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深層看,長安君認爲,老百姓質疑的是個別基層執法者的“三個缺失”:執法素養的缺失、輿情意識的缺失和擔當精神的缺失。在這個意義上,“偷西瓜”、“搶井蓋”案件再小,都是檢驗執法者是否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理念的一把“尺子”。

原標題:評“偷西瓜”與“搶井蓋”的反轉劇:法治社會,不能讓守法者喫虧!

近日,因爲“偷西瓜不算偷”“搶井蓋不算搶”,兩家基層公安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情已全網皆知,不再贅述。目前,最新處理結果是——兩案均已得到糾正,相關人員正在被依法追責。看上去,輿論正慢慢走向平息。

但長安君(微信ID:Changan-j)今天想較個真:談一談,是什麼導致了最初令人啼笑皆非的處置?我們怎麼才能讓“西瓜”和“井蓋”反轉劇,不再上演?

畢竟,西瓜和井蓋再“小”,也是一把衡量基層執法能力的尺子。若尺子歪了,人心就涼了。

首先,老百姓的質疑洶湧而起,在於兩起案子最初的處置,都顯得有些“奇葩”。

鶴壁瓜農辛辛苦苦種了西瓜,遇到偷瓜賊時,上去拖拽電動車。傷了偷瓜賊,卻要賠償300元錢。網民質疑:警方爲“倒打一靶”的偷瓜賊“撐腰”,法治難道是讓守法者喫虧?

固始一車輛側翻,33噸井蓋遭到哄搶。當地警方一開始的處理意見是,“當着面纔算搶”,因此不予立案。網友質疑:哄搶財物卻遭視若無睹,“法不責衆”難道是不作爲的藉口?

表面看,老百姓質疑的是當地公安機關“和稀泥”的做法——沒有以事實和法律爲唯一標尺,不願或不敢“唱黑臉”,只求息事寧人、無人“鬧事”。久而久之,“誰鬧誰有理”“誰弱誰有理”就會成爲潛規則,守法者反而“啞巴喫黃連,有苦說不出”。

從深層看,長安君認爲,老百姓質疑的是個別基層執法者的“三個缺失”:執法素養的缺失、輿情意識的缺失和擔當精神的缺失。

從執法素養看,如果兩地基層公安幹警,從一開始就能夠規範執法、明辨是非,恐怕也不會引發“失之於範”的輿論風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既包括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包括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的提高。

“偷西瓜”、“搶井蓋”看似是小案,但小案最考驗治理能力。實踐也證明,公安執法工作公正規範,一定能夠維護人民利益,贏得老百姓的口碑信賴;反之,就很容易傷害羣衆感情,甚至損害老百姓權益,羣衆就會有意見不滿,執法活動就會逐步喪失公信力。

論輿情意識,鶴壁的西瓜、固始的井蓋,都因輿論沸騰而改變走向,但追根溯源,也皆因未貫徹“三同步”而廣受質疑。無論大案小案,深化落實依法辦理、輿論引導和社會面管控“三同步”理念,應該是繃在每一位辦案主體腦子裏的“弦”。將輿情意識內化爲思維習慣和行爲方式,貫穿執法辦案始終,應該是每一位政法君的必修課。

事實證明,“一瓜一蓋總關情”。每一位基層執法者,如果只重視大案要案,忽略了小事小案,就可能在“小事情上喫大苦頭”;如果認爲自己“只管辦案子”,不會換位思考,甚至甘心當“鴕鳥”——對輿論監督能躲避就躲避、能應付就應付;或者把輿情當“險情”乃至“敵情”——只想着如何擺平,不惜瞞、騙、捂、壓,那麼,就很容易上演“零和博弈”,最終造成執法者、媒體和老百姓的“多輸”局面。

論擔當精神,基層執法不易,“和稀泥”有時是權宜之舉,但新時代呼喚更多擔當精神,考驗着智慧、決心和勇氣。公允地講,基層民警並非生活在真空之中,發生在基層的情況千變萬化,其複雜程度,有時不是手機前的我們可以想象。過去,出於息事寧人考慮,一些基層執法者寧願選擇“和稀泥”,而要跳出這種路徑依賴,非敢於擔當、善於擔當者不可爲之。

“人人都有麥克風”時代的到來,改變了這一格局。互聯網是社情民意的“放大器”,既讓“和稀泥”之舉越發無處遁形,也給了執法者公正規範執法的“民意底氣”。從“趙宇見義勇爲案”到“淶源反殺案”,我們都看到,敢於並善於擔當作爲,不僅是政法君的時代使命,更能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在微末中深遠地影響人心。

在這個意義上,“偷西瓜”、“搶井蓋”案件再小,都是檢驗執法者是否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理念的一把“尺子”。說到底,羣衆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如天。

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從這一個個個案中而來;人們對法治的信仰,也是通過一項項執法活動,而生根開花。

好在,我們看到鶴壁和固始的公安機關,都做到了有錯必糾:偷瓜賊被行拘3日,300元被退還;部分井蓋被追回,兩個案子的涉事民警均接受調查。及時依法糾偏、依規問責,體現了輿論和執法者的良性互動。

古人說:“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意思很簡單:過錯能改,慢慢地過錯也就沒有了;倘若爲了面子來掩飾的話,那就是錯上加錯。在這個意義上,兩地及時響應輿論,依法糾偏,知錯能改,也給了原本質疑的網民以公平正義的信心。

最後,長安君想說,我們有300多萬政法幹警,天天與案件打交道,面臨形形色色的複雜情況。對個別瑕疵案件,既呼喚廣大政法君“習慣在鏡頭下執法”、虛心聽取意見,也呼喚每一位普通老百姓有理性看待之心,不由點及面、以偏概全、無限放大。

要相信,300多萬政法幹警的拳拳之心。要相信這支隊伍的“自淨能力”。更要相信,政法君有專業與定力——認真對待每一次民意,但更忠於事實和法律。遇到與網絡民意不符時,只要真誠耐心地給輿論場以解釋,把證據擺一擺、道理說一說,每一個合法合理的處置,相信都能贏得理解。

從“西瓜”與“井蓋”的反轉劇中,照照鏡子,量量尺子,更確定了一件事——

人民,是力量的源泉;爲民,是不變的初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