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身懷絕技的武術大家成千累萬,數不勝數。但像霍元甲這樣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卻寥若晨星,爲數不多。這主要得益於上世紀80年代一部風靡全國的電視劇《霍元甲》,讓這位武術宗師的形象,風光無限,深入人心。

霍元甲一生打過兩次擂,爲何兩次比武,還沒打對手就承認失敗

(霍元甲劇照)

那麼,歷史上霍元甲,是否和劇中所刻畫的人物形象一樣呢?真實的霍元甲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一、出生寒門,武術世家。

1868年1月19日,霍元甲出生在直隸省靜海縣的小南河村裏。父親名叫霍恩第,是迷蹤拳第四代傳人,盡得迷蹤拳真諦,拳法已臻化境。

霍恩第演練迷蹤拳時,騰挪閃轉,出神入化,使人眼花繚亂。他拳風凌厲,力道剛猛,收放自如,三五個人近不得身。

由於霍恩第遠近聞名,因此,不少鏢局爭相聘請他做鏢師。但他始終只爲貧苦百姓服務,拒絕爲貪官污吏走鏢。

雖然父親的生意興隆,但霍元甲所處的村子,百姓普遍很窮。加上家庭人口較多,僅靠霍恩第微薄的佣金,很難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因此,霍元甲很小就跟隨兄長挑柴外出售賣,或者給大戶人家打零工,賺取銀兩補貼家用。

二、體弱多病,偷藝成才。

霍元甲在家裏排行老二,因家境貧寒,從小就體弱多病。父親一來擔心他無法承受超強的武術訓練,二來害怕他學藝不精,與人比試武功時,辱沒家門,於是禁止他學習迷蹤拳法。

但霍元甲癡迷武術,經常在一邊偷學,然後跑到村外的小樹林裏反覆練習。由於他是一個練武奇才,雖少了父親的悉心指導,但憑藉超強的記憶力和自身的勤奮,武功反而在哥哥和兄弟之上。

一天,哥哥和兄弟被上門挑戰的武林高手打得滿地找牙,霍元甲忍無可忍,出手解圍,數招之內就撂倒了挑戰者。父親由此轉變了觀念,將一身功夫傾囊相授。霍元甲的武功得以突飛猛進,體力大增。能輕易地舉起馬車,還能負重300斤的柴火,到20裏外的天津衛換錢。

霍元甲一生打過兩次擂,爲何兩次比武,還沒打對手就承認失敗

(霍恩第劇照)

三、幸遇貴人,兩戰擂臺。

1895年,27歲的霍元甲憑着一身的蠻力,來到了碼頭打工,負責裝卸貨物。但工頭經常剋扣工資,還在他們微薄的工資中抽頭,霍元甲忍無可忍,和工頭髮生了矛盾,憤而辭職。

一天,一位富商找到了霍元甲,說久仰霍元甲威名,希望他到自己的藥店打工。這位富商就是農勁蓀,他表面上是“懷慶藥棧”的老闆,真實身份是同盟會成員。暗中結交一些愛國志士和民間武林高手,希望爲未來的革命積蓄力量。

在農勁蓀的影響下,霍元甲打破了迷蹤拳不傳外人的祖訓,在1896年收了慕名而來的山東人劉振聲爲徒。而後,又陸續收了幾個徒弟,霍元甲由此聲名鵲起,威名遠播。

霍元甲一共上過兩次擂臺,但都沒有與人真正交手,全是不戰而勝。

第一次打擂發生在1901年。俄國人在天津戲院擺下擂臺,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欲挑戰中國人。

當霍元甲站上擂臺的時候,不曾想這位叫囂“打遍中國無敵手”的俄國人主動認輸,還登報向國人道歉。

第二次是在1909年,擺擂之人換成了英國人奧皮音。他本來是來上海舉辦舉重和健美表演,順便賺點辛苦錢的。但狂妄的奧皮音爲了博人眼球,提高知名度,增加出場費,居然提出和中國人比武,還放言“東亞病夫無人敢應戰”。

霍元甲聽聞消息後,義憤填膺,邀約農勁蓀一道前往上海,應戰奧皮音。此舉正中農勁蓀下懷,因爲同盟會正在籌劃武裝起義,苦於沒有自己的革命武裝。如果藉此機會能讓霍元甲打出名氣,不但可以揚我國威,還能招募更多的有志青年練武強身,暗中爲同盟會拉起隊伍。

霍元甲也爲此次比武,鉚足了勁,公開宣稱自己就是“病夫國”中的“一病夫”,但“專收外國大力士,雖有銅筋鐵骨,無所惴焉”。結果在比武當天,奧皮音溜之大吉,不知所蹤。

也有人說,奧皮音之所以逃跑,一來是懼怕霍元甲的名頭,沒想到中國人來真的,害怕被打死。二來是雙方關於比武規則難以達成一致,奧皮音希望是拳擊方式,禁止用腳,且只能擊打腰部以上。而霍元甲則提出既然是比武,就該各顯神通,生死各安天命。

由此,霍元甲大漲了國人士氣,捍衛了民族尊嚴。一時間名噪上海,也掀起了一波國人練武的熱潮。

農勁蓀等人也適時地順應民意,在上海成立了“精武體操會”。聘請霍元甲擔任總教練,開館授徒,接收了近百名前來學武的有志青年,國父孫文爲武館親筆提寫“尚武精神”大匾額。

霍元甲一生打過兩次擂,爲何兩次比武,還沒打對手就承認失敗

(農勁蓀劇照)

四、遭人下毒,英年早逝。

正當霍元甲的“精武體操會”辦得風生水起的時候,霍元甲突然去世,年僅42歲。關於他的死因,人們普遍認爲是日本醫生秋野所致。

1910年,日本人邀約十數人來到上海,同霍元甲的徒弟們比試武藝,雙方將比武地點約定在日本人開設的柔道館裏。

這場比武,以日本人完敗結束。

在比武期結束後,日本人見霍元甲頻繁咳嗽,便向他推薦了秋野醫生,胸懷坦蕩的霍元甲,爽快的接受了秋野贈送的丹藥。

但霍元甲在服用了秋野的藥物後,病症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愈發沉重,雖全力搶救,仍然回天乏術。

1910年9月14日,42歲的霍元甲與世長辭。

農勁蓀和霍元甲的徒弟將丹藥交由醫院化驗,發現這是一種“慢性爛肺藥”,從而揭開了日本人毒殺霍元甲的陰謀。當劉振聲回過頭來找秋野算賬時,秋野早已畏罪潛逃,不知所蹤。

霍元甲雖死,但他的“尚武”精神和堅韌的民族氣節不滅,始終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國人強身強國,振興中華。

(參考資料:《霍元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