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很多人眼里,那就是传奇一般的存在。确实,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牛娃,当过和尚、当过乞丐,最后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了九五之尊,这样的经历,翻遍整个古代帝王史,也就朱元璋自己可以做到。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全国上下,都陷入到了战乱当中。如果想在那样复杂的情况下有所作为,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自从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后,南征北战,很多次的战役,都是九死一生。在有了自己的军队后,朱元璋也会亲自上阵。可以说,朱元璋的天下,就是靠着自己一步一步打出来的。这样的环境,也练就了他当机立断的性格,并且让他的危险意识极强。

受小时候的影响,朱元璋特别痛恨贪官污吏。当年战乱频繁,再加上天灾降临,朱元璋从出生那年,便没有吃过什么饱饭。他的父母,最后都饿死在了自己家中。朱元璋把这一切原因,都归到了贪官污吏的身上。

在大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受环境影响而造成的特殊秉性,便统统展现了出来。他规定,凡是贪污30两的官员,都要进行剥皮的惩罚。害怕开国元勋们将来夺取自己的江山,便想尽一切办法,将他们杀掉。并且,在处理开国元勋的问题上,朱元璋展现出了雷霆之势,丝毫不顾及当年的“兄弟情义”,更没有半分后悔和犹豫。就这样,大明政权建立后,先后共有数万人,死在了朱元璋的手里,其中大多都是开国功臣。

由于朱元璋的残暴,因此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宫女太监,对朱元璋都十分惧怕。在朝堂之上,对于朱元璋所提出来的观点,几乎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不过,纵使朱元璋再怎么厉害,有两种人,他却得罪不起,不仅对他们很好,并且告诫后人,对其要以礼相待。

那究竟是什么人,能让朱元璋如此忌惮呢?其实说起来,这两种人,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膳夫和栉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厨子和理发师。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偏偏会对这两个人这么好呢?

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再给儿子们分封诸王的时候,就告诉他们:千万不可得罪厨子和理发师,在跟秦王朱樉的信中,就指出了其中的原因:“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也就是说,这种两种人,可以很轻松的要了他们的性命。

厨子不用说了,可以很容易在菜中下毒。即便不直接下,那么找集中品性相克的食物炒一盘菜,严重的话也足够要命了。而理发师,手中就拿着刀子,如果想要他们的命,那么在理发的时候,可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朱元璋在对待这两种人,比对待那些开国勋贵们强多了。一直伺候朱元璋的厨子徐兴祖、井泉,最后还当上了光禄寺卿,剃头的杜安道、洪尚观,则太常寺卿,都是三品京官。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善始善终。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正是朱元璋敏感多疑的性格,才有了这样的结果。保护厨子和理发师,可能也是朱元璋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吧!

参考资料:《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明太祖实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