳桶、艾灸貼、抗糖丸和紅參飲料,她26歲,熱衷於嘗試各類養生產品,是朋友圈裏“天天熬夜的養生愛好者”。

萬夕然告訴記者,高強度的工作和大城市的快節奏生活迫使她提前養生,“大家白天都在工作,晚上常有聚會,回到家經常已是第二天凌晨。現狀無法改變,只有好好保養啊。”她說。

瀏覽一些社區網站不難發現,“亞健康自救指南”“90後的養生之路”等話題,都有上百萬的討論瀏覽量,不少年輕上班族與在校學生參與話題,分享自己的養生心得,多種保健品頻頻出現在話題討論中。

記者調查中發現,年輕人隨身攜帶深海魚油、膠原蛋白軟糖等保健品的也並不少見。

一些電商平臺和專業諮詢機構的報告顯示,保健品消費者年齡分佈中,85後、95後人羣佔比超過一半。

部分青年買保健品圖心安

在海南讀大學的柳安說,自己本來對保健品將信將疑,但看到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購買,不少大牌明星也在帶貨,自己也就慢慢“入圈”了。“我用的很多產品無功無過,我就是想買個心理安慰,就算是交‘智商稅’吧。”柳安說。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胡琴等醫學專家表示,年輕人主動獲取健康知識的意識很強,對於飲食營養、運動健身、美容護膚和家庭用藥等各方面都表現出興趣,且獲取養生知識的渠道多元化,如自媒體、社羣等。這爲他們獲取保健品提供了便利。

隨着互聯網和電商行業飛速發展,保健品購買渠道增多,市場吸力增強。一些網紅主播和明星帶火了保健品市場,如在某社交與經驗分享平臺上,就有超過12萬篇與“功能食品”相關的筆記,很多年輕人無從辨別真假,隨意購買圖個心理安慰。

不少保健產品口味零食化,如某網紅品牌主推餐前阻斷咀嚼糖果、生薑男士提振軟糖、維生素軟糖等產品,聲稱“喫一顆能滿足一天的維生素需求”,概念新穎,抓住了“朋克養生”羣體的眼球。多位業內專家認爲,部分年輕人對保健品具有較高期待,希望在短時間內達到更好的效果,而實際上,保健品並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凡是以“能治病”作爲宣傳手段的,都涉嫌虛假宣傳。

專家提醒:謹防保健品濫用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有消費者通過海外代購,買來緩解便祕的日本保健品,但包裝上只有日文看不懂,爲此一天服用了10粒,身體產生了抗藥性。多位醫生表示,其實普通的便祕,通過醫院的簡單正規治療一般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胡琴說,保健品通常具有一些預防保健作用,但對消費者並不一定有針對性,如果消費者不明白自己的身體缺乏什麼,盲目服用保健品,就屬於濫用保健品了,不僅容易產生依賴,還會影響健康,加重經濟負擔。

胡琴建議,年輕人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最重要,如早睡早起、規律運動等,不應過分依賴保健品。其次,要從正確的渠道獲取相對權威的醫藥科普知識,從個人健康需求與保健目的出發,在專業人士(醫生或藥師)的建議下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品。最後,如果確實需要服用保健品,也應按正確的用法用量,合理服用。

微博熱議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