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品既有上款,又有下款,稱之爲雙款。如鄭板橋,原名鄭燮,板橋是他的號,這張作品寫到最後,簽名地方不大夠了,於是他只寫了一個名:"燮",這可以說是窮款中最"窮"的了。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一 什麼是款識?

藝術品每一個細節都要花費心思,簽名也是這樣。你要有漂亮的簽名,就要花點時間好好設計。會簽名就可以題款,簽名是題款的第一步。今天講題款,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款識"。

題款的"款"是什麼意思?《廣雅·釋詁》:"款,誠也。""款"的意義是真誠,誠實。《廣雅》爲什麼這樣說?

《呂氏春秋·十月紀》說:"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工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窮其情。"

這是說器物都要刻上工匠的名字,可以考察有否誠意。如果有不當行爲,那就要懲罰其罪,窮追原因。呂不韋是秦相國,從這段話可以知道,那時候已經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具體措施就是"物勒工名"。器具有製造者的名字,表示負起責任,所以說"誠"。

至於款識的"識",讀音爲Zhi4。和"志"相通,《集韻·志韻》說:"志,或作識。""志"就是標誌的意思,"款識"就是可以辨認的標誌。

《史記·孝武本紀》說,當時挖掘到一個鼎:"鼎大異於衆鼎,文鏤,毋款識,怪之。"

這在孝武帝時是一件政壇上的大事,"文鏤"就是刻有花紋,但沒有款識,所以很奇怪。《史記》批註引韋昭解釋:"款,刻也。"司馬貞又說:"識,猶表識也。""表識"就是標誌、記號。

《呂氏春秋》"物勒工名"的說法,是有實物可證的。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秦王政五年〔前242〕戈,正反面都有銘文,正面是:"五年,相邦呂不韋造。詔事圖、丞蕺、工寅。""相邦"就是後代所謂的"相國",呂不韋官相邦。到漢代因爲避劉邦之諱,改稱相邦爲相國了。"相邦呂不韋造",當然不是呂不韋自己動手,"丞蕺"是製作機構的官員,"工寅"是工匠的名字。真正動手製作的是這位叫"寅"的工匠。

現在發現刻有呂不韋領銜督造的兵器越來越多,秦始皇兵馬俑坑中的兵器上,呂不韋的名字是常見的,而具體制作的工匠名字經常不一樣。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像這個銘文最後刻有"工成",這位師傅名叫成。其他有"工九"、"工寅"、"工可"等等。"物勒工名"並非自呂不韋開始,如商鞅時已經有了。好師傅是不怕留名的,怕留名的都有問題。

除了秦國,其他如楚國青銅器上也有工匠名字。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這是天津博物館所藏楚王鼎,在它口沿等地方刻有銘文,最後一句"冶工師秦,佐苟燕爲之",也是"物勒工名"。這種刻在青銅器上的工匠名,就是款識。

"物勒工名"在文房用品上也有,1959年甘肅威漢墓出土了一支毛筆,筆桿上有"白馬作"三個字,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應該是民間筆工的名字。毛筆上刻有筆工名字常見,直到現在還有。現在筆管上常見的刻有廠名,以前不是,周虎臣、楊振華、李福壽都敢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筆管上,成爲著名品牌,做壞了你指名道姓罵我,這就是有底氣。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一方蕉月硯,有款"吳門顧二孃制"。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顧二孃是清初蘇州制硯名家,這方硯材料好,設計好,刀工好,簡潔大方。你要是在哪裏看見顧二孃的硯臺不要放過,數量極少。

墨條落款尤其多,很多是私人所制,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明代制墨大家程君房墨,在墨條側面有名款"君房氏"。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程君房制墨不計成本,墨型、墨模、定名均見心思。他着有《程氏墨苑》,墨品分六部,有五百多式。到清代還有曹素功、胡開文、汪節庵等等,都成爲品牌。

書法作品寫好了照理都應該簽名,這也是負責的意思。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古代有些書法作品沒有簽名,可能是私下書寫或練習,或者是熟人之間的交流,沒有公示的意思。

二 款的種類

書法作品上簽名,稱題款,又稱落款,通常在作品最後一行下方簽名。如果你這作品要送給朋友,那就有兩個名字了。寫在作品上,誰先誰後呢?怎樣安排呢?

題款講究位置,位置反映出文化上的尊卑問題。對人家總是要表示尊敬,這是"上"。對自己總要表示謙卑,這是"下"。"上""下"怎麼分呢?在一張書法作品上,以中線爲界,中線以上表示尊敬,中線一下表示謙卑。

2.1 下款

中線一下寫作者自己的名字,這是下款。"下款"狹義地說就是作者姓名,籤個名就可以了。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廣義地說,所有有關作者自己的寫出來都是下款,如自號、書寫日期、書寫地點等等,這都屬於下款。

2.2 上款

中線以上的位置,留給接受者,那就是"上款"。"上款"寫些什麼呢?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接受者的姓名字號、職務等,以及尊稱、敬詞、事由之類。詳細寫法我後面再講,這裏你只要知道,上款的位置就是中線以上。我多講一句,以前遇到有個學生,聽我說中線爲界,他真的在作品中畫出一條線!唉,這中線是虛擬的,是在你心中,大致估計一下就可以了,無須真畫出來的。

如吳昌碩這一張作品,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最後一行有兩個款,上款是"大至翁指教","翁"是尊稱,"指教"是敬詞。下款是"聾",吳昌碩晚年耳朵聽不見了,他經常落款"聾"、"大聾",可視爲他的號。

2.3 單款

單款的意思,是作品上只有一個款,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這當然是作者自己的簽名,也就是下款。不大會有寫了上款、沒有下款的。下款除了作者簽名,還可以包括年月、地點等。

2.4 窮款

如果下款只有一個作者姓名,其他什麼都沒有寫,這稱之爲窮款,"窮"的意思就是貧、少,少到最少,就是窮款。像這一張作品,落款只有"董其昌"三個字。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窮款可以"窮"到什麼地步呢?如鄭板橋,原名鄭燮,板橋是他的號,這張作品寫到最後,簽名地方不大夠了,於是他只寫了一個名:"燮",這可以說是窮款中最"窮"的了。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有些人只蓋一方印,不簽名,這恐怕不能算窮款,蓋印不算題款。

2.5 雙款

接下來第5個術語,雙款。作品既有上款,又有下款,稱之爲雙款。如這一幅,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上款"贈李司農",下款"其昌",就是董其昌的雙款書法作品。

這裏多講一句,當代雙款書畫作品以前轉手困難。爲什麼呢?因爲買回去掛在家中不稱。像這幅作品上款寫明給李司農,你既不姓李,又沒有任過司農一職,掛在家中人家知道你這是買回來的。

當然董其昌是四百年前的人物,這可以當古董看了。但如果是當代作品,如啓功寫給張某李某,你不是張某李某,通常就不會掛起來。

如果雙款有歷史文物價值,則又別論。宋高宗趙構寫給岳飛,最後一行兩個名款,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上面是"付岳飛",下面是趙構的花押,這當然是非常難得的文物,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這對聯涉及兩個國民黨重要人物,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書寫者是孫中山,收件者是蔣介石,時間是民國十二年。這種作品可以當作歷史數據,所以引人注目。

以前書法家給人寫作品,總要先問一句:"落單還是雙款?"由客戶自己決定。如果是雙款,譬如送給某某局長,通常就是隻能這局長自己用了,萬一出現在市場上,就不大好看。當代作品你要轉手,那還是要寫單款。

2.6三款

第六個術語:三款。三款就是作品上有三個人名。

舉例來說,張三相送一幅作品給李四。但張三自己不會寫,或者想請一個名家寫,於是找到著名書法家王五。這樣就有了三個人:張三、李四和王五。王五是作者,李四是接受者,張三是委託者。這種情況很常見,如病人給醫生送塊匾。放在作品上,這三個人怎樣排位置,也是一個問題,後面會有講解。

2.7 重款

第七個術語:重款。

有些人在作品上幾次提款,寫了一次,又因爲其他原因再寫,稱之爲重款。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我舉齊白石這張畫爲例,一題再題,左右共題了三次。他是在二十年後看見自己這作品,所以又補題了兩次,表達心中的感慨。

2.8 隱款

第八個:隱款。

書法題款術語大致就是前面七個,順便提一下國畫中的隱款,這比較特殊。顧名思義,隱款的意思就是隱藏簽名,通常是在五代兩宋的國畫作品上。當時畫家認爲大大的簽名會破壞畫面,所以寫在隱蔽的地方,如北宋范寬《雪景寒林圖》,看上去似乎沒有簽名,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其實寫在樹枝上,很小,目的就是不破壞畫面。

又如北宋崔白《雙喜圖》,這幅畫很大,有兩米高,一米寬,但畫面上同樣看不見作者題款,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0——題款1

要仔細去找,才發現寫在這樹枝上,好像斑駁的樹皮,不留神就看不見。

三 下款的寫法

下一課繼續,謝謝。

本節要點:

· 什麼是款識。

· 題款位置:如何分上下。

· 款的種類:八個術語

複習思考:

· 單款和窮款有什麼區別?

· 窮款必然是單款,這句話對不對?

· 單款必然是窮款,這句話對不對?

· 試寫一個很長的下款,包括你姓名、籍貫、天氣、書寫時間(可用干支等)、書寫地點以及其他。

· 如"丁卯夏日雨窗,安吉吳昌碩書於春申,時年八十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