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熊貓金庫正式聯手新網銀行,上線了存管系統,新網銀行將全權管理熊貓金庫的用戶資金,對用戶資金和平臺進行有效隔離,全面降低投資者的風險。

此時熊貓金庫接入存管系統,採取將資金與平臺隔離的做法,同樣也是在加強投資者的信心,這也說明P2P下半場已經拉開序幕,那麼下下半場拼什麼?

上半場的用戶信任背書

2014到2015年是P2P發展蠻荒之年。

也就是在這樣蠻荒生長階段下,銀監會有關部門也終於在2016年出手,先是於2月出臺《非法集資處理意見》,隨後4月國務院組織14部委開展了一年的整治,最後也出現了史上最嚴的《P2P管理辦法》。

因此,目前能夠存活下來並且發展良好的平臺,都經歷了嚴酷的生存考驗,成爲了用戶青睞的對象,除了做到兌現用戶賠付承諾之外,也都在最大程度上擁抱了監管。

不過值得一說的是熊貓金庫,其誕生於2016年2月,正值政策嚴管、嚴打時期,理應發展困難,但其平臺發展卻極爲順利,截止目前已經達到了100萬用戶以及117億交易額的成績。

這也就是說明,熊貓金庫除了經得起考驗之外,其同時還是優質平臺,在劣質驅逐良幣的洗牌階段,其獲得了用戶信任的背書,而這些也將在下半場發揮重要作用。

安全已是基礎保障

P2P已經走過蠻荒階段,目前的投資用戶對於平臺的選擇也越來越苛刻,在上半場的“教育”之下,當前的投資者也開始迴歸冷靜,不會爲了高額的利息,去選擇沒有資質保障的平臺。

目前,平臺的安全性也已經是用戶考慮的基本要求,因此未來的平臺要想入用戶法眼,最基本的這兩點必須做到。

1)銀行託管,此次熊貓金庫與新網銀行進行資金存管,一個最重要的意義並非在於資產與平臺的隔離,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反映了平臺的資質可靠性。

此前網貸之家研究中心統計,截至今年7月,目前僅有325家平臺與銀行完成了存管對接,只佔平臺總數的15.37%,這一比例之低,原因是絕大多數平臺都不符合銀行託管的資質。

對於銀行來說,接入托管自身也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因此不會輕易接入,例如像新網銀行就非常嚴格,雖然此前簽約了90家平臺,但是正式上線僅爲30家左右,其對與平臺的壞賬率、用戶畫像、等等有着諸多的要求,而一些平臺不符合資質,新網銀行甚至還對其進行了清退。

熊貓金庫,此次能夠正式上線銀行存管,則是其資質實力各方面受到了銀行審覈層面的認可。

2)上市系、國資系背景,對於投資者來說,平臺背景的信任背書同樣重要,沒有任何背景的平臺,即使擁有高利率,相伴的風險也同樣巨大。而擁有上市系、國資系背景的平臺,則可以獲得更強的信任加持。

 
 

熊貓金庫擁有其上市母公司熊貓金控70%的控股,意味着其審計也必須面向A股市場進行全面的公開,因此信息極爲公開透明,在本次熊貓金庫的存管發佈會上,CTO劉棕潤表示其財務審計和業務審計都是交由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來審計,有着極高的公信力。

因此,在捲款跑路等一系列事件的“教育”下,當前的用戶也更趨於理性,相比於高收益更注重平臺安全性,而目前擁有銀行資金託管以及上市系、國資系背景的平臺,依然只是少數,而熊貓金庫同時具備這二者,其日後爆發的潛力也將越來越大。

軟實力提升用戶體驗

當滿足了用戶的安全性這些基礎需求之外,各個平臺的競爭都陷入了扁平化競爭的困境,並沒有太多特色,贈送利率券成爲了各個平臺唯一的營銷手段,讓用戶多少有些疲倦。

而熊貓金庫則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其將自己的目標用戶定位爲90、95後這些年輕羣體,這類羣體踏入職場時間短,對於很多金融知識並不瞭解,因此有着對於金融知識瞭解的渴望,但同時又不願意去翻閱枯燥的知識。

而熊貓金庫恰恰找到了中間點,其通過推出“二發熊”這一動漫IP角色,不斷在其平臺向用戶輸出圖文、視頻等等金融知識內容,通過運營IP媒體的方式,來運營媒體平臺,大受年輕用戶的歡迎,有着天然的信任感,而這一IP形象的價值未來將不僅僅侷限於知識傳遞,而隨着當下IP價值的崛起,“二發熊”還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間。

熊貓金控COO郭輝表示,熊貓金庫的團隊都是由年輕人組成,綜合素質較高,大多都來自於985院校,團隊穩定性強,有着極強的創造力,也更懂自身同齡人的需求,因此這一動漫形象也已經成爲了熊貓金庫核心競爭力之一。

結語:

國內P2P發揮在經歷過上半場殘酷的洗禮之後,隨着監管的完善,投資者意識的覺醒,安全性已經成爲了投資者考慮的第一因素,而此時銀行託管以及上市系、國資系的背書已經成爲了用戶的首選,熊貓金庫佔了兩個。

此外,在當前同質化競爭嚴重的情況下,熊貓金庫通過知識以及IP爲紐帶,抓住了年輕人的需求,形成最大的粘性,未來熊貓金庫的價值也將越來越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