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简称管理责任人,主要负责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管理,《厦门市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对于管理责任人制度有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管理责任人的确定和管理责任人的义务两个方面,整理如下:四、小结。然而,惩罚不是最终目的,其只是法律实施的一种手段,为了培养市民垃圾分类意识,针对因上述情形被纳入厦门市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失信人员,厦门还出台了《厦门市生活垃圾违法行为信用修复办法》,按照该办法,违法行为人可以通过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活动进行信用修复。

一、垃圾分类立法现状

我国目前还没有国家层面的关于垃圾分类的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一些根本性大法有涉及到垃圾分类的都只是点到为止;尽管国家层面的立法尚未出台,但是国家已陆陆续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以指引中国垃圾分类的未来,其中就包括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在地方立法层面,垃圾分类的地方立法已先行启动,就在今年,昆明、上海、宁波也正式通过了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8个城市和地区通过垃圾分类地方法规。

而厦门,作为福建省首个给“垃圾分类”立法的城市,也早在2017年完成了对垃圾分类的立法,并在2018年出台了相关配套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厦门垃圾分类责任体系

现行厦门垃圾分类法律框架下,责任主体的划分主要依据垃圾分类环节:即垃圾投放环节、垃圾收运环节、垃圾处理环节。在垃圾投放环节,主要责任主体有垃圾投放的个人和单位,还有一个特别的责任主体:管理责任人。在垃圾收运、处理环节,责任主体则为对应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单位。

下面,本文作者整理归纳了《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和《厦门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中关于处罚责任规定:

为了能让垃圾分类更容易落实,除了罚款这种责任形式,《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还将垃圾分类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真可谓软硬兼施。

然而,惩罚不是最终目的,其只是法律实施的一种手段,为了培养市民垃圾分类意识,针对因上述情形被纳入厦门市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失信人员,厦门还出台了《厦门市生活垃圾违法行为信用修复办法》,按照该办法,违法行为人可以通过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活动进行信用修复。

三、管理责任人制度

管理责任人制度是厦门为落实垃圾分类而创设的一项重要制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简称管理责任人,主要负责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管理,《厦门市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对于管理责任人制度有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管理责任人的确定和管理责任人的义务两个方面,整理如下:四、小结

厦门的垃圾分类从“倡导分类”时代走到今天的“强制分类”时代,通过强化法律约束,以责任倒逼的形式,让垃圾分类制度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施行。按照现在地方“强制分类”的趋势,可以预见将来国家层面的立法也是大势所趋,垃圾分类专项法律以及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势在必行,并且很可能出现一个新的职能部门取代目前垃圾分类管理上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方式。随着人们垃圾分类意识的提升,垃圾分类必将成为市民生活重要的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