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正面临最后的打击,卡塔尔“半岛新闻网”3月4日报道称,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武装正在对该组织的最后据点发动猛攻。

同一天,路透社报道说,德国已经确定剥夺参加“伊斯兰国”组织的德国人国籍的条件。

两则新闻结合起来,反应了困扰欧美国家的一个问题:随着“伊斯兰国”溃败,那些加入该组织的欧美公民“想回家”怎么办?

“伊斯兰国”组织公布的视频中出现的该组织的武装人员 (图/cnn.com)

先看“伊斯兰国”的溃败。

过去两年,“伊斯兰国”组织在伊拉克已经被清除,在叙利亚也不断被压缩。“半岛新闻网”4日报道称,在不断失败中,过去几周内,“数以千计”的“伊斯兰国”组织人员集中到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省的巴古兹镇。

美国支持的叙利亚库尔德人武装最近几天向巴古兹发动“猛烈攻击”。英国“天空新闻”报道称,这是一场“决定性的”战斗。虽然“伊斯兰国”组织用地雷和汽车炸弹阻止,但库尔德人武装表示,他们的攻势取得进展。

诸多迹象显示,“伊斯兰国”组织的最后据点估计很快也要被攻下。那么,曾经狂热地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投奔“伊斯兰国”的极端分子怎么办?

有关反恐组织统计,2014年“伊斯兰国”风头最劲时,从其他地区加入该组织的国际极端分子高达三四万人,其中来自欧美的有四千左右,欧美国家中,来自法国的最多,约有1700人,其次是德国、英国,各有近千人。

《华盛顿邮报》3月4日报道说,这些来自西方国家的恐怖分子,有些已经回国,没有回国的,大部分已经被俘,被关押在“叙东北部的某个偏僻角落”。这些被俘者去向是个很大的问题。

西方国家很犹豫:如果将这些人“领回”,可能是领回了“定时炸弹”。就算把他们审判关进监狱,也担心他们会在监狱里进行激进宣传。

因此一些西方国家干脆就想剥夺这些人的国籍。

上个月英美就各有一起剥夺国籍事件引发舆论关注。

被英国剥夺国籍的是19岁的沙米玛·贝古姆。贝古姆2015年前往叙利亚,加入“伊斯兰国”并与该组织一成员结婚。去年她以有孕之身进入叙利亚一所难民营。在那里被英国记者发现后,贝古姆向媒体清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想回到英国。但英国内政部也清晰地表达了态度,那就是贝古姆已经被剥夺了英国国籍。

英国内政部还表示,贝古姆还有孟加拉国的国籍,不用担心她“没人管”。

被美国剥夺国籍的是 24岁的胡达·穆萨纳。穆萨纳2014年投叙利亚的“伊斯兰国”组织,成为该组织的宣传人员。如今身在叙利亚难民营的她也表示想回美国,不过从总统特朗普到国务卿蓬佩奥,都斩钉截铁地说穆萨纳不是美国公民,美国不会要她回来。

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更是被抨击为虚伪。因为就在不久前,特朗普还敦促欧洲国家,把那些从他们国家跑出来的“‘伊斯兰国’余孽”领回家。现在轮到他自己,则干脆以剥夺人家国籍了事。

英美做法引起广泛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政府有没有权利剥夺公民国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50年代,在一起有关美国二战逃兵被剥夺国籍的案件中判定,政府不能剥夺公民国家。);二,把这些人“领回来”接受审判是不是更能体现正义。

这个问题上,德国则寻求“制度性”解决问题的方案。路透社3日报道称,德国联合执政的基民盟和社会党已经达成一致,将剥夺三类参加“伊斯兰国”的德国公民的国籍:一是这些人除德国国籍外,还有其他国家国籍;二是这些人投奔“伊斯兰国”组织时必须是成年人;三是这些人是在新规定实施后,仍然为“伊斯兰国”效力。

这个方案相对来说比较折中。但正如《华盛顿邮报》3月3日的社论所言,国家应该对自己的公民负责,西方过去在此问题上一直比较懒惰,现在应该是负起责任的时候了,不管有多么困难,多么有风险,还是应该把这些极端分子领回家接受审判。

西方国家能做到这一点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