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木雕《薪火相傳》孫益。

在城市之中,傳統手工藝所代表的“匠心”、“工藝”日漸被重視,重回人們的日常生活。從傳統工藝出發,民間藝術家也在不斷傳承、堅守、創新自己手中的這份技藝。

8月9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匠心江南·第三屆上海民間藝術成果展”在上海亞振海派藝術館拉開帷幕。

琺琅《山海經系列》施君。

展覽彙集了長三角20餘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得主的精品力作,近百位江南民間藝術家近年新作,及近百名青少年“小工匠”創意作品,囊括了30多個藝術門類,呈現了近年來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民間工藝的精湛技藝和豐碩成果,以及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創新。

朱懿萱,四年級,《敬禮 建國70週年》。

30餘種江南民間藝術匯聚一堂

“這次展覽的作品基本都是近幾年新創作的,是能落地到當下生活之中的作品。” 上海文聯副主席、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上海市非遺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守白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今年上海民間藝術成果展提出“匠心江南”的概念,是因爲上海大多數民間藝術來源於長三角和江南地區,和江南文化一脈相承。此次展覽將長三角地區的優秀民間工藝作品和大師邀請而來,“是相互交流學習的方式,從材質,到工藝、手法,大家都有很多要交流的東西。做藝術的有時候是要出去走走開開眼界。”

江蘇 王南山 惠山泥人《門神》

本次民間藝術成果展共設“江南神工——長三角民間藝術大師邀請展”(下稱邀請展)“匠心神韻——上海民間藝術精品展”(下稱精品展)“匠藝傳承——上海青少年手工創意展”(下稱創意展)三個展項。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聯手蘇浙皖三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向長三角地區省市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邀約了100件獨具江南文化意蘊的民間工藝精品。精品展和創意展面向全市徵集到千餘件作品,最終經過兩輪評審,各評選出百件(組)工藝精湛,彰顯時代特色,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入選展覽。

江蘇 鍾斌 紫檀雕刻《沙漠之舟》

上海 錢月芳 顧繡《絲瓜小鳥》

江蘇 陸小琴 核雕《太湖霞光》

浙江 黃小明 東陽木雕《遨遊》

展覽大咖陣容強大,集中了省市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近百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得主就有20餘人。蘇繡、惠山泥人、核雕、竹刻、東陽木雕、青田石雕、龍泉青瓷、徽墨、歙硯、顧繡、海派剪紙等30餘種獨具江南特色的民間藝術門類匯聚一堂,展現了大國工匠的精湛技藝。

安徽 杜平 刻銅《爲了新中國》。

展覽中的諸多作品,都體現了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豐富內涵。來自安徽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杜氏刻銅代表性傳承人杜平的刻銅作品《爲了新中國》採用創新刻制工藝,豐富刻銅的色階,刻畫了滄桑堅毅的長征戰士形象,再現凝重恢弘的革命歷史;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非遺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守白歷時4年,創作了大型微雕《弄裏乾坤》,精細重現了海派石庫門建築中千姿百態的生活場景;來自江蘇的非遺蘇繡代表性傳承人薛金娣的《江南風物》以素雅寫意的刺繡語言勾勒出江南四季,來自浙江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金甫則帶來青田石雕《稻魚共生》,展現了江南水鄉農田稻穀豐美,河魚躍動的景緻。

上海 李守白 藝術裝置《弄裏乾坤》

江蘇 薛金娣 蘇繡《江南風物》

浙江 周金甫 青田石雕《稻魚共生》。

提到民間藝術,許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傳統的工藝和有年代感的表現方式。但在此次展覽上,不乏民間藝人的創新之作。

“主題定好以後,我們覺得需要把一些打破傳統的材料、方法放進來,不是像以往一樣,把作品擺出來就結束了。”李守白認爲,民間藝術不能因循守舊,反而要“走在前面,有所開拓”,以適應大都市的需求。

“比如傳統木雕、根雕,以前創作都是以型定型,一塊木料像老虎,就雕成老虎。 現在藝術家保留了民間藝術自由手法,但從傳統上加以創新,形象做得比較寫意,風格就大不相同。比如有的作品就是根據材料的自然木紋,稍做加工,保持原先的肌理效果。這樣做出的作品,材質和手藝都是傳統的,手藝和審美卻是新的。”

浙江 吳堯輝 黃楊木雕《葡萄女神》

青少年應徵作品數量最多,想象豐富

爲了推動傳統手工藝在青少年中的傳承普及,展覽首次嘗試將青少年手工創意作品納入成果展示,共徵集到全市16個區的667件作品。

龔聞潔 《鶴舞蹁躚》四年級品類:魚骨畫。

“小工匠”們的作品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童趣,尤其善於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變廢爲寶”再利用,比如魚骨拼成“鶴舞翩躚”,用蛋殼碎片搭起“江南水鄉”,或是用廢舊瓦楞紙改造成家居裝飾畫“福祿娃”等,彰顯了環保理念和生活美學。

上海 李守白 藝術裝置《石庫門裏的曙光》。

李守白介紹,展覽徵集作品階段,來自青少年的作品是最多的,他們的積極性超乎想象,“他們的作品我們看了有時候會嚇一跳,他們打破了成人的想象力,做得都很有想法。”近年來上海在中小學中國開設了大量非遺和手工藝傳承班,李守白多年來就在學校堅持做傳承。每學期他都在自己的母校上海興業中學授課,給不同年級的學生教授海派剪紙技藝。他認爲此次徵集到大量學生作品,說明多年耕耘已經初顯成效,青少年對非遺和手工藝的興趣和動手製作的能力都有提高。

上海 奚小琴 剪紙《歲歲平安》

要將非遺引入生活,做出特色

“非遺人要靈活利用平臺,不能躺在非遺兩個字上面,要亮出自己有特色的東西,要有作品出來。”李守白認爲非遺手工藝雖然源於傳統,卻不能固步自封,死板教條地不做改變,“按部就班的傳承,變成硬性指標反而‘高處不勝寒’。”

衍紙《山河》丁義珺

李守白的做法是將傳統手工藝不斷與現代生活結合。在田子坊的守白藝術空間,他結合田子坊的石庫門特色,做了相關的海派剪紙,將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馬路變成剪紙呈現展出,觀衆都覺得有趣,還吸引了衆多外國觀衆來參觀。上海進行老式里弄改造,他就用海派剪紙和公共文化藝術結合,做出海派剪紙風格的裝置,表現出了老里弄的歷史。金屬板材加上LED燈光的材質,讓裝置藝術作品在白天晚上都有不同呈現效果,附近居民也很喜歡,覺得老里弄變亮了、變美了。

紙藝 葉藝《林中蝶舞》 周南、羅月華

“很多人覺得非遺很難做,最後就要靠政府資助。其實非遺不是口號也不是符號 ,能成爲非遺的,就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李守白說。

在這次展覽上,爲將非遺引入生活,文創展示區也成了展覽中重要的一部分,非遺老字號“朵雲軒”,有都市設計感的“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劇場IP“上海大劇院”、田園風的“金山農民畫”,以及海派國潮“守白藝術”等機構都會帶來最新的時尚文創產品。?

紙藝 《白孔雀》朱惠廣。

展覽也強調觀衆的互動性和參與感,展期內特別設置了藝術家導賞,開設了點翠、琺琅、麪塑等8場“藝趣江南”體驗活動,4場民俗音樂故事匯,青少年創意手工現場演示活動等。

據悉,展覽免費向公衆開放,將持續至8月23日(週一休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