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別以爲只是多賺點錢的事,因簽證中心的獨佔屬性,實際形成了市場支配壟斷地位,正如專家指出的,“利用這種壟斷獨佔地位實施高收費、亂收費,已經違反了《反壟斷法》十七條相關規定,是違法的。看報道,簽證中心的服務和價格都是“透明”的,可前去辦事的人並沒有透明的既視感,反而有“明着被黑”的挫敗感。

簽證中心也是一種“門面”

豈能利用壟斷地位亂收費

簽證中心種種收費項目像開“黑店”,豈能利用壟斷地位亂收費

每到暑期,出境遊都會熱度大增。但在一些簽證中心辦理簽證的遭遇,往往讓人非常上火。多項服務價格高出市場價四五倍之多;預約後仍要排隊四五個小時,但交四五百元“插隊費”就可以優先辦理;一家三口辦同一項目,寄材料時卻被要求交三份快遞費……新華社記者調查瞭解到,京滬等地一些簽證中心已背離“簡化簽證手續、提高服務效率”的設立初衷。

看報道,簽證中心的服務和價格都是“透明”的,可前去辦事的人並沒有透明的既視感,反而有“明着被黑”的挫敗感。複印一張紙10塊錢,翻譯一頁紙110塊錢,發個通知短信20塊錢……種種收費項目,簡直像開“黑店”。而且,被黑是你唯一的選擇。在這裏,先是哄你“花錢買方便”,只要花錢就能排在前、辦得快;如果你想自己出去打印複印、找人翻譯,那不僅要重新排隊,還會聽到“不按我說的,簽證很可能通不過”的威脅,而且說到做到;對哄不聽又唬不住的客戶,一些工作人員轉而態度強硬,變着法兒找麻煩,比如要求提供並不需要的證明,可謂損招不斷。靠“哄、唬、硬”這“三板斧”,把前來辦簽證的人砍得暈頭轉向。

在這裏,“權力導致腐敗”的邏輯完全適用。它們有來自大使館的授權,僅此一家、別無分店,隱性權力不可謂不大。掌握特殊資源並不意味着可以恣意妄爲,對商品和服務的自主定價權也不意味着可以漫天要價。既是市場主體,就要遵守有關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別以爲只是多賺點錢的事,因簽證中心的獨佔屬性,實際形成了市場支配壟斷地位,正如專家指出的,“利用這種壟斷獨佔地位實施高收費、亂收費,已經違反了《反壟斷法》十七條相關規定,是違法的。”

據文旅部最新統計,2018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已達14972萬人次,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規制簽證中心任性收費問題變得愈發重要。不知道市場監管部門、反壟斷執法部門此前是不知情,還是執法有難度,簽證中心的收費表就掛在那裏,是不是違規,一目瞭然。應該儘快介入,依法查處,別再讓老百姓花冤枉錢。

值得欣慰的是,針對個別歐洲國家在華簽證中心出現額外收費等問題,外交部領事司表示,正向有關國家駐華使領館瞭解情況並溝通意見和看法,“希望有關國家駐華使領館切實保障正常簽證申請秩序,爲雙邊人員往來提供便利”。言外之意很明顯,作爲授權單位,不能袖手旁觀、放任不管。把自己的責任擔起來,把該管的管起來,治理簽證中心天價收費亂象,應該不難。

相關文章