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以内陆城市为主,仅有辽宁省个别城市属于沿海城市。在东北地区,有两条主干流,分别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辽河以及世界十大河流之一的黑龙江。这两条庞大的河流奠定了东北地区水产丰富的基础。而在水产丰富程度上,身形庞大的黑龙江则要更胜一筹。

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流传着一句俗语“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这是黑龙江省居民对当地淡水鱼的一个统称。所谓“三花”,即鳌花、鳊花、鲫花。“五罗”则是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而到了“十八子”,鱼的种类也丰富了起来,一些名字中带子的淡水鱼都可以归类到其中。一些比较有名的,比如岛子、七粒浮子、牛尾巴子、嘎牙子等。这十八也只是一个概数罢了,名字中带子的淡水鱼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至于“七十二杂鱼”,至今没有人能将其种类准确地说出来。或许是为了读起来顺口,特意这样命名的也说不准。

对于一些不明就里的人,会将“三花五罗十八子”分出个层次,“三花五罗”是“阳春白雪”,而“十八子”与“七十二杂鱼”则为“下里巴人”,人们总会有一种物以稀为贵的固有想法。

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五罗”中有一种名为“胡罗”的淡水鱼,学名为鳑鲏,是一种体型非常小的鱼类,而且在各大水域中均能发现其身影。而“十八子”中的七粒浮子学名为史氏鲟,与“七十二杂鱼”中的鳇鱼合称为鲟鳇鱼,这种鱼类可以说是水中的活化石,最早可以追溯到白垩纪,其价值也是相当珍贵。所以,仅凭数字来将其打上珍贵与廉价的标签,实在是有失偏颇。

在吃鱼的方法上,东北地区也有着独特的烹饪手段——酱焖。对于一些肉质极嫩的淡水鱼来说,在烹饪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其整体,使好好的一锅鱼乱成一锅粥。而酱焖却可以有效地保证鱼的完整性,哪怕肉再嫩的鱼,也不会碎掉。而且东北地区黄豆酱浓郁的豆香味,让整锅鱼的味道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炖鱼则是东北地区一种最常用的烹饪手段,其中的代表作品“得莫利炖鱼”和“庆岭活鱼”更是全国闻名。

在东北地区的吃鱼文化中,还有着一类特别受欢迎的淡水鱼,它们统称为“开江鱼”。在每年的四月份,东北地区的江面刚刚开化,水中的鱼类也在整整一个冬天排空了体内的垃圾废物,体内的脂肪也消耗殆尽。这个季节的鱼味道特别鲜美,鱼肉嫩而不烂。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东北人民享受开江鱼的季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提高上去,高蛋白低脂肪的鱼肉成为了人们日常所需的健康美食。而这一改变,也使得渔民们大量捕捞,造成了野生鱼类数量的锐减,甚至有一些鱼类已经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令更多的鱼类濒临灭绝。渔民们在捕捞的时候,也要将网孔扩大,多留一些漏网之鱼。这样,淡水鱼资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