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

西汉初期,国力弱小,不愿对匈奴开战,竭力维持双方的边界,于是,汉朝把和亲则作为维系双边关系的纽带,受益无穷。一场惨败

白登之围

一、一场惨败后的产物

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 刘邦亲率33万大军被单于冒顿围困7天7夜。最后陈平施秘计,匈奴阏氏怕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于撤兵,刘邦才从“白登之围”解脱。

刘敬(娄敬)

二、鲁元公主成为和亲首选

白登之围后, 匈奴铁骑屡次侵扰北部边境。刘邦苦不堪言,很忧虑,就问刘敬对策。

刘敬

刘敬说:“汉朝天下刚刚平定,国力弱,士兵疲惫,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冒顿杀了他的父亲自己做了君主,又把他父亲的许多姬妾作自己的妻子,他凭武力树威势,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只能够从长计议让他的子孙后代臣服汉朝了,我有一计,然而又怕陛下不能办到。”

刘邦说:“说出来听听。”

刘邦女儿鲁元公主

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生的大公主鲁元嫁给冒顿作妻子,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他知道是汉帝皇后生的女儿又送来丰厚的礼物,粗野的外族人一定爱慕而把大公主作正妻,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将来接替君位。冒顿在位,当然是汉朝的女婿;他死了,他汉朝外孙就是君主。哪曾听说外孙子敢同外祖父分庭抗礼的呢?军队可以不出战便使匈奴逐渐臣服了。”

鲁元公主

刘邦说:“计谋不错,不过大公主早就许配给赵王张敖了,怎么可以把她再嫁给冒顿呢?这样吧,用一位宗室女冒充公主下嫁,反正冒顿也不知情,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刘敬摇了摇头说:“这可不好,冒顿也不是傻子,万一他识破了,跟大汉翻了脸,后果不堪设想。”

刘邦说:“好吧,我回头再想想办法。”

吕雉皇后

刘邦回到后宫跟吕后商量去了,刘邦是个怕老婆的人啊!

和吕后一说,没想到吕后听后日夜哭哭啼啼,对刘邦说:“我只有太子和一个女儿,怎么忍心把她抛掉远嫁匈奴野蛮部落去!”还大骂刘敬只会出馊主意。

三、冒名顶替“公主”

刘邦没办法,最后只好选了一位宫女生的女儿,冒称大公主嫁给冒顿。

派刘敬为使臣,让他到匈奴与冒顿商议和亲一事。

汉朝与匈奴和亲

最后谈好了条件,大汉朝一次性赠给冒顿黄金一千斤,另外每年奉送匈奴帝国一定数量的棉布、缯布、美酒、食物等生活品。此外,两国开放关市,允许两国人民进行贸易。

这之后,匈奴与汉朝约为兄弟,以长城为界,互不侵犯。冒顿的扰边行为果真收敛了一些。

皇女和亲

四、和亲,也是一种能力

在中国历史上,刘敬先生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创意的和亲政策,影响到十年、百年之后。和亲,中国皇女下嫁给外国君王。给中国带来海洋般的利益。然而,和亲,也是一种能力。汉朝在稍候便尝到了和亲的美味。唐王朝更几乎全靠和亲驯服边疆蛮族,到了清王朝和亲简直成了秘密武器,使内外蒙古心甘情愿俯首帖耳做中国的藩属。

和亲

对此,柏杨评价说:

清王朝的方法,完全依照娄敬(刘敬)先生指示,把大批皇女嫁给蒙古王子。生下的儿子从小就随母亲住在皇宫。不但生活习惯完全同化,而且跟外祖父(当时的皇上)、舅父(下届皇帝或亲王)、表哥表弟(再下届的皇帝或亲王)日夜玩耍在一起。读书也在一起。这种浓厚的感情,使他在成年回到蒙古当权之后。跟中国关系更加密切。

和亲

重要的是和亲政策,像《西游记》盘丝洞里的网,密不可破,儿子、兄弟、侄儿,家家户户主妇都是清王朝的皇女,时日积累,想要独立特行,连找个人商量谋反都找不到。

和亲

只有宋王朝在儒家系统的压力下,丧失了和亲能力,认为皇女下嫁给契丹、女真,是一项侮辱,文既不肯和亲,武又怎么打,也打不过,结局大家共知,国土日缩,人民日苦,而终于全部沦亡,到了最后,皇女成了婢女,给蛮族当奴,备受羞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