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松居直可以说是日本最久负盛名,同时也是最坚忍不拔的图画书阅读的推广者,几十年来他一直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观点,就是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当你还是孩子,初为父母,或者人生过半的时候,《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都能带你透过图画书的故事和艺术领略不同的人生风景。

原标题:图画书与有效的亲子共读

[置顶关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真正优秀的图画书不分国界和年龄,能提供给我们人类文明、人生智慧、日常生活的体验。这些精妙的故事和美丽的图画所提供的无与伦比的阅读享受,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马库斯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一定要了解阅读其实是一种经历,这样一种经历是连接你和孩子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用哪种媒介其实并不是重要,但不要把孩子丢给这个媒介,比如动画片,让孩子看动画片,然后你自己就离开这个房间了。

小朋友跟你在一起阅读图画书的时候,他感觉自己也在里面,因为他在翻动书页,所以他也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你一定要跟他在一起,让他知道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和父母在一起,有这样一个连接。

没有人天生就能阅读、就爱阅读。阅读要有方法,是渐进式的。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与爸爸、妈妈共读的亲密感,会使孩子产生安全和信任感;丰富的阅读经验,会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更丰富,并且给孩子带来喜悦和满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日新之谓盛德。——《易传·系辞上》。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新教育究竟是什么?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 阅读的高度,就是国家的高度——全民阅读造就中国人 》《 我为什么喜欢图画书?——从图画书开始爱上阅读 》 》)

有效的亲子共读方法

作者|花婆婆方素珍

没有人天生就能阅读、就爱阅读。阅读要有方法,是渐进式的。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与爸爸、妈妈共读的亲密感,会使孩子产生安全和信任感;丰富的阅读经验,会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更丰富,并且给孩子带来喜悦和满足。

适合亲子共读的书

以功能区分有:洗澡书、枕头书、口水书、触摸书、拉拉书、手制书等。

以材料区分有:布书、木头书、塑料书、厚纸板书、有声书、纸卡书等。

以内容区分有:家庭生活故事、幻想丰富的寓言童话、校园生活故事、伟人传记、动植物、大自然的故事、科幻小品、优美的诗歌、冒险故事、游记、幽默笑话谜语等等。

书海漫漫,最重要是配合孩子的程度和个性,挑选有益有趣的好书。

例如:3岁左右的孩子由于口语能力尚且不足,最适合读图案丰富的绘本。

绘本具有不同的材质及形式,不仅具有不同的功能,还可在不同地点使用,最适合想把教育融入生活的家长使用。

许多家长很少有机会将孩子抱在身边好好读完一本书,因此,常造成孩子的语言能力低落。

如果您想培养一个爱书的孩子,先从吸引孩子的绘本开始吧!

布置舒适的阅读环境

舒适轻松的阅读环境,有助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随处可以看到书、拿到书,自然而然就会去阅读。

安排安静固定的地方放置书柜,并有充足的光线,舒服的椅垫、抱枕或书中的角色布偶,让孩子觉得那里很安全、很温馨,只要想看书,就会自动走过去。

共读的时间不必太长,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以孩子情况而定。不要太强制,以免孩子排斥。

也可在午睡或睡前阅读,此时孩子体力已发泄得差不多,更能静下心来看书或听大人说故事。讲些温馨的故事,让孩子习惯这种必要的活动。因为时间固定,孩子久而久之就会习惯在这段时间阅读。

共读的方式

搂着孩子共看一本书;或家人在旁边一起看同一本书,是一种很亲密的互动方式,有助孩子喜欢阅读。

让孩子自己挑选书,孩子对喜欢的书百读也不会厌倦。

同一本书,也可以变化出不同的故事。由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长,家长讲述时,可以从中挑出一个重点来讲述,下次再找不同的主题来说,或者加入新的角色,每次都做不同的解读,保持孩子的新鲜感。

运用PAC理论,巧妙的互换角色:由孩子讲故事给大人听,或用接龙的方式,改编成不同的绘本故事,训练孩子的想象力。

PAC是一种人际关系理论,强调每个人「同时」拥有这三种特质;P(parent)代表父母、权威的。A ( adult)代表成人、理智的。C(child)代表小孩、无助的。

这三种特质会依现实情况,「自动交错」显现出来。这种理论也适用师生和亲子关系上,例如,有时候孩子看完书,让他说说他的想法(P),老师或父母用心聆听(A),或露出无限崇拜的眼神 (C),孩子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让他有权威与力量,孩子会更爱阅读。

复习故事情节:看完书后鼓励孩子说说感想,或与孩子一起利用道具(如布偶、手指偶等)演出,或录下他讲话的影像,不但留下纪念,也可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和语文能力。

大人说故事时,自己要先被故事感动。表情和语气融入故事中,也可模仿各种声音,让音调有变化,再加上一些简单的手势,让孩子有新鲜感,才能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

也可以照书上的文字一字一句,慢慢的叙述。如果某个情节,孩子有兴趣可加以发挥;冗长的部份可以删除,只要不影响原来的故事架构即可。

看完书或讲完故事,也可鼓励孩子一起大声朗读出来,有助孩子听力及语文能力的发展,孩子一旦琅琅上口,自然而然就可记下故事内容。等孩子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就会去享受故事及文字、音律的美。

用什么人、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问问孩子帮助阅读。

加点延伸活动,复习故事的提问、探讨,让思路更开阔。

文章来源:花婆婆方素珍的博客

图画书与亲子共读

作者|彭懿

来源|接力出版社

松居直可以说是日本最久负盛名,同时也是最坚忍不拔的图画书阅读的推广者,几十年来他一直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观点,就是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1

图画书和亲子阅读

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中:阐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孩子的人生经验还很有限,自己看图画书很难了解故事的内容,充其量只是跟着文字读而已。相反,大人拥有较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并通过文字想象故事所描绘的世界,甚至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深受感动。能这么深入解读图画书的人,如果满怀爱心地念书给孩子听,必定能将文字转化成生动、温暖的话语,并让这些话语传入孩子的耳中和心中,即读的人把自身的内涵与图画书结为一体,将书中的真谛和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孩子。这种言语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是幼儿自己看书时无法体验的。因此由大人读图画书给孩子听,对孩子的心理和智能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还有一点,也是松居直非常强调的,就是图画书为亲子共读提供了一个虽然十分短暂,但却非常幸福、快乐的时间和空间。

美国学者爱伦·汉德勒· 斯皮茨也赞同亲子共读,他在《走进图画书》一书中说 :“出声地朗读图画书,不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幼小的听者们来说,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行为……在亲密相偎一起阅读图画书的同时,大人和孩子一起迈入想象的空间。大人越过了自己与孩子相隔的岁月,越过了孩子与自己日常生活的界限,借助艺术的翅膀,给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现实感。”

松居直还主张大人应该边给孩子读图画书,边让孩子自己看图画,他发现孩子即使是只看图画,一本图画书的内容也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

2

孩子能读出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

和大人一起读图画书的孩子,常常会读出让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来。爱伦·汉德勒·斯皮茨在《走进图画书》里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叫安娜的三岁小女孩,当妈妈给她读艾瑞·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时,一直盯着那条因为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虫。她一边听妈妈读毛毛虫吃的一样样东西,一边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毛毛虫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才生病的。”安娜从毛毛虫身上联想到了自己,因为像她这样的小女孩肚子痛时,首先寻求的就是妈妈的安慰。

3

每个孩子都是“读”图的天才

有一点谁也否认不了,那就是每个孩子都是“读”图的天才。松居直引用李利安·H·史密斯在《欢欣岁月》中说过的一句话 :“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

看惯了图画书的孩子,不但可以发挥想象力,将图画书那一页页断开的图画“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还会一眼就发现画家悄悄隐藏在自己作品里的“秘密”——比如,在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的那本讲述一个“永远的疯丫头”的《玛德琳》里,当剩下的十一个女孩从医院探视因盲肠炎住院的玛德琳回来以后,不知为什么,围坐在餐桌边上吃饭时突然会多出来一个女孩,变成了十二个。

大人绝对不会一个一个去数,但孩子一定会发现。

究竟是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画错了呢?还是他故意多画了一个?这成了这本书里一个永远也破解不了的谜。

再比如,同时看过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图画书《逃家小兔》和《月亮晚安》两部作品的孩子,就会惊喜地发现,作者把《逃家小兔》的插图挂到《月亮晚安》的墙上了。

《月亮晚安》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睡前图画书,一只小兔子在洒满月光的卧室里,向身边每一个熟悉的朋友道晚安。轻柔、安逸而和谐的韵文和温暖、静谧的图画,构成了这本可爱的经典图画书。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了1994年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得主约克· 米勒的两部作品里。

你看,《再见,小兔子》这本图画书的封面,是不是挂到了《发现小锡兵》的墙上?约克· 米勒在作品中,不仅把每一件东西都画得栩栩如生,还蕴藏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反映他的寓意和良知。

4

孩子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

有时,孩子们还会发现连画家本人都没有发现的破绽!中江嘉男/文、上野纪子/图的《鼠小弟的小背心》是风靡日本数十年的一本图画书,这本书的几处破绽都被孩子一一挑了出来。比如,第13页和第15页上的海獭有胡子,而到了第17页,海獭的胡子却没有了。紧随其后登场的狮子也是一样,第17页和第19页的狮子有胡子,而到了第21页,胡子又没了。

后来上野纪子解释说,是她忘记画了,本来想再版的时候添上去,但被朋友制止了,朋友说:“还是那样好,谁都会犯错误,就那样留着做一个纪念吧!”所以就一直没有改过来。

彭懿 著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是一部教读者如何阅读和欣赏图画书的阅读指南。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对图画书这一图书门类的介绍,下篇选择已经在国内引进出版的60余部世界经典图画书进行了精彩解读,附录不仅包含图画书重要奖项的介绍和权威推荐书目,还为读者的深入阅读和研究提供了主题索引。

本书对1902年第一本图画书《比得兔的故事》诞生以来,一百多年间世界经典图画书进行了专业系统的记录和独到有趣的解读。它通过生动易读的30多万文字、风格多样的近200种图画书实例和清晰精美的800多幅插图,引领读者走进图画书的世界,了解图画书的表现形式,发现图画书的奥妙趣味,可谓一部读懂图画书的百科全书。

掌握了本书所讲的图画书阅读技巧,你会知道一本薄薄的图画书为什么值得细细品味,如何品味,还会从那些已经阅读过的图画书中发现很多之前忽略的细节,让书柜里的图画书焕发新的生机。

当你还是孩子,初为父母,或者人生过半的时候,《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都能带你透过图画书的故事和艺术领略不同的人生风景。

作者|马库斯来源|中国教育报

美国著名童书推广人马库斯日前应奇想国童书邀请,在杭州、上海、北京三地举办阅读交流会,分别与台湾资深儿童文学作家“花婆婆”方素珍、魔法童书会创始人张弘、国内知名推广人阿甲等人探讨了中美童书的阅读特点和差异,与大家分享亲子阅读的正确方法,推荐了好童书、分享了好故事。

马库斯认为,被一代又一代读者喜爱、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下都能广为流传的图画书就是经典图画书。这些书拿在手里就像实物一样有趣,有的书被设计成特定的形状,比一般的书更长也更窄,或呈平行四边形;有的图画书画家特别注重在页面上营造一种视觉上的幻象,美国插画家伦道夫·凯迪克就是这种创作手法的先驱者,最具代表性的是他1978年创作的“飞驰的骏马”,仿佛他十分渴望马儿从书页上呼之欲出;还有的书用其他材料代替了纸,比如早在20世纪初,意大利艺术家布鲁诺·莫那就创造出了最适合婴儿的布书——上面没有字,只有鲜艳的颜色让婴儿看,柔软的布让孩子去摸,甚至用嘴咬。

在马库斯看来,图画书的开本、尺寸、大小等外在形式其实都是在为故事服务,其作用是让故事有灵魂并保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库斯还用四本中国读者熟知的经典图画书《彼得兔》、《野兽国》、《穿靴子的猫》、《勇敢的小象》来详细解读“经典图画书为什么经典”。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一定要了解阅读其实是一种经历,这样一种经历是连接你和孩子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用哪种媒介其实并不是重要,但不要把孩子丢给这个媒介,比如动画片,让孩子看动画片,然后你自己就离开这个房间了。小朋友跟你在一起阅读图画书的时候,他感觉自己也在里面,因为他在翻动书页,所以他也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你一定要跟他在一起,让他知道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和父母在一起,有这样一个连接。”

马库斯说,如果你发现自己也被孩子的图画书深深吸引,并且急切渴盼下一次亲子共读时光的到来时,不要感到惊讶。真正优秀的图画书不分国界和年龄,能提供给我们人类文明、人生智慧、日常生活的体验。这些精妙的故事和美丽的图画所提供的无与伦比的阅读享受,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