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4月,中国驻印军之新22师和新38师正在大举进攻孟拱河谷之际,这个时候另外一项重要的绝密作战行动在悄然展开,那就是拿下密支那机场,此次作战行动代号为“眼镜王蛇”行动。于是一支中美特遣作战队组成了,他们的任务就是远程奔袭,穿过高山密林,通过突袭的方式一举拿下密支那机场。

5月17日,中美特遣作战队神兵天降,再加上美国空军的配合,突然对机场发动了进攻,经过4个小时的战斗,肃清了机场上的敌人,一举拿下了密支那机场,这个突然的袭击使日军措手不及。紧接着,武器弹药、给养、增援部队都源源不断的通过飞机运往密支那,眼看战略重地密支那即将唾手可得,然而这场战斗到最后变成了一场攻坚战,整整打了三个月。史迪威先后换了几任将领,都未能够打下来,最后郑洞国将军临危受命,果敢指挥,全歼守敌,一举拿下了密支那。

中美特遣队在夺下密支那机场之后,得到了错误的情报,误以为日本守军仅有300余人,指挥官梅里尔准将仅派出150团两个营对日军进攻,结果失去了最好的进攻机会,此后日军不断有援军向密支那增援,最后日军的守备兵力达到了5000多人。梅里尔准将因为进攻连续失利,急火攻心,心脏病发作,于是史迪威只好换上第二任指挥官——麦卡门。

麦卡门在接任中美联军指挥权之后,立刻部署了新的进攻,然而这一轮的进攻不仅未能向前一步,反而丢失了一些原有的阵地,麦卡门意志消沉,被史迪威撤了职。紧接着,史迪威又将指挥权交到了第三任将领鲍特纳准将的手中,这位准将雄心勃勃,很想有一番作为,他组织了数次进攻,将我军20天内所积蓄的力量全部投入到战斗中,然而我军仍然被日军挡在了密支那城外。密支那攻坚战的受挫,使得史迪威将军心烦意乱,这一次他带来了第四任指挥官——韦瑟尔斯,然而韦瑟尔斯的到来也并未起到多大作用。

这个时候一向以稳健和持重著称的郑洞国将军也坐不住了,他向史迪威将军表示,要求到前线指挥作战,然而并没有得到史迪威的准许,眼看密支那攻坚战一再受挫,郑洞国将军鼓起勇气致电蒋介石,要求到前线指挥作战。郑洞国将军认为,进攻密支那连连受挫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战的是中国军人,而指挥作战的却是美国军人,美军将领对中国军队不熟悉,彼此之前又缺乏信任,导致作战不协调。

郑洞国的电报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蒋介石汲取了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经验,给予史迪威充分授权,很少插手作战指挥,而当时缅北的作战进展还算顺利,他也乐得放手,然而这个时候密支那作战已经进行了一个月,史迪威已经换了四任美国将领,战局仍然没有多少进展,蒋介石不能再等待了,于是亲自过问此事,要求派郑洞国到密支那前线指挥作战。这个时候的史迪威已经将手底下能派出的将领都派出去试了一遍了,手底下再也无人可派了,再加上蒋介石又亲自过问此事,而且郑洞国将军也是他比较信任的一位将军,于是郑洞国将军临危受命,到密支那前线指挥作战。

郑洞国到任之后,一边组织进攻,一边火线练兵,每日都有一个营在演练巷战攻坚作战,自此之后,我军连续顽强作战,日日有攻势,夜夜有突击,不间断的向敌压迫,终于在8月2日夜间,全歼守敌,成功夺下了密支那。夺下密支那之后,驼峰航线南移了数百公里,从而可以避开险恶的喜马拉雅山脉,使运输量增加;中印公路也得以向前延伸,尽快开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