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清朝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现如今,她已经成为了“腐朽”、“贪婪”和“卖国”的代名词。我们都知道,在她掌权期间,中国丧失了很多领土,损失了大量白银和数不清的珍宝。更为重要的是,她在位期间,只顾着自己贪图享受,从来没有去想着怎么去变法图强。

和慈禧太后相对的,则是当时的光绪皇帝。当时,由于光绪皇帝较早接触了西方教育,因此思想方面,还是较为先进的。他大力主张变革,重振大清国威。轰动一时的戊戌变法,就是光绪皇帝在背后支持的。不过,在当时的背景下,光绪皇帝,只不过是慈禧太后的傀儡而已,手中并无实权。

其实,在整个慈禧掌权的过程中,光绪皇帝其实并不是没有“反转”的机会。1900年,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在这个危机时刻,慈禧太后并没有想着如何去固守待援,反而是带着光绪皇帝和简单的行李细软,仓皇向西逃走。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逃亡过程中,慈禧身边的护卫只有寥寥数人。

逃亡开始之后,他们一行人化妆成了普通的老百姓,一路上风餐露宿,可以说是吃劲了苦头。在这个时候,如果光绪能够振臂一呼,杀了慈禧,那么大清江山的实际统治权,将会重新回到爱新觉罗家族的手中,晚清的社会大变革,也将就拉开帷幕。可让人疑惑的是,当时光绪皇帝,却并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光绪皇帝在登基之后,便一直处在慈禧的阴影之下。尤其是在戊戌变法之后,慈禧更是把光绪软禁了起来。长久如此,让光绪的性格,变得相当软弱,做事缺乏果断性。按照清朝礼法,虽然说慈禧不是光绪的亲生母亲,不过在朝政上面,慈禧是太后,光绪是皇帝,如果光绪杀了慈禧,那么这种行为,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就是“弑母”行为。我们可以想象到,就凭借着光绪皇帝那种胆小如鼠的性格,他敢背上这样的骂名吗?

其次,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当时清廷当中的情况。当初为了把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慈禧可以说费劲了自己的心思。凡是朝中重臣,无一不是慈禧亲自提拔的。光绪皇帝是个聪明人,他明白,如果自己这时候胆敢杀了慈禧,那么等待他的,不会是一片大好河山,很有可能是比当时更加混乱的场景。朝中大臣不仅不会拥戴自己,甚至还可能会把自己的皇位推到。好的话另立一个皇帝,坏的话,可能爱新觉罗的江山,便葬送在了自己的手里。

事实上,当八国联军快要攻入北京城的时候,光绪皇帝并不想和慈禧一起逃亡。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光绪想赌一把:只要答应洋人的条件,那么他自己不仅不会有生命危险,而且自己的帝位也很可能会扶正,从而实际掌握中国的政权,通过改革,自己很可能就像当时的“日本天皇”那样。不过慈禧并没有给他机会,他最终还是被强制带走了。

不过,以上的情况,都是一些客观因素。光绪皇帝之所以没有把握好机会,杀了慈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思想。经过多年的适应,光绪皇帝已经习惯了老佛爷安排的一切,他不愿去用见血的方法,来获得权力。按照他的构想,老佛爷身体已经一年不如一年,自己这么年轻,肯定要比她活得时间长,到那个时候,自己肯定会名正言顺地成为大清实际掌权者,根本没有必现在要去冒险。就这样,光绪放弃了反抗的最好时机。显然光绪没想到,自己会和慈禧,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不得不说,光绪还是太天真、太幼稚,完全不懂权力该如何争取,比起那些千古一帝,差了太多了。

其实,纵观光绪皇帝的一生,他似乎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里,不管是主张变法,还是做别的事情,他的想法,始终都非常“理想化”,完全没有考虑过实际情况和意外的发生。而这,或许也是他一生都在失败的根本原因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