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一代宗師——石濤

石濤(1642年-1708年)

石濤生於1642-1707,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是清代的大畫家和美術理論家,也是著名的“四畫僧”其中之一。現存世作品有《石濤羅漢百開冊頁》、《搜盡奇峯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竹石圖》等。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名言有“一畫論”、“搜盡奇峯打草稿”、“筆墨當隨時代”等。

石濤的繪畫題材多樣,構圖新穎別緻,不拘一格,尤其擅長畫山水以及花果、蘭竹和人物。喜歡外出寫生,通過豐富的想象力以及當時所想表達的情感,進行創作繪畫。

因爲他獨特的繪畫風格和充沛的生命力,充斥着當時畫苑泥古不化、千篇一律的“八股山水”的畫風形成強烈的對比,纔對後來的“揚州八怪”以及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產生較大的影響。

石濤 山水畫

4歲時石濤的父親被殺害,他被一個太監帶逃出宮,爲了保住性命便出家做了和尚。康熙初年到松江拜盛名禪師旅庵本月爲師傅,便住八極遊覽,著下《生平行》。

康熙五年前後到了安徽宣城,曾多次拜訪詩畫界著名梅清先生,後來兩人來往密切,受梅清影響畫風鉅變,藝術造詣突飛猛進。曾有記載梅清著《石公從黃山來宛,見貽佳畫,答一長歌》有論,這給兩人今後藝術交流和相互影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康熙十八年五月,石濤去懷謝堂避暑,並在那裏的清音閣畫壁畫而吟詩去回憶那些古人,這一年的夏天,石濤感覺身體不如從前,就作了作品《秋澗崗影圖》和《山水清音圖》在其他的題詩已經看出石濤雖然深深的熱愛着大自然,豪情滿懷與詩朋畫友互相酬唱,但已經流露出對人生的淡淡哀傷與悲愁。《山水清音圖》是石濤早期向中期轉變的代表作。

在康熙十九年被朋友應邀到南京和喝濤一塊去的在這居住了八年,當時著名詩畫界人物程邃、張搖星、張僧持、戴本孝、屈大均,以及老師梅清等人也不時常來觀望他。康熙二十六年到達揚州,會見了繪畫名流孔尚任、查士標、髡殘、龔賢等人。

石濤《山水清音圖》

這幅作品一改古人四王三重四疊的繪畫技法,以構圖爲主要表現力,石濤在這幅《山水清音圖》中就是使用了最擅長的“截取法”,在叢林中捕捉到幽閣的一角,雖然畫面只是景色的一角,但卻傳達出了一個深邃的意境。筆墨間的技法多變,善於用墨,這幅畫上就能看出墨色濃重,溼筆也比較多,通過二者的融合來表現樹木山林的深幽。使此畫雖然進一角但是能讓人感受到整個最色的氣息。

康熙二十三年,石濤42歲,結識了很多繪畫及的藝術名流,一心想着如何展現自己的繪畫才藝。直到一次康熙帝南巡南京,石濤爲了得到讚揚與賞析,寫詩作畫奉承討好,已經忘記自己是朱民王孫的身份。因爲清王朝對朱明時殘餘勢力還在警惕,所以對他產生了強大的打擊。後來,在他50歲時畫下一幅《搜盡奇峯打草稿》,這幅長卷成了他中晚期的代表作品。

康熙三十一年,石濤回到了南京,決定頭換面,不做和尚還俗了。但是,還是不能從凡世紅塵的往事中擺脫出來,仍然想着被器重。想炫耀而不能脫俗。害則怕別人不知道他的身份,也時而自憐自哀;因此自稱“零丁老人”。擺脫不掉的失落感和不得意,本還可以藉助佛學得到精神的安慰,可如今什麼也沒有了,成了一個“零丁老人”,在他59歲時便寫詩《庚晨除夜詩》來表達其內心痛苦和自責,直到石濤老人走向生命的終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