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再次榮獲2017年《麻省理工評論》十大突破性技術的評選,這已經是百度第二次蟬聯該獎項。去年獲獎的是語音識別,今年是人臉識別。之所以能夠連續獲得國際讚譽,從百度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關於人工智能的業績披露可見端倪。

 

224日,百度公佈了2016Q4以及2016年全年財報,全年總營收達705.49億元,移動搜索業務的月度活躍用戶人數達到6.65億人,移動營收佔比持續上升達65%。財報更是強調,百度人工智能目前已經全面滲透各項業務,爲推動百度業務高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

 

可以看出,百度能夠在移動端保持用戶增長,以及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所斬獲,並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移動的二次增長,可以預見百度的全面復甦以及全新增長點也即將來臨。

 

爲什麼說人工智能將會再次拉動百度的二次增長?在獲得《麻省理工評論》的評選後,百度首席科學家林元慶接受了採訪,這裏做一些解讀。

 

 

最大互聯網市場正向中國轉移

 

除了《麻省理工評論》關注到中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外,《紐約時報》、《財富》雜誌等均將中國的技術進步作爲關注重點,而《紐約時報》今年更是宣稱中國在人工智能的軍備競賽上,正在趕超美國。

 

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可以說中國在此前面對着極爲落後的基礎設施,而互聯網的出現則彌補滲透到每一個環節,如同吸鐵石與磁鐵的關係,通信、交通、金融、教育、零售、旅遊各個行業都藉助於互聯網實現了各自的二次高速生長,所有行業都被捲入到互聯網之中後,造成了中國擁有比美國更多的互聯網使用場景,中國不僅擁有美國有的場景,更擁有美國沒有的場景。

 

此外,中國擁有13億的人口,而美國只有3.2億人口,前者是後者的四倍,因此有着更大規模的人口紅利可以覆蓋。

 

更大量的互聯網使用場景+四倍的人口數量,造就了中國互聯網這幾年的迅速崛起,從一個蹣跚學步的模仿者迅速成長爲探路者,而美國大量的公司也已經開始向中國互聯網公司學習。

 

在谷歌2016年的年報中,其將百度與Facebook、微軟等知名公司並列,視爲重要競爭對手,而百度已經連續兩年獲得《麻省理工評論》十大突破性技術,則說明谷歌這種恐懼並非空穴來風。

 

 《華爾街日報》更是在219日直言,作爲中國的AI代表,百度已經殺入AI混戰。由互聯網公司逐漸轉型爲AI技術公司的百度,未來還將爲人們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當然,百度AI技術的飛速發展與高度重視研發密不可分。根據百度2016Q4財報顯示, 2013年起,百度先後在北京和硅谷建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併發布了領先的深度學習平臺,構建了全面的人工智能研發體系,被認爲代表國內人工智能研發的最高水平。

 

 

AI陷入混戰,最大的互聯網市場正在向中國轉移

 

人工智能必須依託於互聯網存在,中國擁有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因此也自然擁有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場。在採訪中林元慶強調了百度的AI技術驅動,更重要的來自於市場需求,並由此構成完整的閉環。

 

例如在去年,百度獲選的深度語音學習技術Deep Speech2則是最佳案例,漢語拼音的輸入相比於英語其實更爲複雜,漢語的重碼率高,因此用戶經常需要進行每一個詞的選擇,相比於英文輸入,更容易出錯,因此語音的需求也遠比美國龐大,根據智研諮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語音產品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國內的語音市場正在從2011年的6.3億規模,進入到2017年的100.7億,平均年增速在50%以上,增速遠超美國。

 

而百度則意識到了用戶的這一需求所在,全面發力深度語音學習,並且獲得了不錯的成績,目前百度每天的語音識別請求達到了14千萬,合成請求達到2.5億,準確率達到了97%

 

在去年的《最強大腦》的比賽中,百度的人臉識別最終戰勝了最強大腦的選手,也讓觀衆看到了百度人臉識別的技術能力。而除了電視秀之外,人臉識別也同樣是有着實際的需求,目前安檢、金融人臉認證、人口走失、交通監控等等事項中均已經開始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而百度目前則在與各方合作將這一技術進一步普及,此前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百度已經實現了刷臉安檢入場的措施。

 

場景佈局,讓百度技術得以滲透

 

巨大的人工智能市場,也催生出了國內一批技術驅動的公司,諸如科大訊飛、搜狗、出門問問等等,而百度則是所有這些技術公司中,佈局最爲全面的公司,不僅是在語音技術、人臉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深度學習等技術上的全面佈局,更重要的是百度在應用級市場擁有着巨大的應用。

 

對於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的成果,《人民日報》更是曾刊文稱,百度的人工智能研面向應用和產業,既接地氣,又站在產業前沿,對尖端人才有極大的吸引力。目前百度已擁有了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和基礎研究人員,具備保持領先的創新力量。因此,百度作爲民營的互聯網科技公司,能夠擔負起發展人工智能的國家使命

 

與其他只做單一產品線的公司不同,百度佔據了用戶使用的各種場景,例如搜索與地圖都佔據了70%以上的絕對市場份額,此外還有輸入法、百度網盤、百度新聞、百度視頻等上千條產品線,因此這些諸多的應用佈局,也讓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滲透其中,介入到各個產品線之中。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今年百度迎來了前微軟全球執行總裁陸奇,這一重量級人物的加盟,其對於人工智能的技術到產品應用都有着更爲深刻的理解,在雅虎與微軟期間都創造出輝煌的業績,而在陸奇加盟後就動作頗多,諸如成立度祕事業部,收購渡鴉科技等等,所有諸多信號都在說明,百度將會更加迅速的將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落地,進入到加速發展階段。

 

結語:

 

最大的互聯網市場正在全面向中國轉移,而依託於互聯網的人工智能市場也就此在中國崛起,中國更爲需要人工智能技術驅動,這一土壤讓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得以全面發展。而百度依靠人工智能戰略轉型帶來的2017年全面復甦與增長才剛剛開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