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作者剛學寫作時,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來自於素材。要寫一篇文章其實很簡單,寫10篇也不是很難,但如果是連着寫一個月難度就會增加,連續寫兩個月大多數人就會出現素材匱乏的問題。

一開始寫東西自然是好寫的,因爲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積累,但越是寫到後面積累的內容基本上已經寫過一輪,再寫就要開闢新的素材,有些人找不到素材時,就會強行寫,強行編,文章還是文章,但是文章的意義缺失,這種情況下寫作的滿足感會逐漸降低。

所以我經常讓大家學會用分享者的角度去寫東西,這個角度能更好的觀察生活,還能夠很快的提取到素材。

什麼是分享者角度呢?

舉個例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當我們接觸到好的東西時,都會有這種把好東西傳遞的慾望,這種慾望其實就是最基本的分享者角度。

你今天看了一場精彩的大片,買了一本特棒的書,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你都願意主動去分享給朋友,這種分享你感覺到很快樂,而且對你來說輕而易舉。

把這種分享的感覺帶到寫作上,寫作時就會變得很愉悅,寫作難度也會進一步被降低。

分享不是一個很難的概念,相反它非常簡單易學。行動派的創始人琦琦對“分享”這個詞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分析,她說:

“每個人的生活其實都是不同的,這就意味着每個人接觸到的點不一樣,嘗試把自己知道的有價值地信息分享出去,或許這對別人來說,就是不小的價值,而這個價值就是分享的初衷。”

我覺得這句話對“分享”的分析非常接地氣。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自然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大家都有自己的成長經歷,屬於自己的專業能力,專業知識。試着把自己知道的有價值地信息,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並且傳遞,可能你就幫到了一些人。

而且,不要小看這種分享。

昨天早上我起牀登陸微博,微博問答邀請我回答了一些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關於爬黃山要注意的一些細節,我之前三登黃山,可以說是“老司機”了,我對這個問題作出了比較詳細有用的解答。

讓我意外的是,僅僅到了下午就有一個網友私信諮詢我爬黃山的一個具體細節,因爲她們一家下個月要去黃山,於是我對她們的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回覆,完成了這個分享的體驗。

2:

分享思維是個好東西,它不但能幫你寫作,還可以幫你尋找素材,你要時刻把這種思維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可以幫你提取到無限的素材。

我自己本人很喜歡看電影,看電影的時候會有很多想法,電影結束後我通常會第一時間用手機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有時間就會開始編輯。這些記錄下來的想法,其實就是素材,你找到分享這個角度,完全可以寫成有價值的文章。

前幾天我看了一個電影《縫紉機樂隊》,我覺得這個電影其實表達出來的東西就很有情懷,透過這個電影其實能夠看出大鵬的初心未改,內心依然流淌着熱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爲笑星出名的大鵬其實一開始在娛樂圈想做音樂,他自己的偶像就是黃家駒,這個電影也是在幫他自己圓夢。

成爲笑星是讓自己更好的活下去,熱愛音樂纔是大鵬最大的樂趣。

我聽過大鵬認真唱歌,唱的是黃家駒的歌,唱完之後痛哭流涕。電影中的很多情節,其實也是他自己生活的寫照,曾經的他,也是一個揹着吉他的追夢少年。

你可能看過那個電影,但你不知道這個電影背後的故事,剛好我很早之前就聽過大鵬的故事,所以這個電影打動我的不是這個電影的幽默,而是它的追夢情懷,它更想表達的可能是:

你肯用力去追,就有機會完成,如果你一步也不願意嘗試,那你可能離夢想永遠有100步。

我相信你也常常在看完電影后有一些想法,有一些好東西想要去分享,嘗試用這個思路去分享即可。

什麼樣的思路呢?

觀衆知道的,和你知道的;觀衆沒看到的,而你看到的。

電影只是一種,看書,看報,成長經歷,以及相同事件的不同看法,深度看法,都是非常豐富的分享資源。

把這些好的東西,用文字記錄下來,就有了好素材。

晚上學抖音烤了這個榴蓮,此事家中迷茫着一種不可言語的味道。。

晚安,麼麼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