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製造業AMdaily

全文如下

浙江省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

(2019-2022年)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強的“頭雁”效應。隨着新一代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等新理論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迭代,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發展並日益呈現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羣智開放、自主操作的新特徵,正在對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國際政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爲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各項決策部署,切實將人工智能發展作爲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重中之重,加大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攻關和深度融合應用力度,不斷催生新產業,培育新動能,搶佔制高點,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智能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特制訂本行動計劃。

一、行動目標

以數字經濟爲引領,超前系統佈局,優化頂層設計,增強原創能力,務實核心基礎,發展人工智能軟硬件及智能終端產品,提升製造業智能化水平,完善公共支撐體系建設,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需求深度融合,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2年,我省在關鍵領域、基礎能力、企業培育、支撐體系等方面取得顯著進步,成爲全國領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引領區、產業發展示範區和創新發展新高地。

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智能核心芯片、智能操作系統、智能傳感器、智能控制產品等智能軟硬件研發和產業化取得標誌性突破,智能機器人、智能無人系統、智能集成設備等智能終端產品製造形成顯著產業競爭優勢。

基礎能力顯著增強。大數據智能、跨媒體計算、羣體智能、自主無人系統、虛擬現實、智能建模、類腦芯片、自然語言處理等基礎理論與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主導或參與制訂若干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標準規範。

企業競爭能力突出。培育10家以上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企業,100家以上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標杆企業,500家以上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專精特中小企業。

支撐體系基本建立。支持阿里巴巴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海康威視視頻感知開放創新平臺升級爲國家級平臺。積極爭創人工智能國家創新中心,佈局建設10家以上省級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加快建設人工智能“l+N”產業創新聯盟,加快完善標準測試及知識產權服務、行業訓練資料庫、網絡安全、網絡基礎等體系建設。

二、重點任務

(一)突破關鍵核心基礎理論和技術

1、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推動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設立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聯合基金,建立與重點企業、高校院所的聯合基金,支持人工智能重大基礎理論研究。推進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等高校院所,聚焦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感知計算、混合增強智能、羣體智能、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等比較優勢領域,開展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科學探索,力爭率先突破,獲取一批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經信廳)

2、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數字經濟重大科技專項中分設人工智能專項,以“數據、算法、硬件”爲核心,聚焦人工智能關鍵算法、軟硬件協同和專用系統等重點領域,鼓勵產學研用相結合,加大對跨媒體分析推理技術、羣體智能關鍵技術、混合增強智能新架構和新技術、虛擬現實智能建模技術、自主無人系統、自然語言處理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攻關,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戰略性標誌成果產品。(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經信廳)

3、加快工程應用技術創新。搭建並完善工程應用技術開源框架平臺,加快機器學習、模式識別、人機交互等技術的實踐應用開發,推動人工智能在實踐應用中迭代創新。重點突破新型傳感、先進控制與優化、信息識別、複雜環境識別等智能製造工程應用技術,推動智能化柔性化生產、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預測性維護等新模式應用。加快推動智能安防、半導體工藝製程、智能感知等技術創新應用。(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

專欄1:人工智能基礎核心技術及工程應用創新技術

1.數據、算法、計算能力三大基礎驅動技術。文獻、語音、圖像、視頻、地圖等跨媒體交互的多源異構大數據表示、語義理解、語義協同、信息融合處理等技術;雲計算、並行計算、網格計算等新型計算系統技術;以深度學習爲核心的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生物特徵識別、新型人機交互、自主決策控制等算法模型在智能製造、智能服務場景中算法建模研究,推動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硬件化、系統化和平臺化。

2.跨媒體分析推理技術。研究跨媒體統一表徵、關聯理解與知識挖掘、知識圖譜構建與學習、知識演化與推理、智能描述與生成等技術,開發跨媒體分析推理引擎與驗證系統。

3.羣體智能關鍵技術。開展羣體智能的主動感知與發現、知識獲取與生成、協同與共享、評估與演化、人機整合與增強、自我維持與安全交互等關鍵技術研究,構建羣智空間的服務體系結構,研究移動羣體智能的協同決策與控制技術。

4.混合增強智能新架構和新技術。研究混合增強智能核心技術、認知計算框架,新型混合計算架構,人機共駕、在線智能學習技術,平行管理與控制的混合增強智能框架。

5.虛擬現實智能建模技術。研究虛擬對象智能行爲的數學表達與建模方法,虛擬對象與虛擬環境和用戶之間進行自然、持續、深入交互等問題,智能對象建模的技術與方法體系。

6.智能製造關鍵技術。重點突破新型傳感技術、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功能安全技術、信息識別技術等智能製造工程應用技術,加快複雜環境識別、新型人機交互等人工智能技術在關鍵技術裝備中加快集成應用。

7.多領域創新應用技術。視覺語義建模、視覺對象時空定位與搜索等關聯應用技術以及3D檢測、跟蹤與識別等智能安防技術在機器視覺中的工程化實踐運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關鍵技術和集成電路高端製程工藝技術;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及高精度車輛探測識別跟蹤、車道線檢測、軌道交通自主調度等技術在智能網聯汽車中的應用;智能感知、傳感與運動控制、多模態人機交互等智能家居應用技術。

(二)攻克基礎軟硬件

圍繞經濟社會對智能產品的多元化需求,加快研發並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芯片、智能傳感器等核心基礎硬件;加快智能軟件開發和應用,支持開源開放平臺建設,夯實人工智能發展的軟硬件基礎。

1、智能芯片研發製造。重點發展面向行業終端應用的人工智能芯片,加強處理器、存儲器等高性能低功耗智能芯片的設計、封裝、測試、製造環節的前瞻性戰略佈局。鼓勵芯片設計與製造一體化企業創新發展和引進芯片專業代工企業,加快推動先進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實現12英寸生產線零的突破,增強特色工藝製造能力,加快佈局高端存儲和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帶動封裝測試、關鍵裝備和材料配套發展,打造成爲國家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科技廳)

2、智能軟件開發和應用。大力支持面向人工智能應用的軟件創新升級,爲人工智能發展提供軟件解決方案,促進軟硬協同發展。鼓勵研發自主開源基礎軟件,大力推進應用開源架構滿足人工智能多層次市場需求。支持行業領軍企業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性人工智能操作系統和控制軟件研究。探索研發多架構、多語言的開源框架工具、中間件、編譯庫等,支撐智能製造、無人駕駛等應用控制系統開發。優化智能製造軟件系統,打造自主工業軟件技術體系,加快提升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有效供給能力。(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科技廳)

3、智能傳感器等部件自主生產。突破智能傳感器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研發具備感知交互功能、基於新測量原理、實現多種測量方式的智能傳感器,推動智能傳感器集成化、小型化發展。研發並應用一批滿足智能人機交互、靈活精準控制、實時協同等特徵的智能化控制設備,提升智能關鍵零部件的新型材料、製造工藝和終端應用的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到2022年,應用於工業和消費電子的高端智能傳感器實現產業化突破,有效填補相關領域國內空白。(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科技廳)

4、開源開放平臺構建和完善。針對機器學習、模式識別、智能語義理解等共性技術和自動駕駛等重點行業應用,支持面向雲端訓練和終端執行的開發框架、算法庫、工具集等的研發,支持開源開發平臺、開放技術網絡和開源社區建設,鼓勵建設滿足複雜訓練需求的開放計算服務平臺,鼓勵骨幹龍頭企業構建基於開源開放技術的軟件、硬件、數據、應用協同的新型產業生態。到2022年,建成一批面向雲端訓練的開源開發平臺支持大規模分佈式集羣、多種硬件平臺、多種算法,面向終端執行的開源開發,平臺具備輕量化、模塊化和可靠性等特徵。(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科技廳)

專欄2:人工智能標誌性成果產品

1、腦機接口系統。依託浙江大學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腦機協同智能技術(科技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面向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和中國腦計劃等國家戰略佈局,開展高精度、多模態腦信息獲取技術、腦認知神經環路的計算模型與方法、腦信息編碼調控技術、腦神經環路模式解析技術、多腦協同腦機交互技術等研究。研發面向腦重大疾病的雙向-閉環腦機接口系統、高可靠性的下一代腦機接口軍用系統。

2.城市大腦。依託阿里巴巴等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攻克數據融合、優化控制、實時預警、實時仿真、內容分析等核心引擎技術,構建基於大數據的全新城市智能基礎設施平臺,深入開發利用城市數據資源,實現對城市運行狀態的整體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處理,應用於城市交通、城市安全、社會綜治、城市管理、健康、環保、旅遊等系統,有效調配公共資源,大幅提升城市運營效率,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3.視頻感知。依託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人工智能領軍企業,開展視頻理解、生物特徵識別、複雜環境感知、多模態感知、跨媒體感知、大數據智能、分佈式計算等新理論、新算法、新技術的研發,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邊緣端智能視頻感知設備、雲端智能視頻分析設備等。

4.智能芯片。依託阿里巴巴達摩院和之江實驗室等機構,整合寒武紀、耐能(Kneron)等芯片企業研發力量,圍繞自主研發“中國芯”戰略佈局,開展基礎算法、視覺計算、機器學習、量子計算、智能傳感、網絡安全、嵌入式系統、人機自然交互等關鍵技術的研發,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量子芯片、NPU專用芯片、毫米波無障感知芯片和智能決策AI芯片等。

5.智能自主無人系統。依託阿里巴巴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和之江實驗室,開展高精度地圖、高精定位、決策規劃、智能控制、仿真平臺和數據平臺等方面的研究,突破路端感知技術、車路通訊技術、雲端通訊技術、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和協同感知技術等,研製具備L4級別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系統,並進行常態化的測試。

6.網絡安全技術。依託之江實驗室、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安恆信息等研究機構和企業,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增強網絡空間安全防護能力的理論和方法開展研究,在網絡安全態勢感知、關聯性安全態勢分析、自學習應急響應防禦和智能安全運維等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內生安全的擬態工業控制系統、內生安全的智能邊緣網關與內生安全的擬態工業雲平臺。

(三)加快發展智能產品

精確定位產業升級需要,加強產學研合作,集中力量做好智能安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等關鍵智能產品研究、生產和市場推廣工作,推動人工智能集羣式創新。

1、智能安防。依託我省智能安防產品優勢,加強圖像與視頻精準識別、生物特徵識別、智能感知、深度學習等多項關鍵技術研究,實現人臉精確識別、圖像序列智能分析、目標行爲理解和描述等多種複雜安防算法模型構建。加快研究面向社會治安、工業監控以及自然災害等多種場景智能安防解決方案應用,加快基於人工智能的公共安防區域示範建設,實現重點公共區域安防設備的智能化改造升級。(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應急管理廳)

2、智能網聯汽車。推動我省人工智能、汽車製造、互聯網的優質資源融合,加快計算機視覺、先進傳感、大數據、車聯網、自主決策控制等智能技術在元人駕駛領域的集成應用,推動智能輔助駕駛、複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深化基於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智慧交通應用示範的部省合作,借鑑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平臺建設經驗,加大對示範基地建設的基礎設施、環境改造、運行設備和研發等投入,推動智能汽車、智能交通、5G等寬帶移動網絡的技術發展和產業應用,謀劃建設若干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平臺,實現由封閉式簡單場景測試體驗逐步向開放式應用場景落地轉化。(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廳)

3、智能機器人。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深度融合,提升機器人產品在傳感、交互、控制、協作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進一步運用機器視覺、人機協作、多模式交互等技術,促進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技術在高強度、高柔性、高潔淨度、高危險、高質量等重點領域的生產場景的示範應用,全面提升工業機器人傳感、控制、協作和決策性能。優先佈局智能服務機器人市場,以智能感知、模式識別、智能分析和智能決策爲重點,大力推進教育娛樂、醫療康復、養老陪護、安防救援等特定應用場景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

4、智能家居。依託我省現有家電產業集羣優勢,整合利用創新資源進行智能化升級,重點支持智能傳感、物聯網、機器學習等技術在智能家居產品中的應用,實現家居產品的人機對話、行爲交互、設備互聯和協同控制等功能。加快新型可穿戴家居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建設一批智能家居測試評價、示範應用項目並推廣,提升家居產品的個性化、智能化服務能力。(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四)推動人工智能示範應用

以人工智能場景應用的技術融合和模式創新爲導向,拓展產品形態和應用服務,聚焦智能製造、智能醫療與健康、教育、商務、物流、金融、交通、環保、政務、司法等重點應用領域,加強人工智能應用服務產品開發應用,全面提升我省人工智能應用能力。

1、推進人工智能和先進製造深度融合

加快複雜環境識別、新型人機交互等人工智能技術在關鍵技術裝備中集成應用,智能化生產、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預測性維護等智能製造新模式的應用水平明顯提升。

加快提升製造業智能化水平。加快打造“1+N"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推動大型製造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內部管理和生產的數字化管控,引導中小微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滾動實施智能製造和智能化技術改造行動計劃,選擇基礎條件好、創新能力強的骨幹企業,分類分步推進離散型、流程型、個性化定製等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加快智能製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總結提煉示範項目智能製造(智能化技改)經驗,形成標準範式,帶動中小企業集聚的產業集羣智能化升級。到2022年,實施省級以上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示範項目500個,建設100家智能工廠,在役工業機器人數量達15萬臺,製造業機器人密度達200臺/萬人以上。(責任單位:省經信廳)

大力研產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裝備。提升高檔數控機牀與工業機器人的自檢測、自校正、自適應、自組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優化智能傳感器與分散式控制系統(DCS)、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數據採集系統(SCADA)、高性能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統等控制裝備在複雜工作環境的感知、認知和控制能力;加快基於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檢測裝備研發與應用,以及高速分揀機、多層穿梭車、高密度存儲穿梭板等物流裝備的創新應用。開展重大智能製造裝備首臺(套)推進工程,到2022年,研發並推廣500項以上首臺(套)智能技術裝備。(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科技廳)

2、開展消費服務領域的應用

圍繞市場消費熱點,優先在智能醫療與健康、教育、商務、物流、金融等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範,進一步拓展市場應用規模。

智能醫療與健康。推動醫學影像數據採集標準化與規範化,支持腦、肺、眼、骨、心腦血管、乳腺等典型疾病領域的醫學影像輔助診斷技術研發,加快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的產品化及臨牀輔助應用。開展智慧醫院建設試點,率先在腫瘤疾病等病種建立輔助診療、自動診斷、用藥推薦、健康預警等服務,加快柔性可穿戴生理監測系統應用。加強羣體智能健康管理,研發健康管理可穿戴設備和家庭智能健康檢測監測設備,推進智能養老應用系統集成,發展慢病管理、居家養老、健康管理諮詢、生活照護等服務新模式。(省衛生健康委、省科技廳、省經信廳)

智能教育。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創新,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構建以學習者爲中心的智能教育基礎環境。推動基於教育大數據的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師資培訓、課堂應用、教學評價等全流程應用。開展智能教育試點示範學校建設,開展基於數據的精準教學,推動個性化學習,全面推進智慧教育,促進教育教學轉型。鼓勵市場主體發展基於大數據智能、立體模擬等在線教育培訓平臺。(省教育廳、省經信廳)

智能商務。充分發揮浙江電子商務產業先發優勢,緊扣消費需求,鼓勵龍頭企業運用跨媒體分析與推理、知識計算引擎與知識服務等新技術在商務領域應用,推廣基於人工智能的新型商務服務與決策系統。電子商務應用領域全面拓展,推動跨境電商、新零售等創新發展、領跑全國。(省商務廳)

智能物流。完善智能物流集分運配信息平臺和服務系統,加強智能化裝卸搬運、分揀包裝、加工配送等智能物流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深度感知智能倉儲系統,提升倉儲運營管理水平和效率,滿足精準、柔性、高效的物料配送和無人化智能倉儲需求。加快智慧物流國際化發展,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數字服務平臺,實行“四港聯動”,把杭州打造成爲世界級物流樞紐節點城市,面向全球提供端到端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口(省交通廳、省經信廳)

智能金融。充分發揮我省金融軟件企業相對集聚的優勢,利用金融大數據平臺,提升金融多媒體數據處理與理解能力。創新更多適合銀行、證券、基金、保險、信託等金融類人工智能產品,建立以數據驅動爲核心的智能風控、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分析應用系統,發展金融新業態,推進金融業在業務流程、業務開拓和客戶服務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智慧提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3、拓展公共服務領域應用

重點在智能交通〈城市)、智能環保、智能政務、智能司法等領域拓展應用,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智能化水平。

智能交通。依託智慧交通建設的信息化基礎,導入人工智能要素,強化改造升級,建設“城市大腦”交通系統。打破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加強交通系統與外部互聯網數據的對接和數據共享,推動實現數據驅動的交通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構建安全有序的交通環境。(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交通廳)

智能環保。建立水、氣、土壤、固廢等智能環境監測網絡和服務平臺,選擇重點區域和領域,開展環境保護和突發環境事件智能防控試點。(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智能政務。加快多維度數據分析、感情識別等在公共需求預測、社會輿情分析中的應用,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能級,推動政府服務實現從數據互通、信息互享、網絡辦公到智能化決策管理。(責任單位:各級人民政府)

智能司法。加強人工智能在證據收集、案例分析、法律文件閱讀與分析中的應用,建設智慧法庭數據平臺,促進實現法院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智能化。(責任單位:省司法廳)

(五)深化人工智能軍民融合

貫徹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大力開展人工智能的軍民融合創新;充分發揮我省民營經濟發達優勢,加快推進民參軍、引導軍工領域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向民用領域轉化應用,實現“民參軍”和“軍轉民”的互促互強。

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協同創新。追蹤軍工集團戰略佈局與技術發展趨勢,鼓勵我省民營企業、高等院校與軍工科研院所、高校等深化戰略合作,佈局寬帶與智慧海洋工程、北斗衛星導航應用、新一代超算中心、量子通信等一大批人工智能重大產業化項目;依託現有省級以上企業創新載體建設軍民兩用技術服務中心,積極引進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在我省設立軍民融合研發中心,加強與軍工院所合作,建立軍民融合研究院、軍民兩用技術研究中心或國防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責任單位: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經信廳、省科技廳)

開展人工智能軍民融合創新示範試點。依託杭州大江東浙江大學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產業基地等平臺,大力開展人工智能的軍民融合創新;加快人工智能在海洋裝備產業的應用,推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加強市縣聯動,遴選一批有特色的地區開展人工智能軍民融合創新示範試點工作,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責任單位: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經信廳)

三、實施路徑

(一)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

充分利用浙江在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加快進行人工智能企業梯隊建設,打造以領軍企業爲核心、行業標杆企業爲支撐、專精特中小企業爲補充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帶動產業鏈創新發展。鼓勵並支持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各高新技術園區建設開放式人工智能專業化衆創空間,推進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專欄3:人工智能企業培育“三大工程”

1.領軍企業。支持阿里、吉利、海康、大華、網易、螞蟻金服、菜鳥網絡、傳化智聯等智能製造、智能軟硬件、智慧金融、智慧物流等龍頭企業整合資源,加快面向智能芯片、人工智能關鍵技術、行業創新應用技術等開發和產業化,打造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加強專利佈局,牽頭或參與國家、國際標準制定。堅持開放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開放計算平臺,提升人工智能的服務能力。培育10家以上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領軍企業。

2.行業標杆企業。在智能安防、智能機器人、智能關鍵零部件、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無人機、語音/圖像識別、智能家居等優勢領域,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行業標杆企業100家以上。

3.專精特企業。面向全球吸引優秀的人工智能創業團隊、孵化機構和各類投資機構,支持人工智能行業領軍企業和高校院所優秀人才、聯繫創業者、創客等羣體投身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培育人工智能細分領域有競爭力的專精特中小企業500家以上。

(二)實施一批重大項目

圍繞打造“核心技術智能軟硬件及智能終端一行業應用”的產業體系,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核心企業戰略合作,加快軍民融合領域技術轉化,佈局一批戰略性、全局性的智能軟硬件、終端和產業化重大項目,謀劃和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形成千億級的投資規模。

加快推進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加快關鍵智能芯片、智能操作系統、智能製造軟件等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無人系統、智能化集成設備、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製造項目的實施推進。謀劃引進一批重大項目。面向全球開展人工智能“招商引智”活動,重點招引高端AI-PU芯片設計和製造領域,高端服務器、存儲器、網絡設備生產領域,智能軟件系統開發和系統集成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浙江落地,以及新一代智能芯片、傳感器、GPU、半導體新材料、無人駕駛汽車等項目。招引落地一批軍民融合重大項目。重點面向與我省戰略合作的軍工央企集團,加強衛星應用及通信、高端電子元器件等領域的項目招引,提升柔性電子、北斗衛星導航、射頻集成電路等產品規模化生產能力。(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

專欄4: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方向

1.智能基礎核心硬件。積極發展光電子和微電子技術,提升人工智能芯片的設計和製造能力,重點突破人工智能專用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製造技術,研製神經網絡芯片、圖像處理芯片、智能傳感芯片等,實現高端智能芯片跨越式發展。加快新型路由交換設備、高性能服務器、大容量數據存儲設備、智能控制器和智能傳感器等核心基礎硬件技術開發,打造高端關鍵部件的研發生產基地。

2.智能軟件。開展雲計算、智能交互、微型集成、並行運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大數據處理等技術的編程算法研究,加快推進國產智能操作系統在智能手機、智能穿戴、互聯網汽車、智能家居等產業中的應用。支持企業開展開源軟件平臺及生態建設,重點支持阿里雲城市大腦項目、核新同花順語音交互服務平臺及系統項目、恒生電子基於人工智能的金融風險監控系統等軟件項目開發。

3.關鍵基礎材料。以第二代半導體材料與半導體照明、新型顯示材料爲核心,引進開發第二代半導體材料、印刷OLED顯示關鍵材料與器件、激光顯示關鍵材料、量子點發光顯示關鍵材料、可穿戴柔性電子材料、高性能合金導電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可生物降解的柔性硅晶體管材料等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材料,重點打造嘉興科技城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建成世界首個集材料及原型研發、標準制定、生產及產品應用爲一體的柔性電子產業園區。

4.智能安防。加強圖像與視頻精準識別、生物特徵識別、個體和羣體行爲識別、編碼識別、智能感知、深度學習等多項關鍵技術研究,支持面向社會治安、工業監控以及自然災害智能感知技術的研發和成果轉化,推動固定監控安防產品向移動巡航、事物判斷、行爲識別、智能決策、自動預警、智能跟蹤等應用演進。

5.智能網聯汽車。加強研發自動駕駛芯片、車輛智能算法、自動駕駛系統、車載通信系統等關鍵技術和產品,打造以車輛智能化計算平臺爲核心,集軟件、硬件、算法、網聯通信、信息安全一體化的車輛智能化平臺。重點建設湖州德清、寧波杭州灣新區等智能網聯車平臺。

6.智能機器人。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深度融合,提升機器人產品在傳感、交互、控制、協作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加強具有自檢測、自校正、自適應、自組織能力的工業機器人研發與應用。加強具有環境感知、自然交互、自主學習、人機協作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研發與應用,支持企業推出滿足家庭服務、智能公共服務、特殊服務等需求的智能機器人。

7.智能家居。加強智能傳感、物聯網、機器學習等技術在智能安防、智能家電、智能照明等產品中的融合應用和智能家居新產品研發。拓展智能家居產品設計,發展智能觸摸控制屏、智能手機、無線控制系統,推進家電智能化,引導家電產品向“產品+服務”轉型升級。

8.智能化網絡基礎設施。加強高度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聯網、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快速高精度定位的導航網、泛在融合高效互聯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以及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智能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我省在5G規模試驗和示範應用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杭州成爲全球5G“先行城市”。

(三)打造一批創新中心

圍繞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技術,建設一批國際水準的創新載體,吸引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和團隊,培育一批“雙創”平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大力推進之江實驗室、阿里巴巴達摩院等建設,加快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積極推進自主可控智能雲平臺量子計算等大科學裝置建設,部署網絡安全攻防靶場、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等關鍵技術驗證平臺;推進名校名院名所建設,積極爭取引進國內外著名高校來浙合作辦學,建設若干世界一流人工智能科研院所。(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

專欄5: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1.之江實驗室。在網絡信息和人工智能領域開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核心技術研發攻關。加快完成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智能無障感知芯片與系統、先進工業互聯網安全平臺、大腦觀測和腦機融合科學裝置、網絡大空間智能搜索平臺等重大科研項目。

2.西湖大學。以智能醫療器械、機器智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智能無人系統、智能形變材料、生物大數據等多個獨立實驗室建設爲依託,重點開展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

3.阿里巴巴達摩院。建立全球化的數字科技研發創新平臺,聚焦機器智能、數據計算、無人駕駛、金融科技、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展基礎理論和創新性技術研究。

4.阿里巴巴城市大腦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利用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數據大腦,使之成爲未來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實現利用城市數據資源優化城市公共資源,推動城市治理模式升級,並使之成爲城市智能創新平臺,推動數字經濟產業升級。

5、海康威視視頻感知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構建視頻感知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打造能力開放體系,實現人工智能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培育尖端人才,推動數據價值變現,營造物聯網邊緣感知設備生態體系,促進視頻感知技術與產業應用深度融合,加速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爭創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6.浙江大學人工智能協同創新中心。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方向的研究,同時圍繞“人工智能+X”開展人工智能與相關學科的融合與交叉,包括智能教育、智能司法、智能醫療、計算社會學等,構築新的學科增長點,培育重大原創成果和顛覆性技術突破,帶動相關學科加快邁向世界一流或前列。

7.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面向智能製造、智慧物流、智慧健康等應用,重點開展大數據智能、羣體智能、人機融合增強智能等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以及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人機物三元協同、智能機器人等前沿核心技術研究。

(四)佈局一批產業基地

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寧波南江科創大走廊、G60科創走廊爲支撐,重點依託中心城市科技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特色小鎮、軍民融合產業基地、雙創示範基地等爲載體,加快人工智能專業園區的戰略性、全局性佈局,形成以杭州、寧波爲核心,嘉興、紹興、湖州等其他地區特色化發展的“2+X”產業格局,構築全國人工智能發展示範區。(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各級人民政府)

專欄6:人工智能基地佈局

杭州。充分發揮浙江大學、阿里巴巴等名校名企的發動機作用,加快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杭州未來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鎮、濱江杭州人工智能園、青山湖科技城微納智造小鎮、杭州圖靈小鎮等產業平臺,加快佈局建設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積極培育基於互聯網的人工智能新業態,重點發展新型通信及網絡設備、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終端及基礎產品,努力打造全國人工智能集羣引領區。

寧波。依託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寧波大學、兵科院寧波分院等載體,以智慧經濟爲導向,重點建設寧波高新區智能硬件園區、餘姚智能新業港、寧海智能汽車小鎮等產業平臺,發展智能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製造裝備、智能家電、智能芯片等智能終端及硬件和智能信息基礎材料,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高端製造爲核心的產業體系。

嘉興。依託清華大學長三角研究院、秀洲軍民融合產業基地等載體,推進嘉興科技城、嘉興南湖電子信息(智能硬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嘉善中新產業園等建設,重點參與推動智能芯片設計封裝測試、智能網聯汽車、柔性電子、光電顯示、智能傳感器等人工智能鏈上下游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攻關、重大項目實施和重點產業推進。

湖州。加快德清智能生態城建設,開展德清縣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範,推進湖州科技城浙大湖州綠色智造研究應用中心、浙大網新湖州先進產業中心建設。

紹興。重點發展智能芯片、智能機器人,以高新技術企業爲重點,推廣百隻智能升級產品、百個首臺(套)智能裝備、百項智能製造示範項目“三百”示範工程。

台州。依託台州無人機小鎮、沃爾沃小鎮、浙大臺州研究院等載體,發展無人機與通用航空、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智能終端及零部件產品;面向醫藥化工、汽車製造、泵閥與電機、塑料模具等領域實施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示範項目。

溫州。以寧波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爲契機,推進樂清智能電氣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面向智能電氣、汽車關鍵部件、泵閥、服裝鞋革、製藥設備等領域,開展智能製造應用示範試點。

(五)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臺

創新運用共享經濟發展模式,搭建人工智能公共計算平臺、開放共享平臺、產業創新協同平臺,加快提升人工智能的高速計算、數據處理、協同創新等支撐能力。新一代公共計算平臺:研發面向雲端訓練和終端執行的開發框架、算法庫、工具集等;建設開源開發平臺、開放技術網絡和開源社區,以及滿足複雜訓練需求的開放計算服務平臺。數據開放共享平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爲引領,建設政務大數據平臺,提高公共決策和服務水平;支持製造企業建設大數據採集、分析及應用平臺,形成以數據即服務新興業態,創新大數據+智能製造應用模式。產業協同創新平臺:重點支持之江實驗室、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達摩院等科研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圍繞關鍵共性和應用技術以及智能軟硬件等領域,優先佈局建設一批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之江實驗室)

(六)完善一批支撐體系

加快完善標準測試及知識產權服務、行業訓練資料庫、網絡安全、網絡基礎等方面支撐體系建設。標準測試及知識產權服務體系:鼓勵建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成第二方試點測試平臺並開展評估評測服務;在模式識別、語義理解、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建成具有基礎支撐能力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行業訓練資料庫:開展面向語音識別、視覺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重點產品研發,建立工業、醫療、金融、交通等行業應用的高質量人工智能訓練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集和雲服務平臺。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加快研發和應用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加密智能芯片。支持面向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居、智能機器人、智能工廠等重點應用領域,建立確保系統整體和相關個體安全的測試與評估方法、基準。智能網絡基礎設施:加快推進IPv6、光纖網絡、5G移動通信網絡、窄帶物聯網、北斗導航網絡、工業互聯網、車聯網和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等技術完善和產業化應用。(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推進制度

建立省級人工智能發展推進聯絡機制,強化聯席會議統籌、協調、指導和服務職能。各地要落實主體責任、健全工作機制,結合本地實際明確人工智能發展工作重點,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與配套政策。鼓勵支持各地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和特色謀劃建設一批人工智能重大項目、特色平臺,加強應用示範,帶動人工智能發展。緊密結合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任務,將各地推進入工智能發展作爲數字經濟發展考覈的重要內容之一。(責任單位:省級有關部門、各級人民政府)

(二)加強政策支持力度

積極爭取科技創新人工智能重大專項、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揭榜等國家專項支持,統籌利用好省科技、工信領域相關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對各地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社會進步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動各級政府產業基金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人工智能發展相關投資子基金。鼓勵建立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及資本市場融資等多種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人工智能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支持人工智能服務和標準化體系建設,在重大科技專項、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方面給予扶持。建立人工智能服務政府採購機制,以示範應用爲牽引力口快市場培育和推廣。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保費補償政策中,探索引入人工智能融合的技術裝備、生產線等關鍵領域。(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三)加強產業協同創新

支持組建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細分領域設立子聯盟,形成我省“l+N”人工智能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創新聯盟體系。聯合實施一批拔尖人才和重點方向的人工智能基礎科研類和產業創新類項目,形成產業協同創新的機制,加快促進產業技術創新和示範應用。積極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加快引進重量級科研團隊,推進之江實驗室等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究,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相關的國家創新中心和省級創新平臺建設,發揮我省人工智能科學研究的領先優勢。(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

(四)加強數據資源開放和應用

推進政務數據整合與開放共享,大力推進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試點省建設。依託浙江政務服務網,推動全省電子政務基礎設施融合、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推進實施《浙江省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法》,制定公開標準和技術規範,落實數據開放和維護責任,穩步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引導人工智能企業等市場主體合法合規開展數據資產流通。建設數據資源管理公司,加快各相關領域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數據資源強省建設。依法有序向人工智能企業開放教育、醫療、旅遊等重點領域數據信息,建設多類型行業大數據訓練庫,滿足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數據需求。推動“大數據+氣 選擇一批典型示範應用領域,加快建設並拓展城市“數據大腦”的應用。拓展一批大數據場景應用,加快建設全省統一的“浙江智慧大腦”,形成數據驅動發展的新方式。(責任單位: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省經信廳)

(五)加強產業開放合作

加快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動成立以杭州爲所在地的人工智能國際組織,倡導制定人工智能國際標準和倫理規範;支持我省高校院所和企業加強與國際人工智能名校名企開展實質合作,共同設立人工智能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聯合研究中心等合作機構;加大海內外優質企業招引力度,通過技術購買、企業併購、學術交流、研發合作、共同開發等多種方法,彌補人工智能的技術短板。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人工智能企業“走出去”,加快我省人工智能研發成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應用,開拓國際市場。舉辦高規格人工智能大會、創新大賽等重大活動,組建長三角人工智能創新聯盟,深化產業協同發展。(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

(六)加強學科建設和高端人才培養

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全面推進人工智能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支持省內高等院校圍繞人工智能前沿技術、關鍵核心技術以及技術產業化應用開展高水平的研究,加強人工智能與其他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支持浙江大學自主設置人工智能一級學科博士點,支持西湖大學早日成爲博士學位授權點,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深入實施人工智能人才新政12條,支持有條件的機構和企業,積極採取項目合作、技術諮詢等方式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來浙創新創業;制定鼓勵軍工技術成果轉爲民用的政策和分配激勵機制,多渠道、多途徑引進高端領軍人才和管理團隊;加大人工智能實訓力度,支持相關研究機構、高等院校與企業開展培訓合作,開展人工智能基礎知識和應用教育,建設一批人工智能實訓基地,強化高校對產業人才的培養和輸送,建設結構優化務實高效的人工智能人才梯隊。(責任單位:省委人才辦、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社廳)

推薦閱讀

我們關注

先進製造技術專題

智能製造 人工智能 工業互聯網 工業大數據

智能裝備 工業軟件 AR/VR技術 產業投融資

行業典型應用案例

汽車汽配 機械裝備 航空裝備 電子信息 船舶海工 輕工家電

先進製造業百人談

政府領導 院士專家 行業學者 企業CEO/CTO/CIO/CMO

歡迎各製造業領域試點示範及技術領先企業相關負責人,踊躍投稿分享最IN技術應用案例~

聲明

溫馨提示:

《先進製造業》全媒體讀者及廣告合作推廣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 021-51757717;歡迎各界人士投稿,與行業專家朋友共分享。

更多資訊盡在《先進製造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