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筆記|《紅樓夢》與南京,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

張桂琴一、《紅樓夢》中關於南京的片斷

【第二回】雨村道:“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蹟,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佔了。大門前雖冷落無人,隔着圍牆一望,裏面廳殿樓閣,也還都崢嶸軒峻,就是後一帶花園子裏面樹木山石,也還都有蓊蔚洇潤之氣,那裏象個衰敗之家?”這裏明確指出《紅樓夢》的故事發生在南京,我們至少可以這樣認爲,《紅樓夢》的故事取材地點是南京。

【十二回】賈薔又道:“如今要放你,我就擔着不是。老太太那邊的門早已關了,老爺正在廳上看南京的東西,那一條路定難過去,如今只好走後門。若這一走,倘或遇見了人,連我也完了。等我們先去哨探哨探,再來領你。這屋你還藏不得,少時就來堆東西。等我尋個地方。”老爺在看南京的東西,應該不是公文,是南京報來的家事。

【三十三回】賈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賭氣的。你的兒子,我也不該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厭煩我們娘兒們。不如我們趕早兒離了你,大家乾淨!”說着便令人去看轎馬,“我和你太太寶玉立刻回南京去!”【四十六回】平兒道:“你的父母都在南京看房子,沒上來,終久也尋的着。現在還有你哥哥嫂子在這裏。可惜你是這裏的的家生女兒,不如我們兩個人是單在這裏。”這兩個地方的描寫都顯示了南京是賈府的故居。

【四十七回】史湘雲說他:“你放心鬧罷,先是‘單絲不成線,獨樹不成林’,如今有了個對子,鬧急了,再打很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個去。”再一次證實:故事中賈府的原籍、老宅都在南京,但故事主要發生在‘北京’。賈家在‘北京’,甄家在南京,作者寫作的立足點之一是將在南京發生的真實過往映射到北京這個座標上,所以甄真賈假。“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

二、南京與《紅樓夢》有關的遺蹟

曹家三代四人先後擔任江寧織造,前後在南京生活達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家族、《紅樓夢》在南京留下了多處遺蹟。

東箭道一帶曾是曹雪芹家族的織造工廠,青溪附近是黛玉葬花地。江寧織造博物館是當年曹家的織造局,是曹家人擔任江寧織造時的辦公地點。東箭道漢府街地塊,是當時的織造工廠。《紅樓夢》第二十六回講述了賈蘭射鹿的故事,而“東箭道”這個地方,正是曹家以前織造工廠範圍內。大觀園中的滴翠亭就在青溪邊,黛玉葬花的原型和青溪有關,應該就在青溪邊。

長江路整條街幾乎都和《紅樓夢》有關,夫子廟、桃葉渡、三山街、東箭道、江寧織造博物館、烏龍潭等都有《紅樓夢》相關遺址,《現代快報》曾經報道有人在南京找出了40多處與《紅樓夢》有關的地方。清涼山、夫子廟則是曹家遊玩的地方,曹寅曾在詩文中寫到去清涼山賞梅。燕子磯也是曹氏家族經常郊遊的地方,他們從這兒搬了楝樹回去,栽種在亭子旁。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中,薛寶琴寫了十首懷古詩,內隱十件俗物,請大家猜,大家猜了一陣都沒猜着,書中這十個謎底也始終沒有交代。於是,清至今二百多年來,後代學人和紅迷紛紛猜測和破譯,衆說紛紜,見仁見智,各領風騷,謎底卻仍是懸案。

桃葉渡懷古

薛小妹

衰草閒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樑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讀者最關注的《紅樓夢》遺蹟是夫子廟,其實《紅樓夢》中寫的當時南京最熱鬧的地方,應該在建鄴路與評事街交界處,這是全城最熱鬧的觀燈之處。

聞名遐邇的烏龍潭,以幽美的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相互交融,風姿綽約,令人神往,被譽爲“西城之冠”。“沁芳橋”爲一復橋,橋長近10米,寬2米,花崗岩鋪面。沁芳橋其名取自《紅樓夢》,書中寶黛在沁芳橋邊讀西廂,左邊白色的雕塑就是寶玉和黛玉在讀西廂記。“紫菱洲”也取自《紅樓夢》,爲潭內一半島,島內以植物造景爲主,不大的面積彙集了垂柳、櫸樹、桂花等十餘種觀賞樹木。 遠處山坡上有一尊白色的雕塑,爲“寶釵撲蝶”。

三、《紅樓夢》中雨花石

雨花石晶瑩圓潤、玲玲剔透。紅有似瑪瑙,綠的如碧玉,撿上幾顆回家,放在花鉢中,盛上一些水,麗石清水相映,顯得格外美麗。關於雨花石,儀徵流傳着一個美麗的傳說。南朝梁代雲光和尚穿着仙人送的麻鞋來到南京城的一座石崗子上,麻鞋突然斷爛。於是,他就留在此廣結善緣,開講佛經。有一天,感動了天神,天空中飄下起五顏六色的雨,這些雨一落到地上,就變成了一顆顆晶瑩圓潤的小石子。因爲這些小石子是天上落下的雨滴所化,所以人們稱之爲“雨花石”。

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 探寶釵黛玉半含酸”寫道“只見此玉大如雀卵,燦若明霞,瑩潤如酥,五色花紋纏護。這就是大荒山青埂峯下的那塊頑石的幻相。”書中關於通靈寶玉的這一描述,與雨花石的質、色、形、紋類似。“瑩潤如酥”,是說質地瑩澈,滋潤如酥油,既潤又透,這正是上好雨花石的質地,水晶有此質地,但極少自然之卵形,其它玉石有卵形籽料,卻鮮有瑩潤如酥之全透質地。“通靈寶玉”有“五色花紋纏護”,石生五色是其它玉石所罕見的,僅有雨花石有此特色。雨花石的石紋變幻莫測、多種多樣,亦幻亦玄無象不包,即所謂的纏絲瑪瑙。“燦若明霞”,元明清許多文人在詩文中也常常這樣形容雨花石,元郝經形容雨花石的靚麗“如抹霞晚照而孕其餘者……”,清孔尚任詠紅白二色雨花石有“朝霞抹赤城,積雪沒天柱”之句。

明清時期雨花石的收藏、鑑賞進入了第一個高峯時期,孔尚任、朱孟辦、林有麟、姜紹書、陳貞慧、諸九鼎、米萬鍾、楊廣文等都是著名的雨花石收藏家。明代中、後期,南京地區同時出現了專門的雨花石集市,收藏鑑賞雨花石已成爲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

曹家三代四人在南京居住長達六十年之久,而曹寅晚年在儀真長達八年之久,深受文人雅士、上流社會愛石藏石影響。曹寅在七律《江閣曉起對金山》一詩中寫有“從誰絢寫驚人句,聚石盤盂亦改顏”之句,描述自己寫詩寫到難覓絢麗的佳句時,想從賞石中去尋求靈感,足證曹家是藏石玩石的,這些對曹雪芹不可能不產生影響。 曹雪芹愛石、畫石、寫石,在《題畫石詩》中言:“愛此一拳石,玲瓏出天然。溯源應太古,墜地又何年?有志歸完璞,無纔去補天。不求邀衆賞,瀟灑做頑仙”,在詩中隱含了對石文化的深深情愫。

迄今,南京仍有大量的愛好並收藏雨花石的雅士,他們成立了雨花石協會,有固定的雨花石集市,更有愛石又愛《紅樓夢》的收集了與紅樓人物有關的雨花石。

許多資料證明:賈寶玉剛生下來時口中含的“通靈寶玉”就是雨花石中的文字類的上好的蛋白石。

四、紅樓美食

據筆者粗略統計,《紅樓夢》中有27處寫到飲食,共寫186種食品,7種外國食品,包括飲料、糖果、糕點等。賈府的家常菜餚都比較注重色香味,以清淡爲主,不涉大葷,多是葷素搭配,既富有營養,又新鮮可口,比較講究烹調方法。

《紅樓夢》中出現的江南名菜:糟鵝掌、糟鴨信(糟鴨舌)、酒釀清蒸鴨子、豆腐皮包子、火腿燉肘子、蘆蒿、油鹽炒枸杞芽兒等,你知道哪些?喫過哪些?五、南京的紅樓文化

南京有曹雪芹紀念館,有江寧織造博物館,有以紅樓夢爲主題的地鐵站。南京是賈府故人守着的故土(賈府有些年事已高的僕人就會留在金陵城看守祖宅),是家族基業興盛的開端,也是繁華落盡後,魂魄可以歸去的故里。“金陵”十二釵,是她們的前世得了因果,償還了情仇,故事又回到祖先發家的源地,絢爛和凋零一同歸零。

書中多處顯示南京是賈府主要的經濟來源地,是賈府上中下人等念念不忘的地方,是賈府的養老歸根之地。

可以說,南京的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是誕生《紅樓夢》的前提,研究《紅樓夢》是離不開南京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