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次我买来一点鸡肉炒腌豆角,女儿放学回家,我想尽早让她吃了午饭好抓紧时间午睡,刚好炒完腌豆角炒鸡就让她父女先吃。吃完散席,其中一位同事请主人拿一个小碗,将剩下的腌豆角带回去,说是他们那里没有,太好吃了。

最近写了几篇有关家乡的美食文章,没想到引起不少乡亲的反响。很多人鼓励我多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特别是“漂”在全国各地的老同事们,更是思念家乡的各种美味佳肴。

腌豆角很多地方都有,只是各地做法不一样,口味也有差异。

我的家乡腌豆角是一年中很重要的菜,不管哪个季节都可以吃得到,而且它便于保存,能够与很多菜搭配。

最出名的就是腌豆角炒鸡肉。

50多年前我的婆婆(那时候还不是我婆婆),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厨子。有年春节她儿子请来外地同事在家吃饭,老太太就做了这道名菜。

本来那时候鸡肉就是纯正的土鸡(不是过年谁家舍得杀鸡吃),她的咸菜做得又很地道。

餐桌上食客们赞不绝口地夸菜好吃,尤其盛赞腌豆角炒鸡更是绝味。吃完散席,其中一位同事请主人拿一个小碗,将剩下的腌豆角带回去,说是他们那里没有,太好吃了。

每年的六月是豆角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买豆角来晒(这种豆角很多地方叫豇豆)。

人多的家庭更是大筐小罗的买,洗净后拿去太阳底下晒,如果是很大的太阳,有半天就可以了,不能太干,太干了会不脆。

即使没晒干当晚也必须腌好装进坛子,如果隔一夜第二天豆角就会回生,不能再入坛子做成腌豆角了。

只可惜湖南的六月总是阴晴相间,不时地还会下一场雨,晒不干的豆角放进坛子就会酸。

下图就是因为下雨未能晒干的豆角

要想干得快最好晒在水泥地上

晒好的豆角一根一根地码齐了,像编辫子一样的编好,然后从中间弯回来,拿一根晒得更软的当绳子一样缠好。等全部豆角编完了就入坛子。

一层豆角一层盐地往上加,普通食盐就行。盐的比例凭自己的判断了,做咸菜的原则是宁可偏重口味,不可偏淡,因为盐分少了菜会坏或者酸。

朋友介绍说可以加入一定的啤酒,不仅更好吃、脆,还不容易坏。我没有尝试过,想做腌豆角的人不妨试试。

嫁入夫家之前我从没晒过豆角,先生在家从不干家务活,唯独编豆角这个活做得很好,编出来的豆角长短比得整齐,辫子也织得很好看,比我做的好看多了。

90年代初,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市面上开始有“洋鸡”,就是现在说的饲料鸡。平日里不年不节的也可以吃上鸡肉,而且还是分割卖的。

一次我买来一点鸡肉炒腌豆角,女儿放学回家,我想尽早让她吃了午饭好抓紧时间午睡,刚好炒完腌豆角炒鸡就让她父女先吃。

谁知他们没等我上桌就把里面的鸡肉挑着吃完了,我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冲着他们说你们也太不像话了,一点都不给我留,对不起,剩下的菜我也不炒了。

吓得父女二人大气不敢出,当然从那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就是说腌豆角炒鸡肉,那时候主要吃鸡肉,如今主要吃的是腌豆角了。因为他俩组合相得益彰,提升了各自的口感。

老同事们知道我想写关于腌豆角的文章,都积极地帮我拍照片,视频,更有热心的同事居然为了完成我需要的照片视频,将自己已经装入坛子的腌豆角拿出来,重新编一次。

因为最近湖南天气不好老是下雨,晒不出高品质,好看相的腌豆角。

新鲜的腌豆角不仅色泽鲜嫩,口感也非常好,打开坛子盖盖,一股清香的腌豆角香气袭来,真的很爽,而且这时候吃还是脆脆的。

现在我们在昆明只能吃到旧的腌豆角了,朋友来昆明,我们自己回老家都会带来腌豆角。

除了炒鸡肉,还可以跟各种肉类一起炒,女儿最喜欢的是用它炒鸡蛋。

这个就是隔年的腌豆角

如果腌得太咸,吃的时候可以用清水泡一下,泡出一些盐味,如果还是太咸,那就需要常宁的豆油来调味了,豆油可以降低盐分。

这下看官明白了吧,常宁的地方菜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搭配的。

来昆明后不是我不会做,而是这里的豆角不好,都是“硬”的煮不烂,再就是昆明冬季每天阳光灿烂,而夏季很难有一整天的太阳。

风大了晒出来的豆角会“鼓气”(这里我还真不知道如何翻译家乡对这种现象的描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美食都只能在当地完成,换了水、土、空气,再怎么做也变味了。

就像我们在国外吃中餐、川菜,你能吃出在国内一样的味道吗?

(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欢迎留言 / 点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