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书架决定孩子的未来》是作者唐晓玲历时十余年撰写的一本集中反映新教育阅读理念与实践的作品,意在推进全民阅读,倡导亲子共读。——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如何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如何培养孩子自觉、自律、自信的心态?亲子共读——易行而高效的家庭教育模式!

之前大家(包括我自己)对新教育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这本书给出很多真实而感人的细节,非常激励人心,应该让更多人读到!——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张明舟

父母的书架决定孩子的未来——易行而高效的家庭教育模式

编辑|守望者

来源|作家出版社

如何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如何培养孩子自觉、自律、自信的心态?亲子共读——易行而高效的家庭教育模式!

1、对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智力体操

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有谁携手带路,周围的世界有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

当一个人阅读惯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接受了经典中潜移默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就能以“正确”的语感和态度工作和生活。而让孩子喜欢阅读,父母的引导和榜样示范非常重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或文本环境的家庭,与没有或无法提供这种环境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有明显差异。(《改变,从阅读开始——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

本书以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所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中的大量实例,以及诸多成功人物的亲身经历和经验总结,阐释儿童阅读关键期的诸多理念:读什么,怎么读,亲子阅读的具体操作……必须要了解的一点是:“心理学界一致认为,对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智力体操,它能使孩子的头脑逐渐变得灵活敏捷,并进一步促进孩子心智的全面成长。”(《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童书是最美丽的种子——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100本》)

2、一个孩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这是作家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家庭教育图书《父母的书架决定孩子的未来》中,作者唐晓玲反复强调的一段话。(《关于亲子共读的十条建议——为什么说阅读影响智力》)

身为父母,都会对孩子的未来有种种设想,并想方设法把它们变为现实。然而,心急的父母往往过于重视各种实用技能的培训与变现,却忽略了,今天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有何等能力,达到什么样的人生高度,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她)的眼界、格局与思考方法。而这些,都离不开经典阅读的影响。

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自己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有谁携手带路,周围的世界有哪些东西进入了头脑与心灵,对成人来说至关重要。当一个人自孩提起便阅读惯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接受了经典中潜移默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她)就能以“正确”的语感和态度工作和生活。对于他(她)来说,这就是“成功”的人生。而让孩子喜欢阅读,父母的引导和榜样示范非常重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或文本环境的家庭,与没有或无法提供这种环境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有明显差异。正如本书作者唐晓玲在层层援引分析后所下的断语:“一个孩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如何做一个会选图书的父母?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

唐晓玲与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相交多年。初识时,朱永新是全校青年教师的楷模,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出版了百万字的学术专著。“晚上最迟关灯、清晨最早亮灯的房间,肯定是朱永新的宿舍”。

及后见面,朱永新就任苏州市副市长。2008年一场好雪,朱永新已调北京工作,过年回苏州,友人相聚,唐晓玲提出写新教育,写他的传记。朱永新说好的,但不能写成他的传记,要写新教育的大家庭,新教育的阅读理念与实践。

十年间唐晓玲搜集素材,朱永新也送来有关新教育实验的各种书籍和材料。十年蓄势,十年琢磨,《父母的书架决定孩子的未来》终于挟教育理念全面革新之势,在2019年暑假档面世,意在以新教育实验中的大量实例,和诸多成功人物的亲身经历与经验总结,阐释儿童阅读关键期的诸多理念:读什么,怎么读,亲子共读的具体操作……而父母在通过亲子共读育儿的同时,也有机会充分自省、自我提高,从而达到育己的双重目的。

唐晓玲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我父亲是一名中学校长,从我有记忆起,父亲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时都在看书。小时候他给我订的第一本少儿杂志是《东海少年》。从此,我真的爱上了海,和书的海洋。

“祖母的外婆家是书香门第,出过很多‘学霸’。每晚睡觉前祖母都会给我讲故事:赵氏孤儿,伍子胥过昭关,苏武牧羊,卧薪尝胆,王冕画荷,凿壁偷光,苏格兰国王看蜘蛛结网悟出的人生道理……有时也讲狸猫换太子这样的民间传说。那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十多岁时,父亲把当时能读的鲁迅的《故事新编》、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都给了我,其中夹着一本改换了封面的《唐诗三百首》,竖排的,配着许多图画,我爱不释手。

“父亲的书架,和祖母每晚的故事会,让我从童年时代起就爱上了读书,爱上了文学。现在,也能被人称一声‘作家’了。我从资料中看到,心理学界一致的观点是,对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智力体操,它能使孩子的头脑变得灵活敏捷,并促进孩子心智的全面成长。” (《阅读就是帮助孩子建立更大的智力背景》)

作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对本书寄予了更高的期望,那就是它能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帮助国民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语言和愿景,这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

3、作者简介

唐晓玲,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迄今发表和出版作品六百多万字,包括《古画》、“苏州女子”三部曲等九部长篇小说,《城市底色》《逐梦之城》等八部长篇纪实文学,《罂粟花》等十九部中篇小说,《阶级感情》等短篇小说,《千古美谈卓克基》等散文,深得读者喜爱和文学评论家的认可。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文和西班牙文。

2009年,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由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带队,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首届中美文学论坛,发表题为《麦熟茧老枇杷黄——全球化背景下的江南情调》的演讲。

阅读让每个儿童成为天使

作者|朱永新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除了乳汁、粮食、蔬果之外,我们还要给他们什么?犹太人的做法是,滴一点蜂蜜在书上面,让婴儿爬过去舔,以此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新加坡人的做法是,在婴儿出生后,规定医院护士必须告诉产妇一个重要事项:如何读书给婴儿听。

是的,儿童的成长,除了必要的物质营养之外,还要有精神食粮———书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幼儿时期是一个“繁花似锦、匆忙而迷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衣食冷暖,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就给他们图书吧,和他们一起阅读那些人类最美丽的心灵。

其实,不仅是幼儿时期,整个童年,都是如此。我曾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为此,新教育实验专门成立了新阅读研究所,开展了不同的阅读研究与推广工作。很多小学生、老师和父母根据我们的推荐,按图索骥找到那些经典童书,让童年洋溢着阅读的快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我不止一次说过,现在的父母大部分是“无证上岗”,与没有经过驾驶训练的司机没有多大区别,而且危险性更大———因为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在《父母教育学》中甚至提出,所有的人在拿结婚证前必须学习父母教育学,则不发结婚证。在很多学校里,阅读氛围也不尽如人意。真正符合不同年龄段的童书往往很单一,很多教师的阅读素养也有待加强。很多最美好的童书、最美好的故事,未能通过教师这个阅读关键人的手传递给孩子。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抵制社会上的不正确教育观念,引导父母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给他们应有的阅读指导,承担起保护童年的责任,让最美丽的童书伴着孩子们成长。

我们认为,通过亲子共读,通过师生共读,通过教师、儿童、父母之间的心灵交流,父母和教师才能够向孩子们传递那些最重要的语言密码,和孩子们心灵相通,使父母与孩子真正成为一家人,而不仅仅是生活在同一个房间里的陌生人;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互相产生亲切的精神依赖关系。有些父母和教师会认为,让孩子先学会认识字,等他们认识了一定量的文字后,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进行自主阅读,这样大人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教育时间和精力。事实上,了解识字规律的人都知道,靠机械记忆识字本身是很枯燥而低效的,只有将单个文字放到有意义的文本中,孩子的理解才会更有效。如杜威所说,“如果试图仅以文字来给出意义,而没有与事物发生交往,就会使文字失去可以理解的含义。”根据我们的教育经验看,孩子通过与父母共读,在充满兴趣和意义的阅读中,识字是自然而然就能够习得的本领。

一个家庭,一个幼儿园,一所学校,能够让孩子生活在有丰富图书的环境中,能够生活在与大人一起共读的氛围中,孩子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岂止识字一个较小的方面。我们所提倡的阅读,是通过共读方式,希望找到更多的东西。共读能让我们找到家庭教育的密码,找到学校教育的密码,从而实现孩子的精神和心灵的真正成长。

我们深信,一张张书页就是一双双翅膀,通过阅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飞翔的小天使!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