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長城網訊(記者吳新光 通訊員王鐵軍)爲進一步加強張家口、承德地區草原生態建設、保護和合理利用,推進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維護全省草原系統生態平衡,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近日,河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加強張家口承德地區草原生態建設和保護的決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該《決定》2019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也是河北省首次關於省級草原保護方面的立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草原是指具有草原生態功能或者適用於畜牧業生產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據瞭解,河北省現有草原4266萬畝,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71.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6.3個百分點,平均乾草產量152.6公斤\u002F畝,草羣平均高度25.8釐米,比2011年分別提高了7個百分點、12.3%、9.5%。其中,張家口、承德地區草原面積3358.39萬畝,佔全省草原面積的78.7%。雖然經過多年的生態系統保護,草原資源不斷增加,生態環境也趨向良好,但整體仍較脆弱,其中,退化、沙化、鹽鹼化的面積仍達39.6%,草原保護刻不容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決定》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強化草原監督管理職責,加強退化草原改良與恢復重建、荒漠化防治、有害生物防控和優質抗逆牧草品種選育等關鍵技術研發,推進草原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設立草原管護公益崗位。縣(市、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落實屬地監管責任,積極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和草田輪作,鼓勵和支持在棄耕地和生產條件差的耕地種植飼草飼料作物,積極發展現代草產業。探索建設以草原生態保護爲重點的國家公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省政府應當完善省對下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國家及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資金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推進受益地區與保護生態地區、流域下游與上游的橫向生態補償。同時,應當建立健全草原生態建設、保護和利用工作考覈評價機制和工作獎懲制度,對考覈優秀的縣(市、區)人民政府給予通報表揚和物質獎勵。對考覈不合格的縣(市、區)人民政府給予通報批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決定》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退化、沙化、鹽鹼化和水土流失嚴重的草原,劃定治理區,採取圍欄封育、補播改良、切割松耙、沙障固沙等措施,組織專項治理。鼓勵和支持已墾撂荒草原採取有效方式建設多年生人工草地,加快恢復草原植被。鼓勵依法選育、引進、推廣優良牧草品種。加強對草種生產經營的監督管理,草原建設用草種應當經有資質的質量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保障草種質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決定》強調,草原保護實行草原禁牧、休牧、輪牧制度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嚴格落實水資源管理和用水總量控制制度,並由縣級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會同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需要佔用或者使用草原的,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並繳納草原植被恢復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基本草原的性質、功能和用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未經批准,不得在草原上採集甘草、麻黃草、紅景天、金蓮花、二色補血草(乾枝梅)等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不得在草原上從事建房、建窖、採土、採砂、建設旅遊服務設施活動。對於在草原上從事開墾、採挖、宿營、野炊等一切破壞草原生態植被的違法活動,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予以勸阻,限期改正並恢復草原植被,視破壞嚴重程度給予每隻(頭)牲畜三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或者每平方米五十元罰款或者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根據《草原法》和《野保法》追究刑事責任。\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7405274651085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