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不是一個故事,

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悲劇!

事件還原

7月的一天傍晚,53歲的男性患者劉某,因胸悶被救護車送到了醫院,經過檢查,醫生髮現患者出現了大面積的心肌梗死,便立即爲劉某疏通了堵塞的前降支,但是由於心肌壞死麪積過大和長時間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還是沒能在同死神的博弈中勝利,最終因搶救無效去世。

就是這樣一個被旁人認爲“身體棒得可以打死老虎”的人,到底爲何會突然大面積心梗,搶救醫生手術檯下道出原因:

▲新聞圖片

這場悲劇的開始,只因40小時前的一桶洗澡水,一桶想用來消暑的冷水,可澆完冷水後,患者就開始出現了持續性的胸悶。一開始,劉某以爲自己只是中暑了,就一直熬着沒去醫院。幾個小時後,他發覺情況越來越糟,還出現了胸痛,立即趕到當地醫院,結果發現,居然是大面積的心肌梗死。雖然醫生很專業的及時爲他做了介入治療,用支架開通了完全堵塞的前降支,但患者的情況仍在一點點地變差,血壓開始支撐不住,胸悶再次加重,身體內環境也逐漸崩潰,最終心臟徹底停工。

因夏季沖涼而引發的類似悲劇並不少見:

針對這類事件同心管家諮詢到了相關專家,來和大家談談夏季沖涼引發的“大問題”。

剖析關鍵詞:驟冷刺激

上文中提到的案件主要就是由於驟冷刺激。突然的冷水衝擊,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導致冠狀動脈的嚴重痙攣,斑塊破裂,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最終危及患者生命,這種情況最容易發生在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身上。

驟冷刺激除了夏季沖涼,還包括在運動後大量飲用冰凍飲料、突然進入低溫空調環境等任何能使體溫驟降的行爲。

剖析關鍵詞:“假中暑”可能是“真心梗”

這個案例中的趙先生在遇到胸悶時以爲是“中暑”的情況並不少見。夏季許多人遇到發燒、頭暈、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會想到“我是不是中暑了?”其實,您很有可能是“假中暑”了,不少疾病早期的症狀跟中暑比較像,難以區分。

“假中暑”最嚴重、最危險的情況,那就是急性心肌梗塞,高溫季節,中暑和急性心梗都是高發疾病,兩者發病早期有許多相似之處,如胸悶氣短、面色蒼白、乏力等。不過,急性心梗的主要症狀是胸前區疼痛,同時伴有全身不適,這點可與中暑區別。

夏天這樣洗澡沖涼

血管纔不容易中招

沖涼是炎熱的夏季,很多人喜歡解暑方式,專家提醒:沖涼掌握正確方式,才能更好避開風險。

循序漸進

如果習慣在夏天洗冷水澡,最好遵循漸進的原則,先給身體一個適應冷熱變化的時間。洗的時候先把手腳淋溼,然後用浸溼的毛巾擦拭前胸後背,再將涼水淋溼全身。游泳時也同樣如此,入水前會先往身上拍點水,適應溫度之後再下水。

這幾種情況別洗澡

▲ 血壓低時別洗澡

▲ 酒後不宜洗澡

▲ 勞動、運動後不宜馬上洗澡

▲ 發燒時不宜洗澡

▲ 飯後不宜立刻洗澡

心臟不好坐着洗澡

長時間站立可能會使心腦血管患者、慢病患者以及老年人感到力不從心,很容易發生暈倒、滑倒。因此洗澡時帶個小板凳,站累了可以坐着洗,既省體力,又不用擔心會滑倒發生危險。

同心管家提醒:千萬不要貪圖一時的涼爽,而苦了自己的心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