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製造業AMdaily

01
企業簡介

寧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堅持獨立自主的品牌路線,以“鑄造精品機牀,振興民族工業”爲己任,通過技術引進、吸收、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目前已擁有員工近1500人,擁有20多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恆溫廠房,形成以寧波大港精工、寧波堰山精工、大連精工爲主體的三大生產集羣;主導產包括龍門鏜銑、臥式加工中心、數控車削中心、大型臥式鏜銑牀、數控牀等5大系列,迅速躋身中國數控機牀前列。產品廣泛服務在汽車、機車、船舶、機械、電力、模具、柴油機等行業。2017年產值17億,逾2000臺,名列行業前列。

圖1寧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兩化融合暨智能製造應用總體現狀

海天精工智能製造覆蓋了“產品研發、計劃物流、製造過程和客戶服務”全業務過程。主要的信息系統包括PLM、ERP、MES、CRM、SCM、DNC、OA、BI等;智能裝備包括數控加工中心、柔性加工線(FMS)、機器人、AGV叉車、立體庫、堆垛機等;數據採集手段包括設備聯網、車間報工終端、移動終端、平板電腦、手機APP等。

03
參評兩化融合暨智能製造項目詳細情況介紹

11項目背景介紹

數控機牀產品生產方式是典型的多品種、小批量、離散製造,管理的痛點集中在:

產品複雜、個性化程度高,幾乎每個客戶訂單都需要技術變更;

零件種類多、加工複雜、精度要求高,小批量加工影響生產效率,設備產能利用率低;

物料齊套性不高,影響部件和整機裝配效率,導致影響按期交付;

裝配車間調度的主要工作就是檢查缺料,向加工車間催料;

加工車間收到的生產訂單數量超出實際產能,訂單積壓嚴重;經常在被緊急催單的情況下犧牲批量效率,加急趕工一兩件零件,實質上浪費了寶貴產能,加劇了訂單積壓。

爲了解決上述痛點,全面改善質量、成本、交期,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於2015年5月啓動了智能製造新模式專項。

2項目目標及實施原則

項目以“提升產品品質、提升產能、提升效率、控制成本”爲目標,採用6條柔性數控加工線,實現“8+16”小時運行,解決產能瓶頸,提升產品品質。

採用AGV電動叉車,實現工序間搬運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

實施MES系統,實現工序質量檢驗、工序報工信息的實時採集記錄,建成數字化透明車間;

管理者對車間生產情況實時掌控、動態指揮調整;

系統自動計算個人工時,生產質量可追溯;

DNC系統實時監控數控設備的運行情況,分析設備利用率,網絡化管理NC加工程序;

規範化刀具管理;

採用三維工藝仿真軟件,實現快速工藝設計驗證,加快新產品投產週期;

在產品整合的機牀上,推行模塊化設計、客戶快速選配,部件化投產,降低在製品庫存,縮短交期。

3項目實施與應用情況詳細介紹

本項目的實施範圍是海天精工三個生產基地之一的寧波大港工廠,包括金加工、功能部件、鈑金、整機裝配等四個車間、四個倉庫;以及營銷部(含售後服務部)、技術科、計劃科、採購科、財務科、綜合管理等部門。

項目整體規劃如圖所示,在大幅度更新制造裝備(專用數控設備、數控柔性加工線、立體庫、堆垛機、機器人、AGV等)的基礎上,完善數字信息網絡和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統,將軟硬件和管理者、操作者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具有感知、學習、分析、指揮、執行能力的整體。通過數字神經網絡將管理流程和操作標準固化到每個業務節點,將業務執行的實時數據反饋到指揮中心,使整個工廠的運作數字化、智能化,進而實現質量、成本、交期的持續優化,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圖2 海天精工智能製造體系架構

產品研發採用全三維設計,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大幅度提升流程化、規範化、標準化水平。應用三維仿真工藝軟件,提升工藝設計效率;通過知識庫、鼓勵零件通用化等措施,降低產品成本;全面提升研發效率,縮短新產品研發週期30%以上。

計劃物流管理全面數字化,以ERP爲核心,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實行滾動計劃編制、調整,通過供應商協同平臺拉動物料供應;廠內物流按照三級計劃(零件加工、部件裝配和整機裝配)聯動、拉動物料配送,降低庫存,提高齊套率,提高庫存週轉率30%以上。

製造過程智能化,以MES爲主線,將生產執行過程的涉及的數控機牀、柔性加工線、工序質量檢測、工序實時報工、NC程序管理、刀具管理等軟硬件連接爲有機整體,實現從ERP系統接收生產計劃(生產訂單)、車間排產計劃、工序排產,生產執行過程的工序質量檢驗、工序報工(同步計算工時)、訂單生產進度監控、實時生產調度、生產節拍管理、效率管理、設備運行監控、設備效率分析(OEE),同步化物流管理、質量記錄與追溯,完工入庫自動回報到ERP倉庫。

爲了提升產品品質、提高生產效率,項目採用軟硬件技術,對生產設備進行智能化、自化、無人化的開級改造。引進4條柔性生產線,自主研發2條柔性生產線,共6條柔性生產線,全部採用海天精工自產的23臺數控機牀。採用FMS控制器、多托盤控制系統、自動在線測量系統、集成智能傳感技術、自動識別技術等智能化手段,與生產管理系統相聯,實現生產的網絡化信息化。

客戶服務智能化從整合服務體系開始,將400呼叫中心與客戶服務平臺無縫集成,實現報修、受理、派單、反饋、配件、回訪等環節的信息閉環。利用手機APP、微信等方式及時方便地與客戶、維修人員、管理者等多方在線協同;完整準確及時地收集客戶設備維修信息,從中分析統計故障原因,提交給質量、技術、製造等部門進行分析、改善。開展主動服務,爲客戶提供保養維護提醒服務。策劃遠程設備聯網管理的基礎平臺,爲客戶提供遠程診斷服務。將市場營銷、售前管理等活動流程集成到客戶服務體系,整合爲包括售前、售中、售後服務的統一客戶服務平臺。

4效益分析

本項目最大的效益是全面提升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主要體現在:

全廠從上到下實現了用數字說話,用數字考覈,管理運營走向精細化、智能化;

生產管理從粗放走向精細化。生產計劃編制、下達和執行、反饋,形成了良性互動,動態優化,持續改善;

責權利更加清晰,績效考覈數字化、透明化,實現公開、公平、公正,調動了員工積極性;

產品品質提升,效率提升,產能提升;同時降低了庫存,成本管理更加精細;

服務過程透明化、智能化,客戶滿意度提升。

企業智能製造的未來發展規劃

1)智能研發向數字樣機和仿真應用方面發展,實現更加快速新產品研發投產週期;

2)計劃物流和生產管理向節拍化、同步化、智能化努力。以製造爲核心,向供應商和客戶兩端延伸,實現全價值鏈的智能化;

3)客戶服務未來發展的空間在於服務產品化。爲客戶提供遠程聯機服務,實時在線爲客戶提供服務。

推薦閱讀

我們關注

先進製造技術專題

智能製造 人工智能 工業互聯網 工業大數據

智能裝備 工業軟件 AR/VR技術 產業投融資

行業典型應用案例

汽車汽配 機械裝備 航空裝備 電子信息 船舶海工 輕工家電

先進製造業百人談

政府領導 院士專家 行業學者 企業CEO/CTO/CIO/CMO

歡迎各製造業領域試點示範及技術領先企業相關負責人,踊躍投稿分享最IN技術應用案例~

聲明

溫馨提示:

《先進製造業》全媒體讀者及廣告合作推廣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 021-51757717;歡迎各界人士投稿,與行業專家朋友共分享。

更多資訊盡在《先進製造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