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峯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hhmDM66GhW\" img_width=\"600\" img_height=\"1001\"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這個“WIFI、空調、西瓜”的夏天,火了一檔熱烈而清涼的網絡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和大多數綜藝一樣,《樂隊的夏天》的綜藝原型依然源自國外,但本土化後,它還是迅速圈粉,尤其是喜愛搖滾的朋友。有多久沒看到這麼多搖滾範兒十足的樂隊齊刷刷地亮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褲子、痛仰、盤尼西林……31支樂隊在這個舞臺上悉數開嗓,讓平日裏小衆的搖滾樂出現在主流視野中,也讓那些資深搖滾迷意識到,“原來搖滾已經淡出大衆視野這麼久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搖滾的流行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1980年,一個叫“萬李馬王”的樂隊在北京成立,他們翻唱了許多披頭士等國外搖滾樂隊的經典歌曲。這些年輕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掀開了一個“中國搖滾”的新篇章。1986年,崔健吼出了中國搖滾的第一聲,被視爲中國搖滾樂的初啼和開端。不過1989年發行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才稱得上是中國第一張原創搖滾專輯。1990年前後,崔健、黑豹、唐朝、輪迴、面孔、鮑家街43號……這些名字逐漸佔據了中國搖滾樂的主流篇章,很多搖滾愛好者也是在這個時候接觸並愛上了搖滾,比如鄭州深淺樂隊的馬衝。當時他聽到一張專輯,一幫玩搖滾的用自己的方式翻唱鄧麗君的歌,對於出身音樂世家、自幼練習古典樂的他來說,就像是推開了一扇嶄新音樂的大門,他迅速愛上了搖滾,如今搖滾早已融入他的血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國外一樣,中國搖滾音樂自誕生的那天起,就貼着“小衆”的標籤,不討好別人、遠離市場、唱自己心中所想……幾乎讓它和“離經叛道”畫上了等號。遠離市場和做自己想做的音樂,始終是一個相悖的命題,崔健、竇唯、唐朝、黑豹逐漸淡出人們視野,鮑家街43號也已經遁去,只有大張偉和汪峯在以迎合市場的方式抒寫自己心中的搖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人們突然發現,今天的搖滾,似乎只活在綜藝節目裏,爲提高節目人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實中的搖滾在哪裏?河南的搖滾力量如何?這是一個老命題,但在這個躁動的夏天,尋找河南基因的搖滾成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原來河南搖滾人並不少,他們或許和你我一樣普通,只有面對熟悉的舞臺,纔會卸下所有的“僞裝”,用坦蕩的靈魂去擁抱音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音樂本來就是率性而爲,只要熱愛,何必糾結它是小衆還是大衆呢?\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hi67eLcZEg\"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69\"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河南搖滾者在路上,在搖滾,在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綜藝《樂隊的夏天》的播出,讓今年這個盛夏變得比往年更燥熱了一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喜歡聽搖滾的樂迷,終於有了一個不去Livehouse、不去音樂節也可以和樂隊新人、搖滾老炮們一起“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機會。搖滾在這個夏天變成了一種被越來越多人看見的生活方式,事實的確如此——下了舞臺,這羣搖滾樂手轉身成爲創業者、公司職員、他們是和你我沒區別的普通人。在當下的這個時代,搖滾樂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僅僅只是憤怒、叛逆的表達,更多的是一種興趣和人生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崔曉磊:白天西裝革履,夜晚玩搖滾\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hiMBQ97v8W\"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44\"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30歲出頭的崔曉磊是洛陽人,和很多人一樣,他最早接觸的是Beyond樂隊,聽過《真的愛你》《海闊天空》《再見理想》等歌曲後,崔曉磊被這種嶄新的音樂風格深深吸引,覺得這是一種有思想、有故事的音樂表達方式。“受Beyond的影響,我也開始自己寫歌。”崔曉磊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崔曉磊對人生第一把吉他記憶猶新。2000年前後,在家人的贊助下,崔曉磊花了三四百元買了一把木吉他,“我是自己摸索,想着如果有天分的話就學下去,不難爲自己”。本着“佛系”的態度,進入大學後,崔曉磊有意去聽音樂專業的課,還買了相關書籍,從五線譜、六線譜學起,再學簡譜和樂理知識。“後期又開始自學樂器,吉他、貝斯、架子鼓、薩克斯這些都有接觸。”崔曉磊回憶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今讓崔曉磊念念不忘的是大一時進樂隊的情景。入學軍訓時,校園樂隊看他技術不錯,讓他直接進樂隊。“當時第一次演出我彈的是《Crossroad》,裏面有段吉他solo,那首曲子我練了幾個月,相當於鋼琴十級的難度,現在想想,這種做法挺熱血的。”崔曉磊說,不僅如此,當時家裏給他一個月生活費400元,他就買20包掛麪、一箱方便麪,把錢省下來買電吉他。“別人都覺得苦,我倒沒什麼,要知道當年的唐朝樂隊是五個人喫一包泡麪,玩搖滾的在事業起步階段都是這樣。”\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hibZHdYxy\" img_width=\"583\" img_height=\"331\"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爲讓樂隊有地方排練,2014年,崔曉磊在洛陽開了一家琴行,但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多少錢,成了家的他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就南下廣州工作,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後來崔曉磊到鄭州工作,進入房地產圈,和朋友又組了一支樂隊。“白天西裝革履是社會精英,晚上一起派對玩‘死亡金屬’。”但由於工作變動,調到禹州後,玩搖滾的時間越來越少。“不過搖滾已經融入了我的靈魂,不管是從事任何工作,我都不會放棄它。”崔曉磊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談到大衆對搖滾的態度,崔曉磊表示,多數人的不理解是正常的,“因爲真正的搖滾永遠在地下,像大張偉、汪峯這樣把搖滾玩成了流行也沒什麼不對,他們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堅持做搖滾”。崔曉磊說:“玩搖滾的往往很矛盾,沒錢時有靈感,但沒有經濟基礎支撐他們走下去,等出名,有錢了靈感又沒了,所以市場這個東西是把雙刃劍,就看玩家如何來平衡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明:花一千買的電吉他最後被同學父親摔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hivN9cpOa\"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91\"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37歲的白明是土生土長的鄭州人,如今在一家影視文化公司工作,在此之前,他還有一個身份是“體制內”,自我感覺與這種環境格格不入,白明辭職,選擇了一份自己嚮往的工作,但一直伴隨他的是搖滾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很多搖滾愛好者一樣,白明是在上中學時接觸到搖滾樂的,“我上初中,好多歐美音樂市場淘汰的搖滾樂進入國內,我們就是那個時候知道了什麼是搖滾”。沒有學過音樂的白明只是單純地感覺這種音樂形式很好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於國內的搖滾樂,白明表示,當時鄭州的大街小巷有很多音像店,老闆會根據個人愛好放一些鄭鈞、唐朝、黑豹等樂隊的歌,但在白明聽來,搖滾樂本來就是歐美的原生音樂,用原生語言唱出的風格很舒服,“國內所謂的搖滾,始終覺得有些牽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7年,白明上高一。聽多了搖滾樂的他心中始終有想用自己方式抒發情感的衝動,他花了1000元買了一把電吉他。“當時我爸媽每月收入就幾百塊錢,媽媽挺支持我,就偷偷給我買了。”白明說,“但我爸極力反對,因爲大多數家長都覺得孩子要以學習爲主,玩其他的耽誤學習。”白明回憶,爸爸還威脅他要是買吉他讓他知道就摔了。“爲了防止被發現,我就在爺爺家練吉他。”白明笑道,“但練了之後才發現,光有吉他是不行的,還得買個音箱接上,買後感覺效果還是不太對,原來還得再加個效果器。一套設備下來花了40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i4EGmDeLyA\"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008\"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抱着探索搖滾樂想法的白明並沒有得意多久,後來還是被父親發現了,就讓他趕緊處理掉。“一個同學把吉他買走了,但沒過半年就被他爸爸發現給砸了,在那個年代,這把吉他的最終命運就是如此吧!”白明苦笑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進入大學後,寬鬆的環境讓白明有更多時間投入到音樂中,“我是想和別人不一樣,就是有點‘裝’,覺得全世界都不懂我的感覺”。搖滾對他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宣泄情緒的方式。他組了一支樂隊,同時還在校外參加了兩支樂隊,風頭一時無兩,讓他着實體會到了搖滾帶來的樂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談到職業做音樂,白明有些無奈,他跟老狼、朴樹、子曰樂隊等人都很熟,他認爲即使在業界小有名氣,但他們的生活狀態也難稱得上滿意。白明講了一件事,大學剛畢業時,他去北京找一個當貝斯手的朋友,晚上和一幫搖滾青年喫飯聊天時,發現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幹什麼。“技術好點的就在錄音棚幫人家錄音做‘棚蟲’,技術一般般的就找個地下場所演出,演出費往往連打車費都不夠。”白明說,“一位很出名的樂隊歌手,一起喝完酒後說,‘兄弟,能不能借我4塊錢,我想喫份餃子’。”\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i4a4Vbhh87\"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89\"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帶着對搖滾的熱愛和失望,白明漂過北京、上海後回到鄭州,在“體制內”呆了十幾年後,白明辭職創業。如今,搖滾對他來說就是和生活融爲一體的東西,“平時天南海北的朋友,有機會聚在一起就唱唱。最近我的鼓手要從澳洲回來了,可能會再演出一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衝:搖滾使我永遠真實、年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i4nBLI1Z08\" img_width=\"600\" img_height=\"900\"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馬衝很幸運,和很多同道中人相比,他出身於音樂世家,六七歲開始學習管絃樂,從中國音樂學院管絃樂專業畢業後,祖籍河南的他便被分配到天津一家交響樂團,如今他是鄭州深淺樂隊的主力,在河南搖滾樂界也是響噹噹的人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我一直工作下去的話,就看到了我50歲的樣子,在團裏定期演出,教教學生,每個月領工資,分房。”馬衝說,“有一位搖滾樂手說過,他不想成爲‘一羣年齡都很大,但還是很普通的人’。我年輕時想着一定要成爲不普通的人,覺得搖滾樂離我特別近。”藉助這種勁頭兒,2006年,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馬衝便辭去了工作,開始專職玩樂隊。\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i505nSb6KY\" img_width=\"600\" img_height=\"1010\"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馬衝看來,自己能夠接觸搖滾樂與家庭的音樂氛圍關係並不大,因爲學傳統音樂的人對所謂流行、搖滾是挺排斥的,覺得幹這個有點不務正業。但流行恰恰是馬衝愛上搖滾的契機,他五六歲就聽鄧麗君的歌了,“我記得上世紀90年代,搖滾樂隊做了一張紀念鄧麗君的歌,輪迴樂隊翻唱《酒醉的探戈》,臧天朔唱的《再見我的愛人》,唐朝樂隊唱的《獨上西樓》,當時就把我給觸動了,沒想到流行音樂還能這麼玩。”用搖滾的方式來改編流行歌曲,然後再賦予其新的味道和意義,馬衝認爲這是搖滾吸引自己的最大魅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張專輯名爲《告別的搖滾》,發行於1995年7月1日,是由唐朝、黑豹、1989、輪迴四支搖滾樂隊及鄭鈞、臧天朔等搖滾歌手發表的翻唱專輯,其中10首歌曲均源自鄧麗君的經典名曲,是爲了紀念同年5月8日鄧麗君突然病逝而促成的專輯。這是中國搖滾樂和流行樂的一次破天荒合作。但真正對馬衝職業選擇影響最大的,還是美國的涅槃樂隊,他認爲沒有科特•柯本,沒有涅槃,就沒有後來的朋克音樂。“在我心中,科特•柯本就是一個英雄。”馬衝動情地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人們爭論的“中外搖滾”,馬衝認爲沒有必要這麼比,搖滾樂起源於西方,如果要學二胡、京劇,還是要來中國尋根,因爲這是浸到骨子裏的文化。“雖然我是學西方古典音樂出身,但內心還是有中國情結的,在搖滾氛圍這麼不好、大衆對搖滾這麼不包容的環境下,中國搖滾樂還能走到現在,每個樂隊至少有幾首經典歌曲可以傳唱下去,還是很牛的。”馬衝說,至於中國搖滾始終與大衆主流若即若離,馬沖和崔曉磊的態度是一致的,因爲即便在西方,搖滾樂也屬於小衆音樂,再加上中西方的思維和文化不同,“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是中庸之道,而搖滾是率性而爲的,從來不取悅任何人,也不迎合任何市場,這樣才能夠誕生有生命、質量好的搖滾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i5E6oEowS7\"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0\"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然而在這個夏天,多支搖滾樂隊集體登上《樂隊的夏天》,這也引得馬衝每期必看,他覺得擁抱市場和做音樂沒有必然的衝突。“其實很多樂隊都沒有功利心,他們也不指望依照這個掙很多錢。比如新褲子樂隊,他們都是北京人,十幾歲開始做音樂,從早期的朋克風格到現在的新浪潮風格。一直到今天,他們連微信都不怎麼使用,只用音樂與世界對話,也沒有太多的物質需求。”馬衝說,“但不影響他們需要更好地表達。如果大家都聽他們的歌,而且都喜歡,他們肯定更高興,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的音樂在被窩裏捂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年輕時一心想不普通的馬衝如今是否藉助搖滾樂達到了自己的理想狀態?談到這個馬衝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依然沒有”。如今擁有一家傳媒公司,馬衝過上了白天打理公司,晚上和樂隊一起在酒吧駐場的生活。“雖然從來沒有覺得錢給我帶來多少快感,但我還是需要它,做音樂離不開錢,雖然現在在音樂圈還行,也依然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高度。其實想想當年的豪言壯語,如今的自己還是挺普通的,這挺悲哀。”馬衝覺得這方面的矛盾需要自己去平衡,如果鑽牛角尖的話就沒法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搖滾樂究竟能帶來什麼?思索了一會兒,馬衝說:“要說是信仰,那我挺慚愧的,因爲我已經不純粹了,應該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吧,通過搖滾樂我會永遠年輕,因爲玩搖滾樂的沒有壞人,都是真實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搖滾能通過綜藝“出圈”嗎?\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iSRJ92kDEt\"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93\"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王不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盛夏,《樂隊的夏天》橫空出世,國內31支樂隊同臺競技,這種音樂節的架勢讓搖滾愛好者着實瘋狂,畢竟之前誰也沒有能如此大規模地集中欣賞真正的搖滾。然而,《樂隊的夏天》能像《這,就是街舞》《中國新說唱》一樣把原本同樣屬於小衆文化的街舞、說唱帶到大衆視野,並最終“出圈”,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節目播出來看,很多參加節目的歌手都是“斜槓青年”,這也是國內搖滾樂隊遇到的普遍現象。比如刺蝟樂隊的主唱趙子健是一名專職程序員,貝斯手何一帆是一名軟件測試工程師;鹿先森樂隊的成員有景觀設計師、建築工程師……據媒體統計,《樂隊的夏天》中117名樂手,超過了20種職業,有教師、設計師、媒體人、理財規劃師、互聯網公司從業者等,涉及十幾個不同的領域……他們請假排練、參加節目,散場後又匆匆趕回自己的城市,奔赴各自普通的工作崗位。\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iSj9XSxkI3\" img_width=\"300\" img_height=\"434\"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這樣很累,誰不想像大張偉、竇唯、汪峯那樣專心做音樂呢?但又有多少人能夠通過音樂獲得充足的生活保障?在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走訪中,鄭州的大多數音樂人也都是工作和音樂雙肩挑,僅靠熱愛無法支撐生活,但又不想爲生活放棄音樂,這種特性讓搖滾樂始終未得到正經而充足的發展。人心不穩,成績也難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刨去人才流動因素,單就搖滾本身來講,主流聲音給它施加了太多“壓力”,離主流音樂太遠要批評,因爲大多數人聽不懂,太貼近主流也不行;諂媚大衆,被商業裹挾對搖滾來說最爲致命,至今依然是大張偉、汪峯之流的“污點”;音樂太前衛不行,走傳統路線更不行……\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iSw9wAph8b\"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真正的搖滾應該是什麼?雖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受訪者馬衝的觀點是值得贊同的:“搖滾不是對某個音樂風格的定義,也不是指某種樂器,它是內心的一種力量和態度的彰顯,鮑勃•迪倫的唱功一般,但他是民謠搖滾樂的代表,因爲他的態度是搖滾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錢和搖滾的取捨,往往是圈內最容易被提及的問題,也給人們留下了“玩搖滾的羞於談錢”的印象,事實上,任何類型的音樂如果想要成爲產業,都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崔健能火的背後有EMI,唐朝樂隊的背後力量是京文唱片,魔巖三傑的資源來自滾石……如今的新生樂隊還能受到資本的如此青睞嗎?大多數唱片公司都選擇了從聽衆的口味出發,所以《講真的》《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這種口水歌能夠迅速火起來,但真正有內涵有質量的搖滾樂卻在苦苦尋找出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3siT8F3rIv6D\" img_width=\"490\" img_height=\"251\" alt=\"第134期丨這個夏天,給搖滾一點兒發春的理由\"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搖滾樂是需要聽衆的,以鄭州爲例,類似於“7LiveHouse”這樣的專業演出場所目前不少,但成規模的不多,大多數搖滾歌手還是通過酒吧駐唱的方式來傳播搖滾,這種夜色匆匆的侷限性顯然不如綜藝節目來得簡單粗暴。通過《樂隊的夏天》這樣的傳播,用通俗的方式來傳遞搖滾文化。《樂隊的夏天》之所以讓觀衆感到是一股清流,是因爲它不設置導師,嘉賓和樂迷一樣,與觀衆一起觀看錶演、向樂隊提問題,共同瞭解樂隊文化,從而實現平等欣賞,共同傳遞搖滾樂的快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不需要考慮搖滾是否能夠通過網綜而流行,因爲無論有沒有類似節目,搖滾都在那裏,搖滾不會死,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搖滾如何生,這是需要大家認真思考並共同努力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豔豔\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8174582460585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