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莊(16481721),俗姓無考,法名傳悟,字惺堂,號雪莊、通源,別號黃山野人、滄溟道者、青溪後學、鐵鞋道人等號,祖籍楚州河北里(今淮安河下鎮河北村)。幼事禪宗七十一世高僧南庵老人,出師後沿長江雲遊,住錫安徽採石磯翠螺峯,構“松巢”爲禪居之所,趺坐五年。後至歙西潛口,與名士汪士鋐相見,旋入黃山居後山皮篷,直至終老,歷33年。與黃烈、汪輝、宋犖、吳綺、吳菘、方望子、江注、程庭、汪洪度、吳瞻泰、汪士鋐等人相友善。雪莊詩畫淵出師門,深悉吟詩繪畫之理趣,其繪畫黃山能得其質,詩詠黃山能傳其神,時人將其與漸江並稱“黃山兩畫僧”,成爲新安畫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黃山皮蓬景區)

同治《重修山陽縣誌》,明確記載:“僧傳悟,號雪莊,幼事南庵老人。詩畫與童求、柴村齊名。聞黃山之勝,因往遊焉,遍歷前後海,值大雪七日,平地厚丈餘,僵臥土神祠中。衆僧掃雪,出之不死,因即其地,剝木皮結棚以居。遠近聞而異之,爭致薪米,不肯居,仍居棚中,人因號之皮蓬和尚。康熙中召至京,終日酣睡,與人不交一言,諸貴臣往候,皆以睡爲辭,逾日放遠山。”南庵老人,福建莆田人,俗姓吳,名大依,號南庵,晚號睡翁。早年曾問陽明之學,國難後出家,嗣法曹洞宗,曾擔任過金陵攝山寺、楚州湖心寺、淮陰觀音院主持,圓寂後歸葬江浦西華之麓。錢匯《攝山志》中詩作《鐘山》有“江水幾年沉鐵索,孝陵千里拜淄衣”,可見南庵老人是一位晚明清初的遺民僧人,具有強烈民族氣節!《攝山志》中《南庵依禪師傳》載:“師性醇謹,對人無多語,喜誨弟子以節義。每稱述古忠臣孝子,及法門純厚高尚,亹亹不倦。”南庵老人學識淵博,詩畫俱精。雪莊自幼投其門下,學詩作畫,爲其以後的詩畫創作夯實了基礎。其師兄柴村,名傳遐,畫得元四家筆意,以擅畫著稱。

宋犖《西陂類稿》雲:“楚州雪莊悟公,住黃山之皮篷,性孤高,有花癖,尤善繪事,時時含丹吮粉,於幽崖邃壑中,貌人間未見花,久之成帙。”黃賓虹在《黃山丹青志》雲:“方外之侶,其來居黃山者,實繁有徒。至工畫事者,僧漸江而後,惟稱僧傳悟,字雪莊,畫黃山奇峯奇卉。”漸江爲清初四大畫僧,是新安畫派的領袖人物之一,僧雪莊排名在漸江之後,可見黃賓虹對雪莊繪畫的理解和認同!雪莊除以黃山勝景入畫,所畫黃山異卉也跳出了傳統的梅、蘭、竹、菊題材,以寫生寫實的筆法描繪黃山特有的花卉,這是與當時其他畫家所不具備的,充分反映了雪莊不平凡的藝術個性。故黃賓虹稱雪莊爲“清代新安變派畫家”。

(黃山皮蓬景區)

汪士鋐《雲舫記》有:“熙己巳重九前一日,翠螺雪莊大師散發攜杖來遊黃山,過阮溪,信宿即行”,並作《己巳重九日賦送雪莊大師入黃山》:“己巳十一月初八,大雨淋頭幾曾歇。僻性從來愛住山,躋攀那管石頭滑。芙蓉萬仞蒼松寒,短筇闊步窺雲端。衣裳翠溼不知冷,白雲一望空漫漫。石筍雲中忽有無,米家樹法真糢糊。欲向此中作枯坐,鄰僧送入煙雨圖。雨雲漸黑不肯住,鄰僧向我先辭去。且學山禽理樹枝,架巢做好棲身處。噫嘻籲,太古之時有巢之世境界誠不愧。”這裏明確交代了雪莊入黃山的時期爲1689年十一月初八。汪士鋐(16581723),清書法家、藏書家。字文升,號退谷,又號秋泉居士。康熙三十六年(1697)狀元,授翰林院編修,官至中允,入值南書房。書法爲清一代名家,與姜宸英、笪重光、何焯、稱“康熙間四大家”。而雪莊入黃山正是由家住歙縣潛口汪士鋐介紹的,這份史料應該是真實的。

汪士鋐撰《黃山志續集–雲舫記》中記載:“途遇龍池雨公,曰:道兄入山、當住仙僧洞下,即兜率庵也。公遊兩海畢,枯坐此山中,風棲露宿,怡然自得。庵下有白砂矼,素多虎,師坐,虎彌首其下,如聽梵然。師斥其遠徙,虎遂絕雲谷。僧衆聞而訝之,山下居民爲蓋一把茅,茅因松鋪,師仍臥松下,絕粒旬日,趺坐不輟。遊人供米,雜松葉百卉煮之,山氣寒多雪,師坐臥雪中。慈光中公坐深雪中由前海開道訊師,未到庵大聲呼之,見有嚶嚶應者,知不死。至庵,師從雪中出,拂衣上雪,相對揖。中公頫首謂師真獅子座中人也”。關於雪莊名字的來歷,也有不同的說法。根據淮安一導禪師《廩山正燈錄》記載:“傳悟,字惺堂。參南庵弘依領旨。初開法楚州雪莊,晚弘道徽州黃山”,據此來來分析雪莊顯然是楚州下轄的雪莊,或者說此地因雪莊弘法而得名。黃山湯口民間亦有傳說雪莊初登黃山,適逢大雪,至清晨披雪立於黃山慈光寺門前,被山僧呼爲“雪樁”,此後遂以雪莊爲名。

(黃山皮蓬景區)

康熙三十二(1693)年冬上京、第二年回黃山,雪莊都以南京爲中轉站,繞道兩次回淮安。乾隆《淮安府志》中雪莊自作詩《雪夜聽泉歌》:“人誇黃海峯巒奇,更有水聲人不知。怪石古松形已定,水聲變幻神魂迷。凍雲欲雪春冬夜,竟能萬狀生驚疑。側耳披衣趺坐起,恍聞天樂聲漸邇。君不見伯牙學琴鄉語真,老少鄉語難悉數。哭者笑者攜兒女,聽久淒涼心轉悲。”康熙三十五(1696)年,吳啓元《黃山紀遊草》請雪莊作序,雪莊在《黃山紀遊草序》中說:“回憶兒時,每恨生於長淮,無寸山之地,三兩歲常夢住深山中,及開眸無山必哭,至八九歲即能畫山,廿歲即喜作山居詩。殯葬二親之後,即棄家爲僧,狂走吳越山水間,爲生平至樂。”從以上可以看出雪莊二十歲前雙親既已離世,究竟是何種原因?今人有相關學者進行專業的探討,可肯定的一點是家中必遭到了重大的變故,這裏姑且不表。但從此幾句詩詞中,可看出雪莊悲慘的身世和苦痛的回憶,出家幼事南庵老人,也是無奈之中的幸事。

丁廷楗,字駿公,山西安邑人,進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知徽州。康熙三十八年修《徽州府志》。新安太守丁廷楗多次入黃山請雪莊上京,還陪同雪莊往返金陵,相交時間很長,他對雪莊的情況應該知曉。在《詠史》,全詩爲:“夜雨燈前感概深,爲邦一士重千金。風雲未展康時略,天地能知許國心。劍忽拄頤都將相,帽曾壓耳隱山林。英雄自古常如此,君看隆中梁甫吟。”在《雨阻雲谷寄候雪莊大士》中提到雪莊,也有“隆中梁甫吟應富,洛下書生運自邅。”這裏的“洛下書生”,也間接說明了雪莊應有清初那股復明無望,對世事抱負無門,命運不公,遁入空門的無奈。

雪莊,我們今天能挖掘出他的史料,更多源自於他的社交朋友圈,在他與當時名人貴胄的交往中,得以窺出更多的信息。這些都需要在浩瀚的史料中檢索,在一一整理歸類,總結出一個鮮活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雪莊。譬如與施閏章、王士禛、宋犖、吳綺、吳菘、黃宗羲、屈大均、江注、梅清、梅庚、石濤、汪洪度、吳瞻泰、汪士鋐等等。雪莊不僅僅在今天,即使在300年前的黃山,也是一位傳奇版的人物,其一生鍾愛黃山,詩畫黃山,對黃山景區的開發和花卉植物的整理繪畫,用今天的話說對黃山旅遊的推廣起着重大的貢獻!但是卻很少被後人所知曉,一爲其存世繪畫的作品極少,二爲出家人的身份,不習揚名留世。現今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在研究整理雪莊的身世資料,本文僅從書畫的角度來探討雪莊的筆墨世界,從存世的繪畫作品來詮釋另一個雪莊的丹青情懷。

1.《黃山圖冊》冊頁五開

尺寸:28.5×36.5cm×5

款識:石屋青天近,生成樹不遮。峯顏如赭色,日映儼丹霞。秋仲霜催葉,春深雨取花。四時光爛漫,咫尺老僧家。丹霞石屋圖,雪道人畫並題。

鈐印:黃山野人(朱文)、雪莊名悟(白文)

備註:瀚海2000年秋拍,落槌價20萬。

從此幅作品的構圖來看,應爲雪莊初到黃山後所作,部分畫面有類似今日地圖的說明之意,來解釋此處風景是如何之彷彿想象,是山峯景緻來歷的言辭。可惜,沒有更加高清的圖片來細究文字的內容。似有“此丹霞峯,即雲舫之左,石屋峯也……,”“明月之道仙,度支是空林。遊人莫錯議,一樣石頭心。月明僧……。”在用繪畫的表達方式來描繪丹霞峯的形狀以及月明僧等風景勝蹟,今日來看卻有些牽強附會。左側的最後整頁落款所作字的結體起收法度有致,在運筆的過程中不拘謹,能欹側搭配行氣,做到筆端意不斷的氣息相連,還有單字的運筆也是縱橫揮灑,整體來說樸拙繁茂,有股爛漫的天資。從款識書法可以看出雪莊性情樸質、不拘小節、細中有致,光明磊落的大氣之度。

據汪世清先生的《雪莊的五開黃山圖冊》一文中介紹,分別繪畫了《丹霞峯》《菜園虎》《寶印峯》《合掌峯》《金爐峯》《天柱峯》《老子峯》等,並賦詩五言絕句一首。五開有題詩五絕十五首,五律二首和七律一首,合計十八首。這些所畫的景點均是與雪莊日夕相處,印象深刻,非常熟悉的山峯,甚至有些山峯就是他所命名的。雪莊以實景繪製,一一入畫題寫詩詞,能拈手自來,看來今日的寫生在300年業已倡導實行了,做到寫生和寫意相結合的創新之路。所作詩詞淺俗易懂,樸實無華,似是有感迸發,激情發揮之作。鈐印名章十枚,閒章六枚。

款識:園中石虎兒,性善誠可愛。不知誰遣來,日夜來看菜。菜園虎,雲舫主人戲題。

鈐印:雪莊僧悟(白文)

從《菜園虎》這幅繪畫裏,可以看出雪莊擁有較爲完善的繪畫筆墨技法。菜園之中有一石虎靜臥其中,簡單的輪廓和淡墨皴擦來製造這種黑白韻味和立體效果。菜田的的田畦用斷斷續續的長線條和菜地輸水溝之間輔以點皴和淡墨渲染,菜園似有些荒疏,也許秋波未成之景象。在菜園四周雜樹叢的繪畫則有着豐富的筆墨,用淡墨處理這種黑白之間的舒朗通透,加之利索乾脆的樹枝和濃墨點皴,可以推想出雪莊來黃山之前,已有着一定的筆墨功夫和審美情趣。

這幅作品中,可看出與《菜園虎》完全不一樣的筆法,用筆的線條猶如鷹嘴刀削,時而拉長時而短皴有力,簡單勾皴出山峯的形態,線條之下輔以淡淡的淡墨相陪襯,這種山峯的線條類似有今天的寫生稿。山峯之間穿插着濃墨的樹叢,起着醒目活躍畫面的作用。雪莊這種簡單實用的簡易線條,正是版畫的風格。在明清徽州版畫和印書業空前發達,佔據着國內半壁以上的江山。其實本人認爲這幾幅畫,爲遺存灑落的一部分,原本至少十幾開以上的。這是雪莊爲了推廣黃山景區的需要,特意繪製以便於印製。

作爲一位初到黃山的他鄉行僧,能有自己的一處住錫之地也非易事。從雪莊或好友的詩詞中可以看出很多的寒酸不堪和堅忍不拔以及對黃山的熱愛,至今讀起來,依然感人至深!

雪莊《採野筍》中說到:“山味閒尋玉版佳,攜筐頂笠着芒鞵。徑從鳳尾雨聲入,平取籜龍雲氣埋。不慣世間餐濁物,只宜天外飽清齋。道人此樂知誰解,未必閒人更可偕。”《煮菜》雲:“空山飽野菜,白煮飛香氣。遙憐城市人,安知此真味。”在《喜翠微方丈兩和尚耑僧送米》中更是斷頓多日了,曰:“性癖煙霞世味忘,甘尋野菜點飢腸。慚餘技拙巢林久,多謝堂頭送鶴糧。”

休寧西門一代鹽商汪允讓,在他《雲舫夜話》裏提到雪莊:“負棘披榛棄世深,蒲團穩坐向天心。簞瓢竟日和雲溼,爐竈經春受雪侵。薇菜正肥還自採,藥苗待長倩誰尋。飢寒總是平常事,爲愛峯頭好鳥音。”直隸東陰袁佑,康熙二十年(1681)拔貢,由中書官中允,康熙三十三年(1694)曾送雪莊回黃山,留有詩詞《送雪莊大師歸黃山》:“頭陀愛雪月,終歲棲雲山。石竈交虎跡,松巢鄰白鷳。絕粒過七日,犬吠落花間,誰攜五色瓜,贈君丹砂顏。好事驚神異,靜者了不關。偶同丁令鶴,振錫來塵闤。一室六月息,飄然戴笠還。繞峯何蒼莽,隔水空潺湲。獨留丹青筆,說法在人間。”

2.《丹臺春曉圖》

尺寸:117x48cm

款識:曉上丹臺好,春風接杖藜。移眸看石屋,側耳聽天雞。遊客愁難住,聞雲愛獨棲。軒黃成道去,遺此作詩題。丹臺春曉圖。

鈐印:雪莊(朱文)

備註:現藏安徽博物院

此作構圖採用俯視,從山巔之上的空中視點來描繪黃山皮蓬景區。畫面從下往上繪製皮蓬的丹臺和茅屋以及多處山峯,到中景幾座突兀的山峯,山峯峽谷之間的雲海翻滾湧浪,遠景用黃山的東海景區雲海和遠山來作背景,整體非常宏大遼遠,視覺開闊,但不減細節上山峯雲煙的筆墨功夫。在整理雪莊作品的過程中,發現當時徽州地區的名門貴族或地方官員對雪莊都有着很深的往來交情,不僅僅限於送些大米野菜的,甚至直接推薦給康熙大帝的。雪莊初入黃山是“熙己巳(1689年)重九前一日,翠螺雪莊大師散發攜杖來遊黃山”,正是由後來康熙三十六年(1697)狀元汪士鋐的推薦,上黃山到住錫皮蓬景區,此時汪士鋐還是一名普通的商賈富家子弟,因家族生意常往返於蘇州和潛口。說明了雪莊不僅僅在繪畫領域上獨有建樹,在人際社交上也絕非泛泛之人。此幅作品《丹臺春曉圖》,沒有一定社會閱歷和宏觀的格局以及筆墨實操技法,是不可能做到縱覽百里黃山於三尺,千松萬壑集方寸,能有如此大氣磅礴,妙筆生花之作。

(局部細節圖)

雪莊的山水遠遠沒有漸江(弘仁)的荒寒和冷寂,雪莊入黃山時離漸江圓寂才26年,相信一定是見過漸江的作品,類似《黃山圖冊》60開。兩僧相比雪莊的社會應酬更多,那些住錫禪房的起建修築,皮蓬景區道路和前山雲谷寺聯合的開發,均需要社會人士的捐贈。我想康熙三十二(1693)年冬上京,也並非後人想象那樣的就是受了康熙的邀請,也許重蹈普門和尚的那樣能得到皇家恩賜或匾額或賞金的。雪莊和漸江兩僧在繪畫上的差異,更多是對筆墨理解不同。漸江喜用淡淡的枯筆設墨,長線條用折筆枯墨,短皴則鏗鏘有力;而雪莊喜用帶水淡墨渲染,長細條側鋒扁踏濃墨,短皴兩者差異不大。整體來說雪莊要熱鬧許多,應該說雪莊成功避不了重複漸江的筆墨技法,稍作了調整,畫面更多了版畫的味道。從此幅的書法落款來看,雪莊可能臨摹過漸江的行書,兩者有着幾分的神韻相似,也許同爲僧家之佛緣吧!

3.《夏山消暑圖》時年1699年作

尺寸:272.6x123.5cm

款識:夏日尋消暑,開門見秀峯。冰桃與雪藕,總在硯田中。己卯歲,雪道人寫並題。

鈐印:黃山野人(朱文)、傳悟(朱文)

備註:現藏安徽博物院

在明清新安畫派中擅長巨嶂山水繪製的畫家並不多,具有一定聲望的,譬如孫逸、吳定、方士庶等;雪莊算爲其中一位,筆墨各異,但均不減新安畫派“靜格”的特點。此件巨嶂山水,也是巨幅尺寸,所繪近景爲山泉流水、小橋人家、一幅世外桃園的景緻。中景爲山岩層疊、雲海虯松、茅屋臨巖而建。遠景則爲巨嶂山岩,一泓飛泉,猶如天都峯一樣聳立畫面,給人以壓抑之感。但中景的山岩密佈和雲煙繚繞以及畫面的留白,增加了畫面的空間通透感,使觀者從下往上的仰視,產生了有種尋幽探祕的妙趣。

(局部細節圖)

以上細節中可以看出雪莊的繪畫曾研學過吳門畫派,譬如在山石框架的粗線條,雜樹樹枝和樹葉的點皴,都有着沈石田的“粗沈”和“細沈”的筆性。其實新安畫派的崛起,正是建立在吳門畫派沒落的基礎上,源於詹景鳳組織的那場王世貞爲首“江南七子”帶隊的一二百人巡遊徽州一個多月的文人大雅會。新安畫派早期(康熙前)的畫家,都有受過吳門畫派畫風的影響,譬如楊明時、詹景鳳在山石的“粗沈”用筆特點和雪莊基本一致。

4.《黃海雲舫圖》時年1705年作

尺寸:181x91cm

款識:黃海雲舫圖。雲舫皆因屋似船,晴浮銀浪景無邊。秋林不減春花色,遊覽人多住世仙。風雲吞吐箬篷穿,久雨難爲屋保全。抱拙頭陀惟信數,一朝蓋瓦定前緣。蒙助遮牀瓦一千,不愁陰雨客安眠。老僧未敢瞞功德,片片描成在目前。曾許邀朋蓋瓦全,欽君季札一般賢。出言已見非輕諾,信極將來語必圓。我自開山十七年,性情真比鐵還堅。獨能禁足千峯裏,有戒逢人不化緣。乙酉秋寫似溪翁先生並題以謝瓦,雪道人悟。

題跋:雪莊真苦行,徵召不能榮。生平喫雪子,忍飢爲弟兄(雪莊與□□甚密)。賞心枎異花,將腹箋苦菜。何如爲山居,此圖絕可愛。山居擅奇秀,路絕帳難尋。尋此如挺示,遙遙招隱心。瘦翁家柔川,好事足幽賞。時作壁上觀,攜筪應獨往。丙子秋末爲張瘦翁老同學題,疑盦許承堯。

鈐印:黃山野人(朱文)、雪莊名悟(白文)

備註:現藏常州博物館

此作描繪爲黃山皮蓬之景色,採用俯視的視野來構建巨嶂山水,以多點透視將雲舫的幾處屋舍列爲表達的主題,在此四周由幾座小山簇擁,山上叢林密佈、虯枝高松、雲煙繚繞。此圖一如常見的短皴和扁踏的側鋒來繪製,淡墨渲染山石或樹叢,濃墨點醒樹枝或山峯的樹叢,再輔以淡淡赭石,石青潤色空間,展現出一片秋林蕭疏的景緻。所題寫款識時爲康熙乙酉(1705)年秋,“溪翁”爲汪松峯獻瓦一千,估計雲舫的瓦頂還未蓋全,雪莊的心裏已是非常感激,書寫不拘一節溢滿畫面上半部分,激情揮灑。

(局部細節)

上款人汪松峯,本名汪輝,是汪士鋐的族叔,寓居南京,也常回潛口老宅居住。甲戌夏(1694),雪莊由京師返回之際,路過南京拜見汪輝。因這次停留,促成了汪輝對雪莊的鼎力支助。雪莊有詩詞曰:“家觀察松峯先生常至山,欽師高行,於師還山,爲構雲舫居之,前爲如意亭,後爲五峯閣。客堂山門楚楚有致。出師規制,實我松峯先生成之也。”程庭《若庵集–春帆紀程》描述了雲舫:“舫僅五楹,中供如來拈花法相,即上人手寫者。一設廣榻,爲遊客寢息之所。一爲客寮。一作齋廚。一貯書史筆研,以供誦讀揮灑。此外則一斗室不滿一弓,爲上人棲定處。”雪莊對此已十分滿意,無數次的題詩、作畫,滿足之情溢於言表:“藏拙深山過此生,蓋頭今吉把茆成。白雲鋪海居如舫,一葉波中自命名。”

5.《黃山異卉圖》冊頁時年1711年作

尺寸:不詳

備註:現藏安徽博物院

許承堯《歙事閒譚》中《雪莊上人》:“曾睹黃鳳六(黃呂)臨雪莊黃山卉圖有七十二種。”程庭《若庵集–春帆紀程》記載雪莊雲:“間輯山中所產異花,得一百六種,命之以名,且系以詩,一一傅染其色態。餘按圖冊而求之,始知適途中所採有所謂寶綱、醉仙、纓絡、山海棠、山金櫻等名目,仍有十餘種雪師亦復不知,蓋彼百六種數內,專取色香兼備者,否則仍不採入,是足徵奇花異草之多品矣。”程夢星《題雪莊山花圖》說到:“採葺多至百六種。其數猶恨陽九窮。”程庭和程夢星均是雪莊的好朋友,對雲舫的建設亦有不少的資助,應該看過雪莊這些黃山山花題材的作品,所言應真實可靠。

《臘梅圖》

備註:徐慧,臨摹。徐慧,字聰佑,號聰湖。湖南長沙人。早年曾師從金城、陳師曾、蕭俊賢。時推仿宋人花卉第一人,白石老人嘗稱其“工筆至此,可謂秀色可餐。”曾爲湖社畫會成員、北京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史料記載雪莊《山花圖》約有百二十種,有遊客或山民贈其糧食、衣物,雪莊就將這些繪圖作爲酬謝回贈給他們。詩人吳崧見雪莊繪的奇葩異卉婀娜多姿,色彩斑斕,芬芳怡人,就有心收集到三十五種,編成《卉箋》一書,刊刻流傳於世。時任江寧巡撫宋犖(字牧仲,號漫堂)在蘇州滄浪亭看到了《卉箋》,十分喜愛,即題了二十五首五言絕句,題作《黃海山花圖詠》,收在宋氏《綿津山人詩集》中,後來又收錄到他的詩文總集《西坡類稿》。《卉箋》爲黃山第一部植物誌,其中一些命名和描述相當準確和科學。現代商務印書館出版《植物學大辭典》曾引用《箋卉》的不少描述。史樹青先生收藏雪莊《山花圖冊》四十開,曾在八十年代初在合肥公開展覽過。他認爲“這部藝術傑作,不但是祖國錦繡河山的縮影,而且對研究黃山地區的野生植物,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6.《木蓮圖》時年1718年作

尺寸:126.8x61.4cm

款識:戊戌秋七月寫雲舫木蓮花一枝,曾如翁先生兼清正。木蓮今歲多情懷,夏月開過秋又開。似要山僧寫香色,證明雲舫有仙來。黃山後海披髮僧悟雪莊氏。

鈐印:雪莊名悟(白文)、黃山野人(朱文)、揚州僧悟字惺堂號雪莊別號鐵鞋道人(白文)

此幅木蓮花卉的構圖不拘一格,打破了常見的中規中矩,畫面的景物居中,上下留空白,說明了雪莊非一般人審美和出世的格局。兩根枝幹彎曲虯勁,相互拱曲呼應,木蓮枝葉和花朵花瓣穿插其間,盤曲環繞,尤其用了黑白對應的色彩進行反襯;工寫相結合,韻味十足,沒有真實的寫生是不會如此來構圖繪製的,也爲雪莊花卉的代表之作。

7.《黃山雲舫圖》時年1718年作

尺寸:100x57.7cm

款識:黃海雲舫圖。蒙君訪我季春天,夏又通書寄舫邊。欲慰多情難當面,和峯飛到韻人前。

今春喜我且碩先生山遊過訪,夏月又蒙遠寄書物。因作雲舫圖寄供清賞,聊慰懷思兼請教正。時戊戌登高前一日,黃山披髮僧悟雪莊氏畫並題於琴窗中。

鈐印:黃山披髮翁(朱文)、雪莊(朱文)、雲舫(朱文)、壽昌五世(朱文)、琴窗(朱文)、揚州僧悟字惺堂號雪莊別號鐵鞋道人(白文)

備註:現藏美國納爾遜美術館

此作繪製爲雪後皮蓬雲舫之勝景,這在雪莊的作品中實屬罕見。大片的山石和山峯的以及雜樹從的留白,還有山石少許的淡墨渲染,簡潔有力的樹枝短皴,尤其不多的點皴在樹葉和山石作爲點苔的方式出現,都能彰顯出皮蓬雲舫雪後的嚴寒。此作上款人且碩,即程庭,號若庵,歙縣岑山渡人,祖父移居維揚(揚州)。其撰有《若庵集》六卷,其中《春帆紀程》記載他由揚州返歙由雲谷寺出發訪雪莊。“將達皮篷,有老者朱顏蒼鬢,白髭飄然,逍遙戶外。餘坐輿中,竊訝斯地又一指路仙耶。就前視之,方知爲雪莊上人。”知有遠客到,雪莊已早早等候在路口。到雲舫後,二人“啜茗快談”,盤中有“密漬、書帶草、苤苜、白木槿等作供。”臨別時程庭留詩《贈雪莊上人》,表達他對雪莊的深刻印象與景仰。詩云:“松鶴清姿薜荔裳,一瓢一笠足徜徉。能從仙佛雲霞境,還灑縹緗翰墨香。磵外黑猿參幾座,鐺中白石當齋糧。高懷不肯因人熱,含笑飄然別帝鄉。

8.《畫黃山》冊頁四開

尺寸:19x27.5cmx4

鈐印:雪莊(白文)、僧悟(朱文)、雪莊(朱文)、僧(白文)、悟(白文)

備註:現藏中國徽文化博物館

此四開冊頁,原應屬兩套冊頁,失落了又重新組合爲四開。因其中兩開繪畫的風格完全不一致,一套爲江淮金陵附近的丘陵湖景,一套爲入黃山後皮蓬景區的描寫,也不是一個時期所作。上面兩開應爲未入黃山前的時期作品,設色爲淺淺赭石色和石青,淡雅溫潤,用筆中鋒濃墨的“粗沈”,淡墨的皴擦,尤其《湖景井田》的繪製基本沿襲了吳門畫派的特點。而《雪景獨釣》,在葦葉和山石山勢留白的處理上,彰顯出雪莊具有深厚的傳統繪畫功底。雪莊這種側鋒扁踏的用筆,深受新安畫派的程正揆的影響。程正揆號“青溪道人”,雪莊對他的畫線條骨鯁清硬、筆情縱逸、設色清淡,韻格高古的畫風十分欣賞,故自號“青溪後學”。細看此《雪景獨釣》的山石和遠山的線條,實乃青溪之後學。

(局部細節圖)

此兩開應爲入了黃山後的作品,在筆墨上與前兩開完全不同,所繪爲皮蓬雲舫之景緻,故名《雲舫圖》和《皮蓬秋來》。《雲舫圖》用簡單清硬的線條構建山石,而後橫筆點皴,整體畫面舒朗俊秀,淡逸簡潔的高古韻致。《皮蓬秋來》則有仙人指路的山石,中間應爲雪莊情溢於言表的如意亭,在亭的四周也是松林密佈,山石雲漫相環繞。該作在畫面最遠處用淡淡的石青色來渲染遠山的景緻,一下子將景深拉得更加深遠,縱有百里之勢。這兩幅爲雪莊繪畫的常見標準件,用筆多以中鋒類似骨鯁的用筆,少用皴擦多渲染,尤其善於用焦墨枯筆,通過各種“點皴”來表達山中一草一木,一丘一壑,能準確塑造黃山山中的物象特徵,着墨精微,讓人感覺到作品既富有節奏感、韻律感,又有高古簡潔之氣,既表現了黃山原始靜穆之偉岸,意境之深幽,又展現了黃山的鬼斧神工。

9.《黃山圖》冊頁十五開

尺寸:不詳

款識:珠林圖。屋小羣峯繞,雲深獨鶴棲。拂衣香氣滿,報客鳥聲齊。種菜看無地,烹茶聽有溪。我來牀上坐,撿得以詩題。雪道人畫並題。

鈐印:僧(白文)、悟(白文)

備註:現藏浙江博物館

此套冊頁十五開,浙江省博物館從未公開展示過,分別繪製了黃山風景的十五處景點,譬如《石筍峯》、《西海門》、《丹霞峯》、《湯池圖》等。雪莊的繪畫由“寫意”向“寫實”轉變,來黃山之前,從南庵大師學習了“元四家”“吳門畫派”等寫意技法。見到雨中黃山感受到去繁就簡的“版畫味道”。雪莊北上京師再還黃山後,應好友汪士鋐邀請“擇其至靈奇者三十二峯重加圖繪,鋟入續志。”爲此奔走黃山三十六峯,踏遍千溝萬壑,一步一景來領略黃山的真容,尋找它的絕妙奇景;所以他的繪畫初衷就是爲了出版之用,免不了以線條爲主,這樣省去了木刻製版的不準確性,在與雪莊“寫意”時期繪畫有着本質性的區別。新安畫派另一位畫家丁雲鵬的晚年繪畫,也是借鑑了版畫而改變自己的線條。雪莊繪有百十幅《黃山圖》,其中有四十三幅被汪士鋐收進了《黃山志續集》。《黃山志續集》內的插圖均出自雪莊的一幅幅“黃山圖”,這種對景寫生似的圖版,成爲最早的“黃山導遊圖”。

款識:位置上榜倚玉屏,峯高天近道場靈。餘曾兩度樓中宿,夢禮文殊問佛經。文殊院,雲舫雪莊道人畫並題於得月軒譽窗中。

款識:山闊數百里,峯巒到處奇。慈光稱首剎,寺近有湯池。慈光寺圖,一名硃砂庵。雪道人畫並題。

雪莊自入居雲舫後,還自己種植梅花。常藉助爲當地士紳、山民和遊客題詩作畫的機會,募請栽種。這些好事者在雲谷寺至皮篷約十里的山路旁,每隔五步栽一株,共栽植了近千株梅花,號稱十里梅花坪。每到瑞雪紛飛,梅花怒放的季節,這裏就成了“十里香徑”。雪莊詩《修樹》中雲:“元鎮樹瘦直,鹹熙樹古怪。修就各天然,道人收入畫”,看來不僅僅會折枝梅花,還要修理以保證梅花錚錚鐵骨的枝條。存詩《雙烏》曰:“雨雪深山誰最親,雙烏索食往來頻,野人每飯留烏食,聽見烏來如故人”。僧人素來向善,與自然爲本,花草蟲鳥亦爲好友知己,所以纔會有如此善念和詩詞詠誦。老友汪念耕不禁感慨,賦詩一絕:“生公善說法,頑石亦知音。老僧久忘機,山鳥自相親”。

10.《黃山圖》版畫

雪莊初到黃山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此時《黃山志定本》已經刊行(康熙己未)。其時,他棲居太平翠螺山。或因友人介紹,或許是看到了黃山志書的記載,他“散發攜杖來遊黃山,過阮溪,信宿即行”,首站就找到了潛口的汪士鋐,如果之前沒有做好功課,是不會如此目標明確的。汪士鋐曾經參與過《黃山志定本》的編修,且“生平喜交遊,篤風誼,曾歸汪沐日之喪,爲之營葬,”在外界有着很好的人脈關係及口碑,後來又是狀元。他與施閏章、王士禛、黃宗羲、屈大均、梅清、梅庚、石濤、汪洪度、吳瞻泰等人相友善,《黃山志續集》中有大量的詩文,顯示他們或一起遊山,或賦詩酬答的情誼。雪莊找到了汪士鋐,也就奠定了他在黃山三十年成就的基礎。

10.《黃山圖》版畫

明末清初,徽商鼎盛,汪氏家族在外經商者很多。這些商人發達之後,大多回鄉置田構屋,修橋補路,建祠堂、築書院,購買山產贈作寺廟日常之資,與高僧大德交友。這樣,既可以有談禪詩畫的好友,來遊山時又不爲生客。汪士鋐便是徽州汪氏家族的佼佼者,尤其在清初,以他爲代表的徽州士紳,對黃山的護持,特別是後山的開發,貢獻巨大。雪莊應召北上時曾途經石城,寄宿“家觀察松峯(汪輝)先生”之江月樓,次年自京師返,再晤松峯。汪輝爲汪士鋐的族叔,雪莊與汪輝的結緣,可見汪士鋐從中所起作用不可小視。因有汪士鋐的引薦,雪莊居黃山期間,還結識了大批徽商士賢,他們或在經濟上時時資助,或在精神上相互讚賞。

11.《黃山圖》版畫

雪莊的《黃山圖》不是憑空臆造的,也不是寫意誇誇奇談的,而是他一路親自披荊斬棘,千辛萬苦在黃山景區裏寫生的。吳菘《卉箋序》中是這樣描繪雪莊的:“楚州雪莊散發皮篷,高棲浩然,懷鉛操翰,日踏一峯。傳神寫照,若山之俯仰、變態,皆與性情相洽者。……時攜紙筆,於幽巖邃壑間,貌形寫照。”我們在看以上三幅繪畫作品和黃山山峯實景圖相對比,發現很多山峯的景點完全一致,這裏還不說300多年來山峯巖石的崩塌和自然的腐蝕。也有部分景點,雪莊將三兩處自然景點融爲一幅畫面,重點突出了黃山山峯奇險秀絕的特點。說明了雪莊嚴肅嚴謹的學識精神,還有他對黃山自然風光的熱愛的拳拳之心!

12.《黃山峯巒》1695年作

尺寸:122×49.5cm

款識:雲舫之右數。乙亥初秋,楚州雪道人寫於得月軒。

鈐印:僧傳悟(白文)、雪莊(朱文)

備註:香港佳士得2006年,落槌價12萬。

此作爲贗品,拍賣行資料介紹爲張大千收藏,並有鑑藏印“藏之大千”和兩枚臆造的藏家收藏名章,其實本人推斷應爲張大千仿作。張大千以仿作歷代名家繪畫而聞名遐邇、美譽全球,其中仿製八大和新安畫派名家也很多,包括吳山濤、汪之瑞、孫逸、程正揆、程鳴、李流芳等等。他的重要客戶大買家、海上地產第一富翁程霖生爲徽州歙縣人,收藏了近300幅八大,其中200多幅由張大千設局貢獻的。程霖生收藏第二大門類爲新安畫派的徽州鄉賢,可惜也被張大千這個大風堂堂主和門生們所矇騙,還好這些藏品,直至百年也都洋溢在幸福之中。本人一直想抽時間寫一篇張大千仿作新安畫派畫家作品的文章,待以後有時間給大家慢慢分解。

12.局部細節圖

我們前面提過雪莊書法應該臨摹過漸江的行書,甚至還有程正揆的書法,他結合兩人的特點;但書法行筆非常注重起收的“頓挫”,還有“撇捺”的揮灑,有股隨意中帶有金剛杵的推力,那種力透紙背的效果。看似欹側不整,實則行氣一脈相承,尤其在折筆上停頓,饒有幾分隸書的趣味。觀之這幅《黃山峯巒》書法的落款,結字特點出於趙董書體,下筆唯唯諾諾,刻意做作的折筆和起收的隸書筆性,部分筆劃的接筆或補筆也很僵硬。兩枚印鑑也非雪莊常見的幾枚,且刻工和字體也無型制之美。

12.局部細節圖

此處山崖上的松樹和松枝,一律是平行死板的,且部分松葉的短皴也是平行的,而雪莊不是這樣的。雪莊的點皴技法是非常簡潔高古的,也是變化多端的,用筆橫筆或豎筆的,帶水墨的或枯墨的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可對比圖8-38-3兩幅作品,雪莊這種才逸和古氣是無法複製的。再之畫面山石的框架線條和淡墨渲染,也非雪莊的特點。

雪莊繪畫的技法一般,但意境和筆墨功夫高超,對書畫鑑賞亦有獨到的理解。歙縣博物館收藏的黃錤《黃海真形圖》有云:“乃筠庵臨明、清間諸老人畫稿,備刻木,而雪莊爲評定者”,共圖五十三幅。其中後三幀爲雪莊所繪,內有雪莊鑑賞題跋達三十七幅。有雪莊評雲:“下邊鼠跡點,住筆太齊。衲爲添樹頭兩枝,並數個雙勾樹葉。如不可,刪去不妨。”又評雲:“襯山橫皴,住筆太齊。朱點之下,宜疏疏添幾筆,以當染氣。”從上述評跋中可以看出,雪莊對每一圖作品的優點和不足都做了詳細、精到的點評。既簡潔精闢,又趣味橫生。體現了雪莊紮根黃山,潛心體味黃山真景,以不同繪畫的風格來描繪黃山神妙絕倫的境象。

雪莊存世作品並不多,不足二十幅/套,安徽博物館藏約6套,數量最多,公開展示過4幅(2幅山水、木蓮圖、黃山十二景屏),館藏《黃山異卉圖》冊頁和《海門初日圖》立軸,但從未展示過。史樹青先生藏花卉冊頁和湖北博物館藏團扇,也尚未有圖片資料。晚清民國史料中記載約4幅,也下落不明。2008年美國沙可樂美術館展覽新安畫派專場,約十幅雪莊的作品,其中有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雪莊有紀年的最早作品《山水》冊,美國私人藏家所藏五六幅雪莊中期作品,可惜國內檢索不到圖片或詳細資料。

雪莊自1689年披髮入黃山,至1721年圓寂,共在黃山生活了33年。其與黃山花草林木爲伴、與鳥蟲走獸爲鄰、與雲海飛泉爲友,與怪石奇峯爲伴;在此詩書畫茶、參禪悟道中實現人與自然的融合。對黃山松石雲海的宣傳和推廣,以及山上千草百卉的普及知識都有着積極的意義!後人爲了紀念這位一代畫僧,稱所瘞之塔爲雪公塔,至今有遺址存在。如有機會去黃山,一定要到白雲深處訪皮篷,去探尋雪莊禪師當年的遊蹤,盡情欣賞他定名的景點,仔細辨認他定名的山花。併到他的靈塔遺址前,供上他生前品嚐過的野菜、山果和清泉,以示對歷史上出現這位淮安籍詩人、畫家和高僧的敬意!

部分文字引自:

關德軍著《雪莊-黃山不能遺漏的記憶

本文爲原創文章,即將正式出版。如有公衆微信或其他媒體轉載,敬請註明尚敷拍賣或叩山問水;若否我們一經查實保留微信投訴或司法訴訟的權利。

諮詢/交流/合作/鑑賞,請後臺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