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日,ofo正式對外發布了第一款自主研發的智能鎖,並且已經在北京的中關村地鐵沿線、北京大學校園、沙河地區等地區進行了投放,測試效果令人滿意。

 

該智能車鎖採用“機械+智能鎖”的解決方案,可以做到不影響騎行,車鎖秒開,密碼可變,高精準定位,兩年待機等基礎能力之外,還可以做到適配絕大多數自行車,這也開啓了單車行業更大的想象力。

 

一把小小的智能鎖,究竟能給ofo帶來哪些可能性,這裏有幾個看點。

 

短板的補齊

 

此前ofo打入市場時,採用了最爲簡單的機械鎖,這也讓其以最快時間佔領市場,但同時另一方面,也讓一部分“羊毛黨”用戶鑽到了漏洞,對其機械鎖進行記憶與破解,進行盜開,而恰巧當時又由於ofo在增長階段,無法同時顧及。

 

此時發佈智能鎖的目的自然明顯,是對這些漏洞的填補,同時也意味着盜開者再無可乘之機,如此一來,其也再無被對手詬病的弱點,有着與對手同樣的安全優勢。

 

共享單車生態覆蓋大局

 

1更大規模的覆蓋

 

ofo一直所採用的是“科學增量+盤活存量”的戰略方式,進行單車行業的覆蓋。

 

而事實上,共享單車中的“共享”兩個字纔是整個行業的起點,通過整合更多的閒置資源來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這纔是整個行業的起點。

 

將自己的閒置車輛進行貢獻,一直有着真實的需求,個人、自行車租賃商、自行車車廠,等等都有着潛在的需求,想要將自身的自行車進行共享實現盈利,但同時又由於自身能力有限,無法像ofo那樣建立一個巨大的共享生態平臺,代價過高,因此有需求但是卻無法釋放。

 

此次ofo所推出的智能車鎖則可以適配所有主流自行車型號,可以很好的幫助那些想要共享自己單車的個人、租賃商、自行車車廠進行單車共享,幫助他們釋放,開啓更多的合作空間。

 

而如此一來,ofo也將更爲迅速的佔領更多的市場,讓更多的車輛出現在ofo的平臺中,而ofo這個平臺上又有着大量有需求的用戶,可以爲更多的單車實現資源利用。

 

而對於用戶來說,打開APP後就能夠找到想要的單車,則是重中之重,更高的覆蓋率,意味着更好的用戶體驗,而覆蓋存量單車則可以更好的滿足這點。

 

自己的力量永遠有限,但是藉助各方的力量,則可以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在這點上,獨自造車的摩拜單車等對手則完全無法做到,生態的力量遠遠大於單兵作戰。

 

 

2)獨佔存量資源

 

另一點是,當ofo整合更多的單車進入平臺之後,這些存量單車都會成爲自身的獨佔資源。

 

與打車時代的競爭不同,打車大戰之時,司機可以同時安裝滴滴與快的兩個軟件,來實現租車服務,但是每一輛車只能獨自配置一輛智能車鎖,被一家平臺獨自佔有,而其他家則再無機會。

 

而能夠共享的存量資源如同出租車一樣,是有限資源,因此一旦能夠獨家佔有,則意味着基本壟斷市場。此前滴滴正式因爲獨家壟斷了出租車資源,有着獨家的優勢,因此在此後的大戰之中才能繼續脫引而出,收購UBER並擊退各路對手,最終實現了出行生態平臺的整合。

 

這個邏輯,其實同出一脈。

 

3)實現更低的運營成本

 

同時,這些盤活的存量資源也將極大程度的降低ofo自身運營壓力。

 

相比於造價已經達到3000每輛的摩拜單車來說,ofo用一部車鎖的價格就可以再增加一輛單車,獲客成本幾倍低於摩拜單車,而雙方每增加一輛車,膜拜單車就需要付出成倍的成本,幾輪投放之後,摩拜單車必然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ofo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再說回ofo,其從一開始就採用了輕量級小黃車,不僅造價成倍低廉,輕便的騎行更是受到用戶的歡迎,同時在維修方面也能夠實現更低成倍的維修。

 

盤活更多的存量,則同樣是降低成本的運營邏輯,只不過此次的成本降到了更低的程度。而對於那些想要共享單車的個人、租賃商來說,其實也沒有太多成本,首先他們自身就有着共享單車的意願,但是在ofo誕生之前,他們尋找潛在用戶的成本極高,甚至必須開一個單車租賃店鋪才能夠實現,而ofo則可以幫助他們用最低成本的方式獲取用戶,甚至都無需租賃店鋪,在這點上也和滴滴很像。

 

滴滴依靠給司機安裝打車軟件,以最低成本的方式起家,此後由於被資本看中不得不開啓了補貼大戰。共享單車顯然不可能開啓補貼單車,但ofo的思路則和滴滴的起步非常之像,當對手都在一路兇猛燒錢,瘋狂造車時,其選擇了低成本盤活存量,低成本造車的方式穩步推進市場,因此也最終受到了滴滴的青睞,並且獲得了其投資。

 

結語:

 

表面上只是推出一個智能鎖,但實際上確是ofo生態覆蓋的第一步,通過盤活更多的存量,其可以讓車主、用戶都能夠受益,並且低成本的市場擴張方式,也與對手的高成本擴張形成鮮明對比,長期以往下來,ofo的優勢正在越來越明顯。

 

作者微信公衆號“首席發言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