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剛開始做研究時往往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資料匱乏或者不知道怎麼找,這樣做起研究來就會有一種“無米之炊”的無力感。在此講一點我的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文獻檢索與相關擴展

  做研究寫論文首先要作文獻檢索,看看前人都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值得學習和引用。利用數字圖書館和各種數據庫可以檢索你需要的論文、圖書及其他各種文獻資料。但時常會有同學跟我說:老師,我做這個研究能找到的論文很少。我就會問他(她)是怎麼的,採用檢索方法是不是有問題。比如說一個關於抖音傳播模式的研究,有同學在知網上就會用“抖音”和“傳播模式”這兩個關鍵詞來檢索,這樣他會發現相關的文章很少。因爲抖音纔剛剛開始,相關的研究不會太多,關於其傳播模式可能還沒有開始。這樣我們拓展一下思路,抖音發球短視頻,這方面有很多研究,可以借鑑。如果你用短視頻或視頻和傳播這幾關鍵詞來搜,一定找到更多的相關文章。

  主題詞檢索的檢索效率最高、標引質量最好,是檢索文獻的首選方法,主題詞檢索能提高文獻的查準率和查全率,但要注意這幾個問題:1、不同的數據庫使用的主題詞表不同,使用主題詞檢索時要查清相應主題詞表中表達該概念的主題詞,同時要選擇代表課題實質意義的詞作主題詞。2、根據主題詞表把自然語言換成規範化的主題語言。3、選主題詞要注意詞形變化及同義詞和近義詞以防漏檢。

  關鍵詞檢索是將文獻篇名或內容中具有實質意義、能表達文獻主要內容、起關鍵作用的詞或詞組抽取出來進行檢索。由於關鍵詞沒有經過規範化處理,檢索時也須把不同詞形的同義詞、近義詞等都查遍,否則就會漏檢。

  一旦確定檢索詞,分析各詞之間的邏輯關係,運用布爾邏輯算符、截詞符、位置算符等檢索運算符把各檢索詞組配起來,構成準確表達信息需求的檢索式,例如布爾邏輯符:並含、或含、不含等。

  當檢索結果無法達到用戶要求時,必須分析原因,並進行如下調整:1、檢索詞的調整:進行增詞、刪詞、換詞等調整。2、檢索式的反饋調節,如果檢出文獻太少需要提高查全率,則主要從擴檢入手;如果檢出文獻太多,需要提高查準率,主要是從縮檢入手。

  所以說文獻檢索一定要不斷的變換方法,嘗試變換主題詞、關鍵詞檢索,嘗試拓展檢索範圍,嘗試相關領域檢索,在檢索過程中還要順藤摸瓜,在檢索的文章中發現新的檢索線索。

  通過文獻檢索可以尋找與研究相關的新理論新成果。新聞傳播研究有不少屬於交叉學科的,我們還需要在其他學科領域裏找文獻資料。比如輿情分析與危機傳播的研究,除在新聞傳播學中檢索,還要到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哪裏去找,有時我們會發現別的學科的研究做得更好,值得借鑑和採用。但在跨學科檢索時,我們要注意同一概念不同學科有不同的叫法。這時我們就要變換檢索的關鍵詞。

  因此,我們在文獻檢索時要反覆嘗試新方法、不斷變換檢索方向,發揮想象力、開闊思路,順藤摸瓜才能找到你需要的文獻資料,找資料實質上是找方法。當然,資料多了還要會處理,資料多了不等於有用的資料多,這時候就有必要作一些有必要的調整,或調整資料收集方向,或調整研究的選題。

  二、數據收集與一手資料

  文獻資料往往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屬於二手資料,做研究還需要來自社會實踐的第一手資料。對於應用研究來說,我們就不能只依賴學界的文獻資料庫了,還要去尋找業界的各種資料庫數據庫,甚至還要走到傳播實踐第一線中去找。比如我們要做一個網絡與新媒體的綜述性研究,恐怕首先要到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KC)查詢最新的統計報告,從哪裏找研究所需要的數據和材料。如果我們專注某一具體領域的研究,還要到該行業的諮詢公司中去找,有些重要的資料恐怕還需要付費。行業數據、政策法規的來源有很多方面,政府、企業、科研單位和調查公司。對於個案研究來說,我們還需要深入相關單位去查找第一手資料和相關數據。也要做田野調查,找資料有時候也是找人,找到核心團隊和知情人,個案研究就成功了一半。

  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也還要進行甄別和篩選,去僞存真,對比覈實。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也要多交流多請教。在查找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調整方向和搜索範圍。資料蒐集貫穿整個研究過程,不僅在研究前需要收集資料,還要在研究中及時補充相關資料。總之,收集資料既要全面廣泛,更是靈活多變,要明白資料是死的,人是活的。

  檢索工具和數據庫如何使用的技術問題就不在這裏講了,國內外各種專業的文獻和數據庫大家也可以到網上去搜一下。總之,找資料也是一種能力。如何找到更多更好的資料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逐步提高。

  我找資料的本事不算強,還請各位老師、學者提供經驗,謝謝!

  譚天系列文章鏈接:

  “譚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四:不會討論何以做研究

  “譚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三: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

  “譚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二:從質疑和追問中找選題

  “譚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一:做研究從看論文開始

  圖說 | 中外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會議(2018):萬物互聯與泛媒介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

  譚天教授最近10年的研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