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游戏才有真正的童年

游戏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对于儿童来说,一切都是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在游戏中发现自我。

现在的儿童,生活富裕了,游戏时间却少了;与电子产品里的游戏打交道多了,与人和自然的游戏却少了;用钱买来的玩具多了,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却少了。

传统游戏中,蕴藏着民间的智慧,蕴含着人与自然的美好,蕴含着人际交往的互动。有游戏才有真正的童年。好游戏是润物无声的教育。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游戏时间,创造更多的游戏空间,让传统的游戏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童年为一生奠基,是我们的心愿,更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朱永新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 》《 游戏的价值 》《 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 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是运动、游戏、阅读 》)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有游戏才有真正的童年

作者|朱永新

来源|朱永新教育观察

游戏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对于儿童来说,一切都是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在游戏中发现自我。

现在的儿童,生活富裕了,游戏时间却少了;与电子产品里的游戏打交道多了,与人和自然的游戏却少了;用钱买来的玩具多了,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却少了。

今年三月,著名图书装帧设计家周晨先生寄来范小青撰文、周矩敏绘制、他本人装帧设计的《江南童戏百图》一书,读完以后,我在微博和头条介绍,当天就有超过20万的阅读量,好评如潮。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我们儿童时的游戏,如捉迷藏、挑绷绷、踩水车、编柳叶帽、抽陀螺、绕饴糖、钻山洞、接板凳等,勾起了我许多童年的回忆。这本书的作者都是苏州人,也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和小青同是苏州大学77届的校友,同是苏州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苏州青联副主席;我和矩敏同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会员,同时在民进市委的班子共事;而周晨当年在我分管的古吴轩出版社当美术编辑,因为工作关系也有许多接触的机会。

打玻璃球(中国画)周矩敏

作为作家、画家、装帧设计师,小青是江苏省作家协会的主席,矩敏是苏州国画院的原院长,周晨是多次获得世界最美图书的设计师,都是业内的佼佼者,三人强强联手,为孩子们奉献了这本好玩有趣的书。

但美中不足的是,矩敏的图画特别生动传神,小青的文字也很灵动鲜活,对游戏的具体玩法却没有详细展开。我告诉周晨,如果能够对游戏的玩法详细介绍,让现在的孩子们能够有机会玩玩父辈的游戏,真正复活这些传统的游戏,一定会更有价值,更有教育的意义。我当时提议,是否请我的学生、《吴地传统游戏集锦》的作者来补充具体的玩法,出版一个修订版?周晨笃定地告诉我,另外一位苏州的朋友的新书,会弥补这个缺憾。

几个月以后,周晨发来了李涵老师的这本《童戏图》。他告诉我,李涵老师是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也是原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在中国画的人物尤其是吴地风俗画方面造诣深厚,出版有《江南烟景》、《童趣诸事》等个人画册及《沈三白》连环画册、《吴地绘画》《吴地工艺美术》等专著。李涵老师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要展览,並被选为中国邮政2018年元宵节特种邮票。他的这本书,也是一本儿童题材的吴地风俗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个人风格。

抽陀螺(中国画) 周矩敏

细细阅读,果然如我所愿,这本书不仅有精美、生动、有趣、直观的图画,也有具体、详实、清晰的文字,更有我特别感兴趣的作者亲身体验、现身说法的游戏玩法。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对江南的儿童游戏进行了全面、生动的介绍。第一部分是“集体游戏”,主要包括捉迷藏、春游、丢沙包、丢手绢、堆雪人打仗、击鼓传花、开火车、老鹰捉小鸡、摸瞎子、抬轿子、做广播体操、打仗、抢凳子、找朋友等团队活动的游戏项目。第二部分是带有博弈输赢的游戏,主要包括飞洋画、拍拍子、猜冬里猜、打弹子、打康乐球、斗草、滚铜板、七彩游戏棒、打算盘棋、斗蛋、斗纸飞机等。第三部分是竞技对抗的游戏,主要有拍台球、拗手劲、拔河、搏跟斗、斗鸡、拍羽毛球、踢毽子、踢足球、跳绳、跳橡皮筋、头顶头、驮妈妈背娘舅、两人三脚齐步走等。第四部分是文化艺术活动,包括乘风凉听故事、看小书、吹口琴、搭积木、打沙哈牌、折纸飞机、玩手影动物、万花筒、看露天电影等。第五部分的游戏的技巧技能类型的,包括风风车、挑綳綳、打弹皮弓、放风筝、竹蜻蜓、包纸粽子、折纸等。第六部分是亲近自然的游戏活动,如斗蟋蟀、爬树、玩水枪、削水片、粘知了、钓鱼、摸鸟窠、喂养小鸡、捉麻雀、捉蜻蜓等。第七部分是逗乐趣味方面的,如戴唬面头子、鼻子眼睛嘴、车铁箍、吹肥皂泡泡、荡秋千、放炮仗、拍手游戏、骑竹马、跷跷板、套大鱼小鱼等。

编柳叶帽(中国画)周矩敏

这是一本传统游戏的小百科。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书中的游戏他们大部分都没有玩过,有些可能听也没有听说过。现在的孩子,要么玩电脑、手游,要么买各种现成的拼装玩具或者电动玩具,因此,许多玩具只是玩几次就玩腻了,坏了也就随手丢弃了。但是,传统的游戏不是如此。当年的儿童基本上没有玩具可买,玩游戏的过程,从制作玩具到玩游戏,是需要真正的手脑并用的。

如书中提到的“打水枪”的游戏。现在的水枪,一般是塑料制造,在某些旅游景点和庙会集市的小摊上销售。但是书中介绍当年的水枪,却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水枪的原料是竹子,找栽有竹子的院子,就地取材折一根,也可以偷偷把家里晾衣的竹子锯一段下来(这可要冒被爸妈发现后挨打挨骂的风险)。水枪要有一粗一细两段竹子,而且细的要能塞进粗的竹子里,粗竹子前端端口要正好有竹节,在竹节的顶端再打一小孔以便吸水和射水。然后,将细竹子一头扎上布条紧紧塞进粗竹子后端口,细竹子要长于粗竹子十公分左右,以可抓手为限。这样一支自制的水枪就完成了。”介绍制作方法之后,李涵老师又介绍了如何玩打水枪的游戏:玩水枪应先打一盆水,水枪的前端放进水里,将细竹子往后抽,粗竹管中就产生负压,这样水就从前端的小孔吸进竹管内,直到粗竹管吸满水为止。这时若拿着水枪对准小伙伴向前推细竹子时,一股水柱就从前端的小孔喷射而出,小伙伴立刻被射得一身凉水,旁观者幸灾乐祸哈哈大笑。“如果有几支水枪的话,大家既要互相喷射,又要逃窜躲避,你追我逃,水花四溅,场面更是混乱搞笑。这种游戏通常会在春夏秋季进行,这时气温尚高,冷水洒到身上不一会儿就干了,大人也不会责怪。”

书中的百余种游戏,李涵都详细用文字和图画介绍了玩法,为孩子们复制、复活传统游戏提供了可能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传统游戏的纸上博物馆。

传统游戏中,蕴藏着民间的智慧,蕴含着人与自然的美好,蕴含着人际交往的互动。有游戏才有真正的童年。好游戏是润物无声的教育。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游戏时间,创造更多的游戏空间,让传统的游戏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童年为一生奠基,是我们的心愿,更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

朱永新

2019年12月12日于北京滴石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