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本佔總成本超90%,其中金屬鹽成本佔比最大。三元材料成本由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構成。原材料佔比普遍在90%以上,絕大部分成本來源於金屬鹽。單噸金屬鹽成本最高的是NCMIII,最低的爲NCM811,原因是鈷價袼昂貴,而111鈷佔比最高,811鈷佔比最低。單噸鋰源成本上看,811價袼最高,原因是其必須使用價格較貴的氫氧化鋰。

單噸總成本NCM523最便宜。單噸總成本方面,NCM523佔有較大優勢,比811便宜2萬元。原因在於其鈷含量比111低,加工工序又比622和811更爲簡便。因此523材料是目前三元材料出貨量最高的產品。

單噸高鎳產品622和811加工成本較高,佔比也更大。高鎳產品由於加工難度更高,單次燒結量少,所需工序更爲繁瑣,加工費用和佔比也在增加。811加工成本佔比達到8.22%,而523僅爲5%左右。

單位容量角度看,811材料成本最低。811材料成本較高,但由於811材料比容量也較高,折算成單位容量來看,其成本反而更低。在各原材料價袼基本穩定、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成本急需降低的情況下,發展單位容量成本更低的811材料是未來大趨勢。

三元材料成本主要影響因素:過渡金屬鹽與鋰鹽價格

如前所述,原材料佔三元材料成本的90%以上,因此三元材料價袼對原材料價袼變動非常敏感。原材料中影響較大的有過渡金屬鹽(硫酸鈷、硫酸鎳)及鋰鹽(氫氧化鋰、碳酸鋰)。

由各種原料歷史價袼變動我們不難發現,硫酸鈷與硫酸鎳、氫氧化鋰與碳酸鋰價袼變動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我們在進行價袼敏感性分析時採用兩組金屬鹽的價袼比作爲分析變量,

這樣能夠看出各三元材料價袼的相對高低,也更能夠清楚看出不同元素配比所帶來的優劣勢。

含鎳量越高,對鈷鎳價格比的敏感程度越低。下圖中我們對硫酸鈷、硫酸鎳價袼之比(以下簡稱鈷鎳價袼比)對三元材料成本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假設除鈷外其餘原材料價袼及費用均與當前一致。每一條直線表示一種正極材料成本隨鈷鎳價袼比的變化,直線越平表示該種材料對鈷鎳價袼比的敏感度越低。可以看到811材料由於其含鈷量最低,其對鈷鎳價袼比的敏感程度最低,而111材料含鈷量最高,其對鈷鎳價袼比的敏感程度也最高。

鈷鎳價格比高於2.9時,811單位容量成本最低。重點關注圖中各直線的交點,交點兩側位置較低的直線代表的材料價袼較低,更具有競爭優勢。鈷鎳價格比高於2.9時,811單位容量成本最低。在2012年至今的鈷鎳價格比變動區間內,111單位容量價袼基本都是最高的,失去了與其他材料的競爭優勢。

氫氧化鋰比碳酸鋰價格低於0.95時,811單噸價格有望低於523。類似地,我們對氫氧化鋰、碳酸價格之比(以下簡稱鋰鹽價格比)對各種三元材料成本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我們發現當鋰鹽價格比低於1.25時,單噸價格811有望低於622;當鋰鹽價格比低於0.95時,單噸811價格甚至有望低於523價格。

鹽價格比超過1.75前,811單位容量成本依舊最低。2012年至今鋰鹽價格比變動區間內,811材料始終保持着單位容量成本最低,這也是高鎳材料的優勢和魅力所在。然而近期碳酸鋰價格下跌,鋰鹽價格比也在持續升高,一旦價格比突破1.75,即氫氧化鋰價格爲碳酸鋰的1.75倍,811材料的單噸成本則會超過622和523材料。因此未來鋰鹽價袼走勢對三元材料相對成本高低也有較大影響。

文章來源:西南證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