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历史书籍上,还是民间传说中,对清朝官场的官风,似乎都持有批判的态度。确实,清朝官场的风气,确实很肮脏,以至于有很多清官、好官,到最后也被污染了。而颜伯寿,就是他们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事实上,颜伯寿也算是出身于官宦之家了。他的祖父、父亲都是朝中重臣。像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是不一般的。果不其然,颜伯寿年纪轻轻就考上了功名,并且官场上可谓是一帆风顺。在颜伯寿刚走向官途的时候,让人刻下了一块“公生明,廉生威”的石碑,以此用来表明自己大公无私的决心。

石碑上面的文字,颜伯寿写的倒是慷慨激昂,可实际上,他真的就是这么做了吗?结果当然不是这样的。权力和金钱的诱惑,对于当时的官员来说,实在是太大了。在官场上呆了没多久之后,颜伯寿便一点一点堕落了。

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因此但凡遇到一点天灾人祸,粮食产量便会剧减。而每次到了这个时候,朝廷便会往下面派发赈灾粮款,来让百姓熬过这样一段困难时期。不仅如此,有时候朝廷还会为灾民修建因洪灾、冰雹等恶劣天气被毁坏了的房屋。而往往这笔费用,根本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由于灾民众多,因此皇帝不可能亲自到灾区,给每个百姓发放赈灾粮款,故而这些事情,就落在了地方官员的身上。面对着白花花的银两,恐怕多数人都会控制不住自己贪婪的欲望。颜伯寿当然也不例外。从这个时候,他便把石碑上关于廉洁的话,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只不过,由于颜伯寿掩饰的很好,又有那块廉洁的石碑作为“护身符”,因此他的贪污行为,一直没有被揭发出来。他当时所处的年代,正是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外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虎视眈眈看着中国,国内各地起义频繁。可就算这样,大清朝的官员们,依然没有忧患意识,还在往自己兜里,疯狂捞钱。

道光皇帝面对这样的局面,心里也十分着急,只好找来了表面清廉的颜伯寿,和他一起探讨国情。由此可见,颜伯寿贪归贪,可自身还是有些本领的。最后,皇帝下令,让颜伯寿去厦门实地考察,重点是沿海防务问题。

到了厦门之后,颜伯寿巡查了防务问题,之后便制定了防务方案。可谁都没想到,这位朝廷钦差大人,设置的防范措施,就是增加了几个沙袋。要知道,当时英军所用的,可是近代先进的军舰和船炮。凭借着几处沙袋,就像拦住英军,这无疑于痴人说梦。

可是更为过分的是,就是这几个破沙袋,颜伯寿却向朝廷,以修筑厦门防务为由,要了二百万两。当时的大清朝,国库空虚,就算拿出两万两白银,也要好好斟酌一番,更别提这二百万两了。随后,颜伯寿还煞有介事的将这些银子的具体用处,都一一列举了出来,呈交给了道光皇帝。

虽然没钱,可看到颜伯寿的奏折之后,道光皇帝,还是硬着头皮,给他凑够了防务军费。当然了,战争最后的结果,也是我们可以预料到的。在英军的强大攻势下,清朝所谓的海防设施形同虚设,很快便败下阵来。而颜伯寿本人,也因此沦为了朝中大臣们的笑柄。

最后,颜伯寿被革职回家。在返乡的时候,为了搬运自己的财产,颜伯寿居然雇佣了六千人,每次吃饭的时候,要摆上四百桌的宴席。说白了,这次罢官,更像是颜伯寿的一次“衣锦还乡”。更让人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巨贪,居然在咸丰皇帝登基后,又重新受到了重用,由此可见,当时的大清朝,已经腐朽到何种程度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