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半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降幅超50%,海外市場需求旺盛

經歷史上最嚴苛的“531光伏新政”和國補退坡後,中國光伏行業經歷了冷熱兩重天:上半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不足12GW(1GW=1000MW),降幅超過50%,其中集中式電站新增裝機約6.8GW,同比下降43.3%;分佈式光伏新增裝機約4.6GW,同比下降61.7%。但由於歐盟“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取消及越南等新興市場異軍突起,上半年海外市場大放異彩,我國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額達到106.1億美元,同比增長31.7%。

近日在京舉行的光伏行業2019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王勃華介紹了上述數據。展望下半年,王勃華認爲,全年光伏產業規模預計大致在35GW~45GW,上半年不足12GW,因此下半年國內市場可能會呈現爆發式增長,或造成產業鏈部分環節供應趨緊。平價項目的建設也可能會對產業鏈各環節帶來一定壓力。此外,隨着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會激發更大及更多元化的海外市場發展。

海外市場拉動明顯,中國企業“一騎絕塵”

王勃華在會上稱,上半年海外市場驅動明顯,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量均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電池片出口量超過了2018年全年出口量、組件出口量接近翻番。

受海外市場拉動,全產業鏈主要企業均呈現生產端和銷售端產銷兩旺的局面,基本保持滿產狀態。根據行業協會對產業生產運營情況的分析,2019年1-6月份我國多晶硅產量共計15.5萬噸,同比增加8.4%,其中3月份產量達2.89萬噸,創歷史新高,環比增加10.7%;硅片產量達63GW,同比增加26.0%;電池片產量達51GW,同比增加30.8%;組件環節產量大多來自海外訂單拉動,達到47GW左右,同比增長11.9%。

光伏產品的出口方向也出現了變化:上半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國家/地區更加多元化,出口額超過億美元的國家/地區有16個(2018年爲12個),出口量超過1GW的國家/地區10個(2018年爲4個)。其中,前十名國家和地區中亞洲國家有3個(越南、日本、印度,2018年爲5個),歐洲國家4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烏克蘭,2018年爲2個),拉丁美洲國家2個(巴西、墨西哥),大洋洲爲1個(澳大利亞)。 隨着歐洲市場復甦,出口到荷蘭、西班牙、烏克蘭、葡萄牙、德國、比利時的組件明顯增加。

值得關注的是,越南超越印度成爲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第一大市場,主要原因在於越南總理簽發關於在越南發展太陽能發電項目鼓勵機制的決定。爲享受20年0.0935美元/kWh的電價補貼,越南光伏上半年呈現爆發式增長。而因受“201“、中美貿易摩擦等影響,中國對美國的光伏組件直接出口僅1137萬美元(佔比0.1%),約40MW,進一步下降。

據瞭解,龍頭製造企業下半年國際市場訂單充足,對於國內訂單部分企業已經開始以訂單質量(價格和付款方式等)爲依據,有選擇性地進行接單。

王勃華用“一騎絕塵”來形容中國光伏行業的發展態勢:中國的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五個重要製造環節中,產量最低的環節全球市場佔有率接近六成,高的已經超過九成,具有絕對優勢。這背後是中國光伏產業特殊的發展路徑:中國的工業門類成百上千,一種最常見的路徑是“由內而外”,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然後部分替代進口,替代到一定程度後出口發展中國家,再往發達國家市場的硬骨頭啃。光伏行業則走了“由外而內”之路,從歐洲、美國、日本走向中國,衆多主流光伏企業從海外上市,吸收海外經驗、吸納海外資金,藉助海外市場,進而在國內發展光伏產業。

此外,民營企業是中國光伏產業的主力軍,90%以上的光伏企業都是民企,2018年進入產業鏈4個製造環節全球產量前10的中國企業有34家次,其中32家次是民營企業,且各環節第一名皆爲民營企業。在“先天”條件上,中國光伏產業並非無本之木,作爲半導體領域的延伸,光伏產業的發展充分藉助了中國幾十年積累的半導體人才、技術基礎和產業鏈。

產業洗牌提速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在會上表示,上半年中國光伏裝機規模仍居首位,1-6月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約11.4GW,預計2019全年將達到40GW以上,繼續保持一定規模,並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上半年,海外市場是我國光伏製造保持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下半年,隨着補貼項目、平價項目相繼落地,國內市場有望恢復,預計2019年全年我國光伏製造業整體仍將保持平穩增長。

在光伏行業實現全面平價上網之前,仍需要一部分的補貼規模,在有限的補貼資金支持下,如何既給出有支撐作用的電價,又能保障維護行業健康發展的裝機規模一直是個難題。主管部門推出競價機制後,2019年我國光伏競價項目共涉及22個省份、3921個項目、2279萬千瓦,測算年度補貼需求爲17億元,平均度電補貼強度0.065元/kWh,下降50%以上。吳勝武提出,平價過程中,光伏產業利潤率正面臨不可避免的持續下降,爲保證持續的研發和技術創新,業內併購重組將成爲常態,擁有技術積累優勢、管理制度優勢、生態品牌優勢的企業將脫穎而出。

據光伏行業協會的全年展望,2019年全球光伏市場新增裝機預計在110GW-120GW,預計中國年內可建成併網的裝機容量在40GW-45GW,下半年應還有30GW的建設容量。基於此判斷,國內生產企業在下半年仍將保持一定程度擴產,高效產品產能增加;頭部企業生產規模會越來越大,產業競爭度將進一步提升;產業整合持續推進,部分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逐步退出光伏市場。

2018年“531光伏斷奶新政”的“後遺症”仍在延續。截至今年6月底,多晶硅企業停產數量已累計達到6家,在產企業數量減少至18家,加之多晶硅龍頭企業大規模擴產,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硅片、電池領域繼續鞏固“大者恒大”的發展格局,中小型企由於產能利用率低、無成本優勢逐漸失去競爭力。組件端,由於上半年主要市場在海外,骨幹企業的品牌、技術、營銷等優勢明顯,中小企業或淪爲其代工廠,或停產重組。據福斯特數據,截止目前,其活躍的組件廠客戶數目由去年的100多個縮減至40多個,產業整合不斷推進。

“531新政”後,由於政府政策出現調整。上市光伏企業股價下挫、光優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可再生能源資金補貼拖欠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金融機構對光伏領域內的貸款支持更加謹慎。即使是行業內品牌力高,前期融資難度相對較低的企業,也紛紛反映出融資難與融資貴的問題,甚至出現“斷貸”和“抽貸”的現象。有企業反映,貸款利率已從531前的6%左右,上漲至超過8%,融資成本大幅增加,並且企業也已經沒有可以抵押的資產。電站業務方面,531後,金融機構對於光伏電站評級很差,很多項目因爲融不到資不得不放棄建設。

光伏行業協會建議儘快解決補貼拖欠問題。建議可再生能源資金覆蓋所有有指標的存量光伏發電項目,每個項目均能按照規模比例拿到部分補貼資金;加快啓動2020年有補貼項目競價政策制定工作,儘快研究下達,給地方和企業充分的準備時間;做好政策的上行下達和統一落實;總結2019年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在新政策制定過程中加以避免;充分協調電網,做好項目的申報過程中消納意見函出具,以及項目建成後的併網消納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