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研究小組:賈琳; 審校編輯 | 悠悠 濛濛

本文是針對《向大學轉變過程中的積極和消極情緒軌跡:與父母和朋友日常互動的作用(Trajectori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Across the Transition to College: The Role of Daily Interactions With Parents and Friends)》一文的解析。該文章於2018年10月份發表於《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雜誌上,作者是Adam A. Rogers, Kimberly A. Updegraff, Masumi Iida, Thomas J. Dishion, Leah D. Doane, William C. Corbin, Scott A. Van Lenten, and Thao Ha。

引言

階段環境適應理論強調當社會環境的改變和個體的發展需要匹配時,個體會發展地更好。青少年期是個體發育發展的時期,同時青少年們也會多次升學,如果這兩者匹配良好,青少年就不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升入大學對於青少年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生活轉變。因此,本研究採用生態瞬時評價設計(EMA),收集剛入學大學生一年內的個體積極和消極情緒的變化數據,以推斷其情緒變化的軌跡。同時,本研究也同時測量了日常和父母朋友之間的互動數據,以分析這些互動對大學新生的情緒變化有什麼影響。

方法

被試:選擇即將進入大學的學生426名。年齡在17-19歲之間,61%爲女性。

程序:首先,被試要完成線上問卷調查,收集一部分人口學信息,以及積極和消極情緒的基線水平。之後一部分被試要攜帶電子EMA,每週三和週日通過短信匯報自己當天的積極消極情緒狀態,和父母朋友互動的時長以及互動滿意度。信息採集從入學前一週到第一學期結束。被試會根據參與情況獲得一定報酬。

EMA測量:情緒測量採用積極消極情緒量表,共8題,7點計分;與父母朋友的互動情況通過兩方面獲得,一方面是當天與父母朋友互動的時間,然後評估互動的滿意度;與父母朋友衝突也通過兩方面獲得,一方面是詢問當天與父母朋友是否有衝突,另一方面詢問被試是否感受到了來自父母朋友的壓力。這兩道題均爲0/1計分。

基線水平測量:抑鬱症狀採用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抑鬱量表評定,20個題目,4點計分;人口學測量包括年齡,性別,民族,以及家長受教育水平。

數據分析方法

首先,剔除極端值和缺失值,以時間爲預測變量,分別確定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多重線性成長模型,選擇最佳擬合模型;其次,檢驗模型中不連續的變化模式,並比較被試內和被試間的預測源;最後,加入與父母朋友互動和衝突的數據進行分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

結果

描述性結果:見下表1。一般來說,大一新生的積極情緒處於中到高的水平,消極情緒處於低水平。與父母朋友的互動也處於中到高水平,衝突處於低水平。男女情況類似。週末比工作日與父母朋友互動更多,且滿意度更高。相關分析發現,大一新生的平均積極情緒和與父母朋友互動的平均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平均消極情緒和與父母朋友互動中的壓力和爭吵,及更少的互動時間呈顯著正相關

表1:描述性統計信息

成長模型:模型的擬合度指數見下表2;積極情緒成長模型參數見下表3;消極情緒成長模型參數見下表4。

表2:模型的擬合度指數

平均來說,大一新生在進入大學第一學期的積極情緒水平較高,但是在第一學期中緩慢的顯著下降。對模型中急劇下降的點進行分析後發現,積極情緒降低不是突然的轉變,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表3:積極情緒成長模型的參數

平均來說,大一新生的消極情緒水平較低,而且在大一第一學期中保持平穩,沒有明顯的波動。在同學之間,消極情緒差異較大。

表4:消極情緒成長模型的參數

人際互動的作用:具體數據見上表3和表4。對於積極情緒而言,人口學變量對其作用不大。基線抑鬱症狀能夠顯著預測基線積極情緒水平,抑鬱症狀越嚴重,基線積極情緒越低。與父母互動的滿意度可以顯著正向預測積極情緒水平,而與父母的互動時長對積極情緒無影響。與朋友互動的時間和滿意度能夠在更大水平上預測積極情緒,互動中的衝突和壓力對積極情緒無影響。對於消極情緒而言,人口學變量中,僅有父母學歷會影響大學新生的消極情緒水平。父母學歷越高,在入學適應階段的大一新生消極情緒水平增長的越多。基線抑鬱症狀能顯著正向預測消極情緒水平。與父母朋友相處的滿意度與消極情緒顯著負相關;與父母有衝突或者感受到父母的壓力,消極情緒水平會更高;與朋友有衝突,消極情緒也會顯著增加。

討論

本研究採用密集縱向EMA設計,發現了大一新生在入學適應中,積極和消極情緒轉變的軌跡,而且發現了父母朋友互動在其情緒變化中的作用。首先是發現了大一新生入學前積極情緒普遍較高,但是隨着學期的進行,積極情緒逐漸減少。而消極情緒在入學前普遍較低,且在學期中基本保持恆定。然而以往研究認爲,在大學新生適應中,焦慮和壓力水平會增加。推測可能是由於消極情緒在本質上是對急性事件的反應,而本研究採用定時定點的EMA測量,對消極情緒的反應不夠靈敏。其次,本研究發現,與父母朋友的互動會影響大一新生的情緒狀態。和父母朋友互動越多,積極情緒會增加,消極情緒會減少,但是互動中有衝突,則消極情緒會增加。這說明在新生入學適應階段,與父母朋友保持一定的聯繫具有保護性作用。研究發現,與父母互動的時間不會影響大學新生的情緒狀態,反而是互動的滿意度對情緒有影響,如果與父母有衝突,其危害作用遠大於和朋友之間的衝突。這表明大一新生和父母之間建立良性的支持性的關係非常重要。

侷限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的取樣範圍僅限於大一第一學期,而且被試樣本是公立大學的學生,因此結論不能隨意推廣到更大範圍的羣體中。其次,採用EMA測量使我們能夠發現大一新生情緒變化的軌跡,但也由於其固定時間和簡短的題量,使得一些數據不夠靈敏,不能做出更加精準的測量。

參考文獻:

Rogers, A. A., Updegraff, K. A., Iida, M., Dishion, T. J., Doane, L. D., Corbin, W. C., Van Lenten, S. A., & Ha, T. (2018, October 4). Trajectori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Across the Transition to College: The Role of Daily Interactions With Parents and Friend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dx.doi.org/10.1037/dev0000598

解析作者:賈琳

推薦

訂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